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05 14:54:45瀏覽5874|回應9|推薦13 | |
今年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公布台灣大學生的多益英檢平均分數遠落後於韓國,專家們擔心為企業工作時,大學生可能無法具備和國際競爭的英語能力。另外一個國際英語能力評比:英莩(EF)國際教育機構發表「二○一二全球英語能力指標調查報告」,指出全球五十四個非英語系國家中,台灣排第三十名,輸給日本、韓國、香港。這兩則新聞共同指出一個重點,英語做為國際交流場合的共同語言,台灣人的英語可能真的不太行。英語是用出來的,不是背出來的我們全家旅居澳洲兩年,在這兩年與各種不同國籍的人相處,每個國家人民的平均英文能力好壞,其實是一清二楚的。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遠遠勝過英語是ESL (English as Senconary Language)的國家。一般而言,台灣雖然人民素質高,但是英語能力普遍而言是位於中後段班。其實這當中的關鍵因素是缺乏使用英語的環境。 因為出國進修的緣故,參加了英文雅思測驗,即使我的英語雅思(IELTS)成績在7分以上,但是在國外的生活一開始還是鬧了許多笑話。例如,有一次手錶沒電了,我跑到鐘錶行找修錶技師,告訴他說 "my watch ran out of electricity",當場我和他都撲哧一笑,這是典型的"中翻英"笑話。還有你知道輪胎爆胎時,要向人求助時怎麼說嗎?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學習成長! 這些挫折也讓我開始思考台灣的英語教育是否出了什麼問題。我認為關鍵是在台灣人民英語的使用頻率。英語是用出來的,不是背出來的。當你每天接觸到的人時事地物及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需要使用英文溝通時,其實短時間內英文就會有顯著的進步。台灣學生所學習的大量英語字彙、句型、對話等因為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在用進廢退的影響下,自然無法不斷進步。在著名的世界英語同心圓理論裡(The Theory of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1,Kachru把英語國家或地區分為三個大圈:內圍圈(Inner Circle)、外圍圈(Outer Circle)與外擴圈(Expanding Circle),分別指的是英語為母語或第一語言,強勢語或第二語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及英語是外語(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如台灣)的國家或地區,他指出英文能力的高低主要是取決於使用頻率。 拯救菜英文,學學新加坡新加坡雖然也是華人社會,但是因為使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所以人民普遍具有與英語系國家類似的英語能力,新加坡藉此優勢,加上華人勤奮的天性,在國際競爭力評比上大多名列前矛。將英語改為官方語言有實質上的難度,牽涉到許多官方文書,法律文件的書寫規定等。但是,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加,英語能力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技能之一,這點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否認,除非有一天中國成為超級強權,進而主導許多國際制度及規定時,這時風水輪流轉,就是西方國家要來學中文了。在此之前,正視國際現實,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台灣仍然有許多可以效法新加坡的地方! 為了讓台灣訓練的人才更具國際競爭力,我認為可以由調整大學教育著手。增加英語的使用頻率是英語進步的不二法門,在高中畢業後,國文能力已有基礎的前提下,大學生應該開始全英文學習的環境,也就是說大學的課程,除非特殊性質,應盡量鼓勵以英語授課,學生間及師生間以英語對話,校內外的環境也應該鼓勵增加英語標示,如此,在使用頻率提昇的情況下,英語能力自然提昇,學生們接觸國外網站,與國外機構交流與互動的機會都可以因此大幅增加!當越來越多國民具備夠水準的英語能力時,外籍人士自然會增加來台觀光的動機與興趣,外籍生來台學習以及國際學者來台授課的意願也會跟著提高,久而久之,台灣的整體學術地位也可以再向上提昇一階。企業受惠於國際交流能力的提昇,更有機會成為國際化的企業。更大的好處是隨著公民國際交流能力提昇之後,媒體自然不會僅僅具焦於國內事務,更多好的制度和想法也會隨著國際交流帶進台灣來! 對於個人而言,因為增加英語的使用頻率是英語學習的關鍵,目前學生可以做的是透過大量閱讀英文書籍、觀賞英文電影與影集增加接觸英文的機會,口說能力只能靠多練習及回饋來改進,如果有越來越多的課程指導老師能夠認同並且採取全英文授課,自然可以提供學生英文練習的機會。 "英語不是國際競爭力的全部,但是卻是關鍵要素"!改變一定會帶來不滿和痛苦,但是好的改變所帶來的果實卻是甜美的,新加坡做得到,台灣當然也做得到! 民寫于2012.11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