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30 06:18:40瀏覽113|回應0|推薦0 | |
BBC中文網 | 更新時間 2012年4月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38
陳以信 英國倫敦 貴網站於3月29日刊登「台灣來鴻:一國兩區」一文,其中表示馬英九總統「選前強調一中各表,選後定位一國兩區,馬英九在不同場合下對兩岸的解釋不盡相同」,此語恐有誤會之處,筆者曾為國民黨發言人,希望藉此澄清,並藉「一國兩區」議題,探討民進黨「論述轉型」能否成功。 「一中各表」與「一國兩區」並非不同,簡單說一個是「前言」,一個是「後語」。「一中各表」指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我國憲法所定義下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一國兩區」則指的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增修條文第11條),我國分為自由(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後來便依此政治定位,制定出「兩岸關係條例」與「港澳關係條例」,此法律架構自九十年代設定至今從未改變。換言之,在我方立場下,「一中各表」的內容,就已包含「一國兩區」的架構,馬總統對兩岸政治定位的解釋完全相同,只是這套憲政概念,在選前、選後被討論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 事實上,目前領銜反對的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與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都曾經是這套憲政架構的支持者。根據1992年10月22日媒體報導,黃昆輝時任陸委會主委,於立法院答詢時清楚表示「大陸政策分為一國兩區三階段…中共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也認為大陸是中國的一部分」。1993年時,蔡英文曾與香港學者翁松燃共同負責草擬「港澳關係條例」,當時她們一致建議以「一國四區」架構,來定位中華民國與其他三地關係,1995年時她還公開投書鼓吹此一觀念。很明顯,當時黃蔡二人都認同憲法體制,都支持「一國兩區」的兩岸政治定位,然而時過境遷,他們現在都換了位置,自然也都換了腦袋。 就此以觀,民進黨近日對「一國兩區」說連番撻伐,表面上批評馬政府對北京主權讓步,實際上卻是挑戰現行憲法的正當性。否認「一國兩區」的中華民國憲法架構的背後,其實懷抱對「一邊一國」的台灣新憲法架構的期待。因此這項反對運動的本身,將對民進黨所意圖進行的「論述轉型」形成巨大障礙。 自從民進黨總統敗選後,該黨有識之士紛紛倡議調整兩岸論述,論者多認為應正視中國大陸崛起、經濟全球化與兩岸關係正常化的趨勢,蔡英文卸任主席前也呼籲要「在互動中了解中國」,「不要怕引起內部的路線之爭,或者怕被中國統戰」。沒想到言猶在耳,第一步就破了功。因為否定「一國二區」,就是否定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否定現行憲法的正當性,就會失去「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基礎,如此一來,就不可能對「九二共識」提出任何具包容性的新說法。換言之,民進黨選擇否認憲法的結果,不論未來兩岸論述再怎麼改,始終還是在自己建構出的死胡同裏打轉,永遠走不出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