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強活動~桃米生態村~夜探桃米,生態解說(1)
2008/11/20 00:12:09瀏覽1240|回應0|推薦5

10/11抵達桃米三茅屋後,我們放好行李隨即在庭院集合,由民宿主人簡單講解一下後續的行程,就轉往位於紙教堂後的蛙類生態池探訪。而我們也很幸運的馬上找到金線蛙,民宿主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馬上捕獲一隻為我們進行生態解說。

金線蛙:

成體特徵:

體型:大型肥碩,5 -7c m6 -8c m

頭部:頭長約等於頭寬,吻端鈍圓。鼓膜大而明顯棕黃色,顳褶不顯著。

背部:綠色雜有一些黑色斑點,有兩長條褐色斑,從吻端一直延伸到泄殖腔口,形成明顯的綠的背中線。

體側:綠色有些黑斑,兩側各有一條粗大的褐色、白色或淺綠色的背側褶。

皮膚:光滑,但在背部及體側有些疣粒。

腹部:光滑,黃白色帶有一些棕色點。

前肢:指細長無蹼。

後肢:粗短有黑色橫帶,趾間蹼發達為全蹼。股部內側黑色有許多小白斑。

第二性徵:雌蛙體型比雄蛙大很多。雄蛙有一對咽側內鳴囊,第一指有婚墊。

分布:全省 一千公尺 以下的開墾地草澤環境,數量及分布範圍逐漸減少中。水棲性,喜歡藏身在長有水草的蓄水池或者遮蔽良好的農地,例如飄著浮萍的稻田、芋田或者茭白筍田。

繁殖期:以春天及夏天為主。

行為:生性隱密機警,多半藏身在水生植物的葉片下,僅露出頭來觀察四周的動靜,若受到干擾馬上跳入水中。雄蛙叫聲很小,很短促的一聲「啾」,不容易聽到。平常也棲息在水域,以水生動物為食。

卵:卵粒小,卵徑約1mm。每次產卵約850粒,聚成塊狀。

蝌蚪:褐綠色,有許多深褐色斑點。

澤蛙:

成體特徵:

體型:中型,4 -5c m5 -6c m

頭部:長寬略相等,吻端尖圓,上下唇有深色縱紋,鼓膜及顳褶明顯。

背部:顏色及花紋多變,青灰色、褐色或深灰色,有時雜有明顯的紅褐色或綠色斑紋。兩眼間有深色V型橫斑,肩部有類似W型斑。有些個體有背中線,背中線寬細不一。

體側:有些延續自肩部的深色斑。

皮膚:背部有許多長短不一、不規則排列的棒狀膚褶,褶間有些小疣粒。體側及體後端有許多小圓疣,四肢背面也有小疣粒分布。

腹部:光滑乳黃色。

前肢:上臂有橫紋,指端尖,掌突發達。

後肢:較短,有橫紋,股部內側有許多白色小顆粒突起。趾端尖,趾間有半蹼。有內外蹠突。

第二性徵:雄蛙體型比雌蛙小,有一個單咽下鳴囊,但鳴囊中間有一個分隔,所以看起來像有一對咽下鳴囊。雄蛙喉部鳴囊部分黑色,雌蛙白色。

分布:普遍全部於全省平地及低海拔山區的稻田、溝渠、水池、草澤等靜水域。

繁殖期:310月,但以春夏為主。

行為:澤蛙是平地都市常見的蛙類,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只要是有水有遮蔽的環境,都有可能見到們的蹤跡。牠們的叫聲響亮,時高時低;單獨一隻鳴叫時,叫聲是連續數十個「嘓、嘓、蟈....」,但在兩隻對叫的時候,叫聲則變成「嘓嘓-嘓嘓-」或「嘓ㄎ一、嘓ㄎ一」,有時變成「ㄎ一嘓、ㄎ一嘓」,有互相較勁的意味。

卵:卵粒小,卵塊成一大片漂浮在水面上。每次產700-1600粒卵,雌蛙一年可多次產卵。

蝌蚪:小型,背面橄欖綠色,有棕色斑,尾部細長有深色細斑,尾長為體長兩倍。口小,位於吻部下方。

黃斑椿橡:

椿象科,體長 18 - 23 mm,頭部及前胸背板黑色,從頭部至前胸背板中央有1條細小的黃色縱線,頭部背面及前胸背板外緣尚有黃色的細邊,體背黑褐色,佈滿許多灰或黃色的小斑點。腹部外露,腹背板邊緣具黑、黃的橫斑,各腳黑色,脛節中央具白色的斑紋。本種分布於全島,數量相當多,常見於台灣鸞樹等多種行道樹上,喜歡群聚吸食樹液。 

光臘樹:

光臘樹為木犀科常綠半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材質堅軔優良,很類似雞油,但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為「白雞油」(台灣櫸)。葉為奇數羽狀複葉,葉對生,羽狀複葉先端漸尖銳。葉小光滑全緣,秋天葉片會轉黃。花序明顯,花黃白色,圓錐狀花序。果為翅果,果形狹長呈片狀生長,成熟時褐色。樹形優美,適合作為庭園樹、行道樹。臺灣光臘樹樹姿優美,結果期時一個個長線形的翅果掛在樹上隨風飄曳,令人賞心悅目。樹液則是獨角仙成蟲喜愛的食物。北部分布於海拔1800公尺 以下至500公尺 及南部1800公尺 以下至700公尺 範圍暖溫帶闊葉林帶。

腹斑蛙:

成體特徵:

體型:中型肥碩,6 -7c m6 -7c m

頭部:頭部扁平,頭長等於頭寬,吻端鈍圓,上唇及頷腺白色。鼓膜明顯,鼓膜周圍有黑色菱形斑,無顳褶。

背部:灰褐色或棕褐色,後端散佈一些黑色圓斑。中央有一條淡色不明顯的背中線,背中線一般僅達兩眼中間,不會到達吻端。

體側:有一對淺色細長的背側褶,從吻端經眼睛、鼓膜及沿背側褶下方深褐色,腹側灰褐色有許多大黑斑。

皮膚:光滑,但體側及四肢背面有一些小疣粒,背部後端有數個較大型的圓疣粒。

腹部:白色光滑。

前肢:細長有棕色橫帶。指端略膨大成吸盤。有內外掌突。

後肢:肥碩有棕色寬橫帶。趾端略膨大成吸盤,有圓形的內外蹠突。股部內側有許多黑斑。

第二性徵:雌雄體型無顯著差異。雄蛙有一對咽喉下鳴囊,兩側肩後方各有一塊扁平黃色三角型肩線隆起。雄性第一指基部有明顯的膨大婚墊。

分布:廣泛分布於全省 兩千公尺 以下的山區草澤及靜水域。

生殖期:3月到8月,春夏為主。

行為:喜歡躲在水草根部或遮蔽物底下鳴叫,叫聲是尾音拉得很長的「給--給」,經常一隻接著一隻鳴叫,聽起來此起彼落而且響亮。雄蛙有領域性,當有其他雄蛙入侵的時候,會發出「嘎」遭遇叫聲,並主動驅逐。

卵:一次產三、四百顆黑白分明的卵,卵塊球狀,但表面平攤成多層小片狀漂浮在水面上。

蝌蚪:大型,尾鰭高,有許多細小的褐色點。

(未完待續)

以上蛙類資訊,請看延伸導讀:台灣蛙類生態保育網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nnie6151&aid=2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