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8年/兩岸新聞獎報紙新聞報導獎 /四川大地震周年系列報導之1
2009/11/05 02:16:13瀏覽1034|回應0|推薦0
 

《四川德陽傳真》

震央德陽 廢墟中崛起

【特派記者賴錦宏】 

去年「五一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位於震央附近的德陽,是經濟損失最大、工業受損最重、受災面積最廣的地區。一年過去,德陽沒有垮下去,反而以旺盛的拚勁,從廢墟中崛起,成為川西最重要的工業大城。

板房小鎮 拔地而起

記者走進德陽,發現第一個巨變是,「板房(組合屋)小鎮」拔地而起,板房學校、板房醫院、板房商店、板房理髮店等,新的生活方式,讓德陽有了生機。第二個巨變是,到處都在蓋房子,農村建起新式抗震平房,城鎮則由對口援建省市興建大片社區,到處都看到工人加班工作。  

官方砸錢 年四千億  

德陽市副市長高梅生說,以民生為重,市政府下令,今年九月一日,要讓所有災民住進新房;明年一月,全部中小學生要進入新校舍上課。為了讓民眾安居,災後重建的官方投入十分龐大,一年內投入八百億人民幣(合台幣四千億),這是過去一年的四、五倍之多。  

基礎設施 煥然一新 

現在,德陽的交通便利,基礎設施煥然一新,高速公路、電力、電信、水電站,一個個又快又好地建成。漢旺鎮倒塌嚴重的老城區,少有人煙,這裡將建成地震遺址博物館;集中板房旁,由無錫援建新的漢旺鎮,正二十四小時加緊趕工中。去年災情慘重的東方汽輪機廠,原廠址也將劃入地震博物館,總廠區將移到德陽市區高速公路旁。  

在金山鎮主街道上,倒塌的廢墟、帳篷板房、和正在蓋的樓房,比鄰而立,形成極搶眼的對比。因為到處蓋房子,所以磚價漲了兩倍、鋼筋漲了一倍,蓋房的工錢也漲了兩倍;因為蓋房子缺技工,到處都招工,給災民帶來很多打工機會。  

台灣捐助 拉近距離  

「災後重建,離不開台灣同胞的愛心」,高梅生說,慈濟在德陽捐建五所學校、兩所活動中心,台灣紅十字會捐兩所學校,以及台商、台灣民間各項捐助,都深入德陽災民的心,地震拉近了兩岸距離。 

2009-04-17/聯合報/A17版/兩岸】 

災區兩樣情
重建帶動生機 失至親仍痛  

【特派記者賴錦宏】

汶川大地震,奪走德陽一萬七千多條生命,一百二十多萬民眾失去家園,經濟損失近八千五百億人民幣。面對慘重災情,不同的家庭,卻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

羅江縣金山鎮的胡萍,在板房前洗著衣服,她說,老伴地震中沒跑出來,四歲的孫子也走了。至今,她一閉上眼還會想到逝去的親人,失去至親的傷痛,久久無法忘懷。  

她說,住板房一年多,冬冷夏熱,鄰居們互相幫忙,生活還過得去,但面對未來,十分茫然。她的存款簿在地震時沒救出來,兒子和媳婦至今沒有工作,讓她憂心忡忡。  

胡萍說,跟著鄰居一起,她也趕造新房,但政府只補助一萬六千元,加上其他補助,不到三萬,根本不夠,她的新磚房要花十幾萬元,是貸款,不知要還到哪年哪月?

家住德陽市區的蕭華,地震沒給他家造成損害,他說:「若沒有地震,四川不知怎麼面對金融危機。」  

他表示,以前很多人沒工作、遊手好閒,現在,國家投入、對口援建省市和當地政府三方面大投入,大家都忙著工作,經濟欣欣向榮。  

蕭華說,震前德陽市區很少堵車,現在私家車一下子爆增,天天堵車,地震改變了民眾消費觀念,及時享樂,大家都敢消費,拉動內需,絲毫嗅不到不景氣或金融危機,反倒是物價漲、磚漲、水泥漲、人工漲,什麼都漲。連市區的商品房,都比震前稍漲。  

「還好有地震」蕭華說,地震使德陽收到各方捐助,德陽的發展,大大跨越過去的經濟規劃。  

中江縣縣長劉應剛也坦言,過去要向上級爭取補助幾百萬元,非常不容易。地震使中江變成重災區,光是政府投入就超過四十一億元,還不包括各方的援助。 2009-04-17/聯合報/A17版/兩岸】

台灣送真情
慈濟人煮熱食 暖了災民心

【特派記者賴錦宏】

慈濟的愛無遠弗屆,災區民眾感受最深;從為災民煮熱食、醫療救護,捐棉衣、棉被,建立五所簡易板房學校,到全方位心靈撫慰,成立活動中心,經常性地探訪災民、服務災民,德陽台辦主任獨遠程說:「慈濟人做的,比一個政府做得還多!」

「慈濟是在災區堅持最久的一支境外救災隊伍」,什邡市官員陳斌表示,慈濟的救災工作細微到政府做不到的地方,把善良、孝親和關懷帶給民眾,這也是慈濟人讓人尊敬的地方。  

住在漢旺鎮集中板房(組合屋)的王蘭說,她的家地震時全垮了,連鍋子都沒了,吃了很久的粥和冷麵包,慈濟人來到後,立刻有熱食,吃上熱食的一剎那,淚水流了出來。「我們這板房裡,大部分人都吃過他們的熱食」。她住的板房區有一萬一千多戶、三萬多人。  

看到台灣記者,王蘭高興地從衣櫃拿出慈濟發的「生活包」,裡頭有熱水瓶、鍋碗瓢盆、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這都是台灣人給的,當時搬進板房時,幫了大忙了」。  

價值五千元台幣的生活包,是慈濟給災民的「入厝禮」,外加一個一百元人民幣的紅包。 

不僅有「生活包」,慈濟冬天還發災民每人一件羽絨衣。王蘭舉起「雕牌」洗衣粉說,「連洗衣粉也是你們台灣人送的,真的太感謝了」。  

「慈濟化大難之地,成了大愛之鄉」,陳斌說,慈濟和當地百姓的關係極好,老百姓經常拿自己種的蔬果給慈濟人。還有老奶奶去慈濟活動中心,為台灣志工作「四川泡菜」,報答慈濟人對她的好。

慈濟在德陽共捐建五所學校、兩所活動中心,和九十一戶位於中江光明村「大愛屋」。孝泉中學校長尹華旭說,原來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全垮,慈濟援建的新校舍,九月一日,一號教學樓就要完工,「感謝台灣,讓孩子們看到了希望!」 2009-04-17/聯合報/A17版/兩岸】

《四川德陽傳真》

德陽重建 台商飛躍前進

【特派記者賴錦宏】 

德陽地區災民很快從地震中「活」起來,振作精神過日子,當地台商何嘗不是這樣。德陽台協會會長潘詠民豪氣干雲地說,「我會把德陽變成全國最大的製造基地」。  

他表示,地震後,北京中央給德陽更多支持,大量投入公共建設,規劃把德陽建為現代化中心城市,台商的空間更大。  

生產網通、電源和電子零元件產品的潘詠民說,德陽市距成都很近,擁有充沛的勞動力,當地工資成本,比珠三角便宜三成,水電更廉價,尤其是鄰近的綿陽市,原本就有電子產業基礎與通訊材料研究所,電子科系的大專院校多,可以作為資訊網通業的研發人力資源。同時,成都也是進入大陸西北內需市場的起點,因此,他考察各省後,決定在德陽設立分廠。

地震發生時,潘詠明的帛漢廠房,因為是六十年代興建的老糧倉,牆壁有一公尺厚,沒有嚴重損失,只有兩塊玻璃破裂。潘詠民立即停工七天,讓工人回家探視,同時,由台協發起募款賑災。  

潘詠民說,地震給處於川西的德陽帶來重創,但北京中央給這裡的投資,不僅使其快速復甦,而且「飛躍前進」;當地官員都不講「恢復」,只講「發展」。一年來,快速的公共工程建設證明,德陽的經濟活力比震前強了不止一倍。  

隨著思科在成都投資、惠普在重慶落腳,潘詠民表示,這裡就是個大市場,需求更強勁。不管是面對大陸西北、俄、印等金磚四國市場,德陽的潛力很大,帛漢即將在羅江縣城市中心建設五十畝的新廠房,屆時可能成為帛漢在大陸最大的製造基地。

中江的博益電子董事長陳正清也說,德陽電子工業極發達,台商上中下游產業鏈成熟,十幾家電子廠群聚。許多台商都把沿海工廠轉到德陽,畢竟廉價的人工、土地、水電成本,加上市場就在旁邊,發展潛力大。 

2009-04-18/聯合報/A17版/兩岸】

《四川傳真》
卡車滿建材 穿梭四川公路

揮別呼喊與呻吟 川人恢復樂觀 成都房地產 略微上漲 各地忙著重建「不辜負各界援助」
 

【特派記者賴錦宏】

前言  

去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二點廿八分,天崩地裂震撼了川西大地。北川、映秀、什邡、漢旺、瑩華頓時成了斷垣殘壁,哀鴻遍野。一年後,本報特派記者重回現場,除了重新面對這些人事物,回到當時令人動容落淚的現場外,還將觀察大陸投入的一兆人民幣都花在哪些地方?重建遇到什麼問題?  

百萬災民的安置、身心復健等也都是記者未來幾天關注的目標。  

記者昨天搭機抵達四川成都,這個被旅客稱為「來後再也不想離去的城市」,內心卻是百感交集,一年前這裡的特大地震,讓四川成為全世界媒體的焦點,也成為台灣民眾日夜關心焦急的新聞點。  

去年五月十三日的下午,記者自廣州趕往成都,當時成都雙流機場時關時停,大量運送救援人員、醫護人員和救災物資的飛機把機場擠爆。到了市區武警總醫院,一輛輛計程車、救護車、私家車塞爆醫院,傷患擠滿了院子,呼喊聲、呻吟聲和醫護人員的傳達聲交織成一片緊張情境,幾棵大榕樹上掛滿了點滴瓶。  

重回現場,成都人已不再談震色變、不再搶著囤積礦泉水和泡麵,市區裡房地產仍然興旺。「成都房地產不但沒跌,還微微上漲」成都台協會會長高錦樂表示,一些五星級酒店,只在地震當月和次月有下降的情況,隨後就生意興隆,因為來自各地的支援、重建災區的各界人士,都湧入成都。蓬勃的商機使各地商人聞風而至。

大量的援助、撥款、對口支援源源進入災區,也使災區呈現一片繁忙的興建景象。成都到綿陽的高速公路上,盡是拉著建材的大卡車,路邊的招牌上寫著「德陽人民感謝各界關懷」、「德陽重建不辜負各界援助」。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昨天說,去年台灣記者深入災區報導,帶回第一手消息。今年再回災區,主要是緬懷之旅,向那場地震中受難的人們,表達深切的思念和沈痛哀悼;向抗震英雄和志願者致上崇高敬意。

楊毅稱,這也是見證之旅,台灣媒體再次深入災區,看到四川和中國經歷過這場大災難後,依然堅強。汶川、四川人民依然開朗、樂觀、幽默,美麗的天府之國依然美麗,依然充滿著迷人的魅力。  

這同時也是「感恩之旅」,去年大地震後,台灣各界對災區同胞的關心、慰問,在第一時間派來了救援隊、醫療隊、大量志工,台灣民眾更是慷慨解囊,四川人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沒有忘記。他表示,兩岸同胞的美好合作,是今後兩岸交流良好的動力。  

自今天起,本報記者將隨「兩岸記者美麗天府聯合採訪團」,再次深入災區,對災後重建深入觀察和報導。(系列一) 

2009-05-05/聯合報/A9版/兩岸】

《四川傳真》

北川縣城靜悄悄 像破碎積木

【特派記者賴錦宏】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是去年汶川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縣,縣城全倒,死亡兩萬人。許多災民昨天重返北川,見到原樣保留的地震慘狀,椎心刺痛。  

車子進入武警把守的管制區,除了原來北川縣民,其他人不准進入,而縣民只能到山坡轉灣處憑弔拜祭。當看到北川縣城時,一瞬間靜悄悄,眼前的景物,用「怵目驚心」不足以形容,房屋幾全倒,沒倒的殘破不堪,像破碎的積木,簡直是人間煉獄。

路旁的香燭、鮮花,說明天天都有人來上香、祭拜,失去親人的災民,一年後,仍然不能遠離傷痛。  

走近縣城,十二層建築物只剩下兩層,酒店外牆全倒,裡面的桌椅、衣櫥、床鋪凌亂地躺著。北川縣公安局在現場設置許多小牌子,上面寫著:「親人安息了,我們還忍心打擾他們嗎?」「放輕你的腳步、放低你的聲音,給逝著一個安寧。」工人在廢墟旁趕工,搭建圍欄;工人老王說:「我們要給這些倒塌的建築物加固,這裡要成為地震博物館,永遠供後人參觀,教育民眾不要忘了地震的可怕」。  

另一方面,北川在安昌鎮安昌河畔,準備蓋新址。副縣長賀旺說,現在徵地拆遷基本就序,五月中旬動工,第一期將在後年完工,可容納三萬人。  

當然,新縣城的建設經費驚人,光是重建北川中學,就要十二多億台幣,採用香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方案,將使這座地震中死去一千六百名學生的學校,成為最現代化的中學。  

「再造一個新北川」偌大牌樓,和未來縣城的示意圖,讓災民們相信,重生的新北川,將揮去傷痛陰影,成為現代化的新城市。 

2009-05-06/聯合報/A9版/兩岸】

《四川傳真》

一張張感恩卡 「感謝台灣同胞」

【特派記者賴錦宏/綿陽報導】 

綿陽江油市彰明中學校園裡,一張張學生感恩卡上,寫著「感謝台灣國際佛光會、感謝台灣同胞,給我們無私大愛,讓我們有新的校舍和現代化的學習環境,永遠感恩於心。」  

校長劉建雄說,我們不會忘記台灣人對我們獻出大愛。  

劉建雄說,去年地震後,除一棟教學樓沒損壞外,其餘校舍全部倒塌。國際佛光會在學校最危難時,伸出援手,給予一千三百萬元人民幣,用於修建教學樓及學生食堂工程,這兩項工程即將完工。他說:「佛光山教會學生們感恩的心,這是學校過去很難達到的目標。」 

2009-05-06/聯合報/A9版/兩岸】

《四川傳真》

觀光客滿街 漢旺現生機

【特派記者賴錦宏】

離汶川地震中心不到三十公里的漢旺鎮東方汽輪機廠,是地震災情最慘重的地方之一;今年記者重回舊地,哀鴻遍野的災民不復見,觀光客和販賣地震紀念品的小販,成為東汽廣場新景象。  

去年由歐晉德率領的台灣救援隊,震後第七天到達東汽輪機廠紮營,展開救援,雖然只救出兩隻小狗,但先進的科學儀器和專業的搜救技術,讓東汽輪機廠職工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時的東汽,廣場上搭滿救災帳篷,災民們無助地坐在帳篷前等食物,有人到廣場唯一的免費電話亭打電話,向外地親友求援,或在廣場上打聽親人的消息。他們無助、迷茫的眼神,令人心酸。

當時,在東汽大門北面不遠的中學籃球場,靜靜地躺著一百多具屍體;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他們家沒了,兒子也沒了,不知未來怎麼過,難過地痛哭。  

一年過去,東汽殘破依舊,除了第六分廠繼續生產外,其餘都搬遷到德陽。在八角井鎮,新東汽基地占地二千六百畝,興建三十個廠,明年五月十二日全部建成使用,東汽將是大陸最大規模的大型電站汽輪機廠。

由於漢旺老城區九成房屋倒塌,鎮上居民暫住在三大板房區裡,由政府照顧。鎮委副書記胡凌飛表示,老城區將全封閉,和東汽一起成為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未來漢旺也將發展成旅遊重鎮,是九寨溝內環線必經之地。  

地震周年來臨之際,一車車的遊覽車載來觀光客,在東汽廣場的鐘樓下留影,鐘樓的時間仍停在地震發生的下午兩點廿八分。原來供災民、軍人打電話的電話亭,現在變為地震紀念品販售部,賣地震搶救實況的DVD和鐘樓複製品。  

東汽廣場恢復了平靜,胡凌飛說,要把沈痛的哀傷凝結,化做永恒的教育。 

2009-05-07/聯合報/A10版/兩岸】 

骨折災民 沒錢取出鋼釘

【特派記者賴錦宏/綿竹報導】 

在偏僻的綿竹市九龍鎮,一群台灣人默默為地震中骨折災民,免費專業復健,受到當地民眾愛戴;但骨折災民沒錢做手術取出鋼釘,成為伊甸基金會協助災民最大的困擾。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專案經理盧有恒說,基金會去年十二月進入綿竹,為地震傷者服務;今年二月,開始在九龍鎮衛生院邀請台灣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為骨折民眾免費復健。  

盧有恒表示,去年地震中,百分之九十的傷者骨折,被送到成都、重慶等外地大醫院救治,但送回來後,當地醫院沒提供復健。這些骨折的災民,不是務農就是打工,骨折處疼痛,無法工作,嚴重影響生活和收入。

盧有恒說,去年底起,大陸政府停止對地震災民的傷員醫療費補助;但骨折災民當初治療時,大都是打上鋼釘,現在到了該取出的時候。但災民沒錢,按現在綿竹市價,中等醫院取出一枚鋼釘的價格,要四千至五千元人民幣,災民無力負擔手術費用。  

日前盧有恒參加綿竹市相關會議,市民政局副局長說,有二千八百人需要動手術取出鋼釘,希望成立專款專用的基金,伊甸基金會能協助募款。盧有恒說,目前已找到四川醫療機構願為災民動手術,欠缺的手術經費,伊甸近期將在台灣發起募款,協助災民盡快動手術。 

2009-05-07/聯合報/A10版/兩岸】

《四川傳真》

頂新助建小學 困難重重

【特派記者賴錦宏】

四川官員昨天表示,台灣捐助川震的款項及物資,共七十億五千萬台幣。頂新國際集團在成都都江堰援建新建小學,原本預計花二千萬人民幣,但興建過程問題重重。

承包新建小學工程的台商劉禎源說,當初頂新答應援助重建小學,特地請台灣建築師姚仁祿設計新校舍;但當地官員以「貴族小學」理念建設新的小學,和頂新的理念有落差。  

他表示,建築理念、援建者的節拍是否和政策節拍相適應,是很大的困擾。新建小學是由三所學校合併,三位校長有三種不同理念,加上教育局、市委等官員,對學校興建和設施都有不同看法,很難統一。

其次,消防檢查要求一定要有二次供水,但現在市政根本沒有自來水,如何會有二次供水?頂新準備了很多滅火器,依然無法通過消防安檢。

他說,新建小學的主門圖址設計在西側,但目前西側根本沒開路,市政規劃的道路也沒有興建,使得整座學校的衛生下水道無法做,因為汙水排不出去,至今學校沒有水、電。  

此外,建材飛漲,使預算一再追加。劉禎源說,各種建材比原先預估的漲很多倍,紅磚比原先漲了三點五倍,想買還買不到;混凝土至少上漲兩成,向水泥廠買,必須半夜去,因為白天都被民眾買完了,一些民眾搶購水泥,日夜釘著水泥廠出貨;水泥廠必須晚上十點後,才能為新建小學製造水泥混凝土。

還有,砂、細石等在建築高峰期,價格都會大漲,工人的工錢甚至還漲到一點五倍。

劉禎源透露,原本頂新預定今年五月十二日要交付使用,但當地政府整個市政建設進度,無法和學校興建相適應。即使如此,頂新仍全力以赴,希望秋季開學時,學校能順利建成,給孩子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2009-05-08/聯合報/A15版/兩岸】

川震遇難學生 逾五千人

【特派記者賴錦宏/成都報導】

汶川大地震,約七千間校舍倒塌,壓死數千名師生,但四川官方從未公布確實數字。昨天四川省政府官員首度表示,因地震死亡和失蹤的學生,共有五千三百三十五人。  

四川省府發言人於偉並說,四川省共有六萬八千七百一十二人,在地震中遇難,另有一萬七千九百二十一人失蹤,估計可能已死亡。  

汶川地震周年之際,四川省府昨天舉行災後恢復重建情況通報會。  

因地震發生時,正值中小學上課時間,大批中小學生被埋在倒塌的校舍下,死傷慘重。其中,以北川中學損失最嚴重,主教學樓被夷為平地,全校近三千名學生中,逾千人遇難。外界普遍質疑這麼多校舍「不堪一震」,肯定建築品質有問題,疑是「豆腐渣」工程。  

四川建設廳廳長楊洪波昨天說,目前尚未發現因建築品質原因,造成房屋在地震中垮塌的案例。清華建築研究院、中國科學建築研究院、中國防災研究院以及省級專家,對房屋包括學校損害進行研究分析,結論是,重災區房屋建築抗震設防,很難抵禦此次特大地震的破壞,重災區房屋的倒塌,是不可抗的。  

「只要有確切證據,證明在建築設計和建築施工過程中間,確實存在違法違紀的問題,我們有關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建築公司,絕不姑息」,楊洪波說。  

中共總理溫家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說,要把學校建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於偉說,目前重災區恢復重建學校,已開工逾七成。明年春季開學,災區學生全部告別板房校舍。 

2009-05-08/聯合報/A15版/兩岸】 

《四川傳真》

都江堰開放 遊客成長一成

【特派記者賴錦宏/都江堰報導】 

著名的四川旅遊景點都江堰景區,曾在去年地震中嚴重受損,除二王廟、伏龍觀等建築還在重建外,魚嘴已修補,其他主要景區都已開放。據悉,截至今年四底,都江堰的遊客已比去年同期成長一成。  

去年大地地震未對世界遺產都江堰造成嚴重破壞,重要的水利工程本體及相關附屬設施未遭到大損失,除了魚嘴出現數道裂痕,未構成重大影響。現在,在魚嘴前端,可以清楚看到幾道用水泥修補的裂痕,這是去年大地震造成的,現在已全部修補加固。  

另外,正在施工的二王廟,工人從原建築拆下的可利用的木、石、磚瓦等建築構件和材料撿選、編號和分類堆放在一旁,備料約七百立方公尺,古建築山柱用木材也已按照設計單位要求在大陸採購。伏龍觀已完成受損古建築的排危加固,即將在年底開放。  

去年地震中「都江堰—青城山」景區的古建築、旅遊基礎設施在地震中受到巨大破壞,景區內的二王廟古建築群全部毀損,伏龍觀、城隍廟文物、十殿、建福宮、天師洞、上清宮等等隋代至清代時期的古建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目前,都江堰古建築群、青城山古建築群、靈岩寺、奎光塔、文廟以及普照寺,六個建築已進入大陸國家重建規劃,有經費保障。不過,仍有廿餘處被破壞的古建築未能進入規劃,經費無著。 

2009-05-09/聯合報/A13版/兩岸】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pydesk&aid=346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