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20 11:54:57瀏覽1936|回應9|推薦7 | |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总理。 周总理走出了陕北的窑洞,世界由此多了一个被广泛传颂的传奇!看看这张照片,周总理那种自信和傲视一切的动作和走姿是就连当今的好莱坞影帝都模仿不来!他能走出那样的雄姿是因为他身后还有一个巨大的新生的共和国和几十万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有他和他的战友们在20年的战场上确立的世界性威望,当今社会谁还会有这个资格和荣耀?!! 当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一行飞抵日内瓦宽特兰机场。人们的注意力立即聚集到这位传奇式人物身上。大批记者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抢拍照片。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的着装差不多一个样,队伍整齐威武,以致外国新闻媒介形容为“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军人”;“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 相继到达日内瓦的,还有这时在国际舞台上风云一时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但是世界关注的全部都是神秘中国的代表:这个在朝鲜与美国对抗三年不落下风的,被西方竭力描述为野蛮人的国度里会走出怎样的人来?!当周恩来华彩的亮相一经展显,世界只余如同照片里的那样的惊叹。 大家知道日内瓦享有“旅游旅游者的圣地”之美称的世界名城,位于瑞士西南部。这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湖山环绕,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风光各异,充满了诗情画意。不但如此,它还是一座享有“医治国际政治创伤的医院”、“世界会议之都”美誉的国际城市。在这里经常召开各种国际会议,并设有许多国际组织的常设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国际联盟在这里成立,并建造了著名的“万国宫”——国联大厦。日内瓦会议的全体会议就将在国际大厦举行。 照片里的维持秩序的军人,可以说没有啥没有见过的名人;那里的市民,可以说早就对政治家脱敏了。但是照片里的那些军人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如同第一次上场的菜鸟那样回头张望;日内瓦的市民与无数的记者挤满了大街的两边,仿佛在看一个国王的凯旋。 这就是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国际舞台。 这次会议是个历史性的会议,他影响了此后很多年的世界。而不是现在那个喝红酒的G8一样务虚和奢靡。 1954年初,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4国外交部长在德国西柏林和东柏林交替举行会议。经过苏联外交部长维·米·莫洛托夫的艰辛努力,在英国、法国外交部长的积极支持下,终于达成一致协议: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除苏联、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五大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外,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它国家也分别参加会议讨论。 为什么邀请新中国参加这个会议呢?是因为新中国的崛起。在开国的头几年内,新中国初步显示出来的它抵御外来侵略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充分证明它已成为维护世界特别是亚洲和平与安全的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没有新中国的参加,世界上特别是亚洲地区的重大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和很好解决的。正如1953年10月8日周恩来在一项声明中所宣告的那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大国,“对于解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这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和东方两大阵营在一起讨论解决亚洲最迫切的两个问题的会议,而且在实质上是一次五大国会议。 有趣的是当时的联合国的否决权还在蒋介石手里,中华民国政府在西方被普遍看做中国的代表。而新中国基本除社会主义阵营外根本没有人承认。但是,在所有决定世界命运的重大事件中,代表中国的是毛泽东的北京而非台湾的台北。 在1954年的这次聚会,实际就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聚会。虽然其中的新中国此刻依然不具有代表其实际规模与地位的联合国否决权,但是历史给予的实力法则赋予了他无冕之王的荣耀。 这张照片本身就召示了共和国的未来! 最后说一个有关这个会议的趣闻:周恩来呕吐,呵呵。为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准备工作大体就绪后,1954年4月1日,周恩来偕少数工作人员启和飞莫斯科。随即,他出席有苏联、中国、朝鲜和越南领导人参加的日内瓦会议预备会议,在四国范围内磋商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政策和谈判方案等问题。 在中苏关系鼎盛时期,两国领导人在一起,就好像一家人一样。照惯例,中国领导人回国前,苏联领导人都要盛宴招待一次。这次是生性豪爽、上任只有半年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做东宴请,预祝日内瓦会议获得成功。除周恩来外,还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朝鲜的南日外务相出席这次宴会。 生活在寒冷地带的苏联人,大概因为气候的缘故特别喜欢喝酒,大概因为体内分解酒精的能力强,因此又特别能喝,几乎个个都是“酒桶”。刚入席的苏联领导人,一闻到扑鼻而来的酒香气,就摆出跃跃欲试、大喝一场的架式。 在外交场合中,应有的礼节当然是有敬酒就应回敬。在中国领导人中,周恩来的酒量是颇有名气的。据说,中央红军经过贵州茅台镇时,他曾一口气喝过二十来杯茅台酒。致祝酒词后,周恩来也风度翩翩、情绪高昂地举杯一一回敬苏共领导人。 在不断的应酬和喝酒的“咕咚”声中,粗犷豪放的赫鲁晓夫更加感情外露,还同周恩来拥抱、旋转,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真挚感情,令在场的中国同志看了既受感动又觉得别扭。苏联其它领导人也纷纷参加了劝酒的行列中。轮番劝酒、频频干杯的热烈气氛,使好酒量的周恩来不知道喝了多少杯。他醉酒了,而且醉得不轻,在一个劲地呕吐…… 据当时在场的翻译师哲在他1991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披露:见到这种情况,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一时失神,无不措手不足。只有莫洛托夫一人陪同张闻天把周总理送上汽车。莫洛托夫边走边说:“这是我们的过错,没有照顾好你,我们感到内疚!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一次教训,一切责任在我们”。 周恩来回到住地————奥斯特洛夫斯卡亚街8号公寓,他的呕吐已经停止,但仍然昏沉沉的。第二天清晨八点左右,他醒过来后,就急切地问师哲:“ 昨天都说了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出格儿的地方?我是说了一些话,但具体内容一点也记不得了。” 师哲告诉他:“没有什么出格儿的话。讲的都是一般应酬话,涉及人人的只提到莫洛托夫一人,而且是善意的。你说你在1928年中共召开六大时见到了莫洛托夫,他对中共代表们讲了话,你们向他学习等等。我想你指的是斯大林,只是错误地说成莫洛托夫而已”。 周恩来仍不放心,继续问道:“还讲了些什么不妥当的话?”当师哲告诉他的解没有后,他才放心下来。回到北京后,他仍然作为一个错误,向毛泽东做了报告,说是出了洋相。 毛泽东面带笑容,说:“这是常有的事,算不了丢丑!”,呵呵。 周恩来一生中,他对这次醉酒是刻骨铭心的。1964年11月,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在苏联参加庆祝十月革命47周年大会时,曾向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讲起过这件事情,说1954年4月他在克里姆林宫被赫鲁晓夫灌醉了酒。 1969年3月下旬,周恩来在接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等客人,谈起该使馆参赞酒后开车撞死一中国工人之事时,他又说:我从1925年到1965年,喝了40年的酒;我喝酒也是有教训的。主要有4次,第一次是1925年在黄埔军校,那时是搞统一战线,蒋介石的军官们因我结婚要请客,灌了我;第二次是1938年在武汉,也是搞统一战线,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前黄埔军校的我的学生灌了我;第三次是在重庆有过一次;第四次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灌了我……在1965年我下了决心,把40年的酒戒了。 本照片应田园火鸡市长所请贴出,大家也可看看。看文字部分当可以知道一些这张照片的背景资料。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