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得多容易啊,要去掉歧視,去掉驕傲感,還把賽德克.巴萊拿出來比喻。是呀,如果文明代表歧視可以合法合理化,當然野蠻的復仇就是最佳的血之見證。
劉姍姍那一代人,哪一個受教育的過程不想出頭天?那時的出頭天,代表打敗同學、贏得聯考、甚至留學考、高考,那卷卷苦讀的價值不只有在金榜題名的時候要展示,更要在往後漫漫人生裡告訴自己:優越感是一定要的啦。然而,你要秀權力知識的優越感,其他人也會用肌肉三圍的優越感,用香車華服的優越感來平衡自己。
個人的學習差異,產生的原因很多,而國家遭遇的差異,就更不用說了。以前的富貴國度,現在沒落了,全國人民活該被懲罰在海外為傭的日子裡,輾轉受辱?是懲罰她們共同姑息過一個貪腐的總統嗎?是她們遲疑過支持一個法案嗎?是她們沒有看清這個資本堆疊教育成就的國際社會,是天天拿著尺量遍世界嗎?
歧視別人,有人可以得到快感;佈施別人,有人可以得到滿足感;有人得靠欺負別人、指使別人來體驗存在感:「我真的和你不同,請排後面啦。」台灣人講「輸人不輸陣」,中國說的是「有為者亦若是」,爬上去之後,不但沒有對夥伴「茍富貴,不相忘」,甚至還悟出誰是鳳凰,誰是烏鴉了。然後就是魚走魚路,蝦走蝦路。中國最近統計貪官的背景,幾乎大多有個苦難的童年,奮鬥的青年,上升的中年以及悲慘的晚年。如果拉大和別人的差距或者拉近和仰慕富豪的差距,是這一代中國人心中最大的主宰意識,那麼中國的崛起正好成為一代人走向地獄的沃土。
文明是台灣的優勢,文明是我們存在的機會,暴力還會以更詭譎的型態存在,讓你我看不見社會在偽善。但是可以辨別的是:差異可以處理成藝術元素,或者轉化成分工相助,可是拿出來炫耀、剝削,就叫暴力!暴力就是暴力,不管它是哪一種形式,都是無恥的壓迫!最可悲的是:霸凌者其實是向他所相信的那個價值臣服舔趾而不自知。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項羽擁有的只有這種優越感,終於止於霸業。我們感謝東方還有一個傳統:在黯淡中更發亮,在沉寂中聽天籟,守樸歸真。
我們都是某種程度的劉姍姍,謝謝高貴的外交官讓我們體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