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席慕蓉的《以詩之名》
2011/08/28 23:06:52瀏覽503|回應0|推薦10

讀席慕蓉的《以詩之名》

 

陰山之外是怎麼一個模樣呢

我怎也喚不起來

甚至連一個草原的名字

都在迷濛的夢裡

那聽說寒澈骨的塞外

英雄何處去了

南飛的鴻雁還識得回家的路嗎

我《以詩之名》

尋覓不曾見面的故鄉

希冀拔去每日每夜縈繞不去的

「心中的刺」

 

我如何素描巴爾虎草原呢

猛獁瑚狼都逐年逐代地堆疊

剩下天蒼蒼野茫茫的原鄉

「當時間走過

其風獵獵」

「當時間走過

其風簌簌」

是嗎?

我在老牧者的篝火裡聽夢

我在內蒙古伊金霍洛上跪聆

八百年來的〈伊金桑〉

那安答盟會的熱血

已經遠去

那黃金家族的查嘎黎

還留在深深的刻石上

「在草原上,

人就是文化的載體。」

那折翼的鷹呀噶爾丹

那離弦之箭呀哲別

把鐵木真的命運繫在旦夕的鎖兒罕‧失刺

原來許多「歷史的必然」

源於許多「無數的偶然」

那橫跨歐亞的四大汗國

只剩牆垣

以及夕落的餘溫

不多時

風沙即將樸來

曾經蒼蒼茫茫的草原

我輕輕一聲喟嘆

「風吹草低見牛羊」

恐將只是史詩的虛幻罷了

 

我把昨日今日明日一一摺疊

曾經燈下細描的篆字

在淚痕斑斕裡

連自己都無從辨識

誰想

「用整整的一生」

「來慢慢錯過」呢

「別後

。」

    20110827

 

《詩後語》

《以詩之名》作者席慕蓉,2011年,台北市:圓神出版。席慕蓉的詩大家早已熟知,她是個詩與畫兼得的作家,我常被其詩畫著迷。最近在書局的書架上看到《以詩之名》的書相當引起我的注意,翻閱後就買下來了,原來是席慕蓉的詩作。但這本詩集完全顛覆對於席慕蓉詩作原有的印象,當我閱讀後,深知她在尋根,尋血液中一直澎湃不停的原鄉─蒙古的根。這詩集裡有許多關於蒙古英雄的史詩,讀來猶在眼前。此外,有兩首詩具有非線性文本的味道,我特別注意了,即是〈素描巴爾虎草原〉與〈送別查嘎黎〉。〈素描巴爾虎草原〉係將草原曾經存在過的動物名字以淺黑字藏在詩句中,而〈送別查嘎黎〉則在詩句上下以流動排列的詩句來襯托。這些詩都必須分別來讀,合起來想像,才能得到完整的詩的意境,否則會覺得這詩莫名其妙!或只覺得是裝飾而已。席慕蓉不愧是詩畫家,在詩的寫作上以畫嚐試另一個境界的提昇!而以非線性文本入詩,若用得恰當確實可以增加詩意、詩境和詩趣。

( 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oud4622&aid=559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