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0 00:53:41瀏覽911|回應0|推薦5 | |
在年近四十歲、又待業之際,我做出我人生中一項重要的嚐試。我在上周三接受了政論性節目《新聞夜總會》的邀請,上電視玩玩,節目播出的當時及之後,就接到不少關心的電話,朋友們覺得很新鮮,回饋予我各式各樣的意見,包括服裝、坐姿、言談內容…這些鼓勵的,以及善意的指點,我非常感謝在心。 其中,我那快八十歲、充滿智慧的公公的Commet最有趣而幽默,他看到電視上的我,說,「很像蒙那麗莎。」 蒙那麗莎?這不是世界級的美女嗎?怎會跟我扯上關係?靦腆的我,直自嘲「蒙那麗莎的『傻笑』啦!」說著說著又露出我那招牌的笑容。我想,我公公是疼愛媳婦,用這種方式鼓勵我吧! 其實,那晚並不是我第一次上電視節目,早一個月前,我就接受了鳳馨《商戰廿一世紀》邀請,談私人銀行的運作;儘管我做了很多準備,做了很多採訪,但面對鏡頭,就是緊張得要命,坐上台子,全身都發抖,主持人點我講話時,我第一個發出的音,竟是抖音;小叔及女友恰巧轉台看到我,守著電視,一直用念力喊著:二嫂,不要緊張!第一次上電視的感想,真是只有緊張兩個字,希望全世界的人不要看到。 與政論節目第二次接觸,還是緊張,說話打結不斷;不過,至少沒有再出現抖音,算是進步。好在,據說,收視率不差,真擔心把人家的節目給搞砸了,就不好意思囉! 從小至大,我從不覺得自己重要到,必須大家停下來聽我講話,或者說,我不太相信自己有能力靠講話去說服群眾,說到底,我不是個愛講話、會講話的人。 但年近四十歲的我,態度及心境上,決定做一個重大改變;我做記者、玩文字、寫文章快十五個年頭,我本來以為我可以永遠活在《中國時報》這個大招牌下,當一輩子的記者,當那種人人尊敬的記者,但台灣媒體環境已不能准許我如此浪漫(或者無法再駝鳥下去),我很明白,我的人生必須做些改變與嚐試。 嚐試上政論節目,就是其中一個嚐試改變。我一直覺得,電視,對像我這樣有點資歷的文字記者,是個重大挑戰;必須在很短時間內,言簡意垓,直指本質,還要讓觀眾聽得懂,這比大學時代的辯論比賽、或是當年孫中山在街頭鼓吹革命發表演說,還要更困難,這對於表達,甚至是新聞的包裝與鋪陳,是一種很嚴格的訓練,同時透過表達方式,更是一種自信心的自我訓練。 我不是個口才好的人,更無法把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說得一聽就懂,坦白講,我是硬著頭皮上電視的,就是去啦,去講啦,管它結果是好是壞,就是試著講,沒有第一步,就沒第二步,就算搞砸了,我也沒損失,至少練練自己的膽子也不錯。我就是抱著這種心情上電視的。 真的,偶爾上上電視,除了緊張初體驗外,還蠻好玩的!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