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4 09:15:27瀏覽138|回應0|推薦0 | |
上個周末,父親聽我的建議,讓大弟從台中載回雲林,將久已不騎的機車發動,慢慢騎到北港,然後托運到桃園給我。終於,我們不用再擔心他回雲林騎車的狀況。 這是繼七年前大弟斷然要求父親離農,以免在田間發生意外之後的另一次行動。差不多就在同時,報載一個六十歲的鄉親因為想節省700元托運費,自己載著行李,從北港騎往中壢,結果在苗栗出事身亡;十年前台北縣副縣長的父母,兩個老人家騎一輛車在褒忠被車撞得當場雙亡,這樣的悲劇不能一再上演,在台中的大哥大弟也將不再讓父母自己搭車回老家。 這輛車是民國八十七年出廠的,是父親的第四輛機車,擁有它的時候,父親已經不再賣魚,相較於前三輛的粗壯,它是輕巧的。那時父親剛過六十三歲,精神體力上還能自在的騎著它在鄉間兜風,原本在身邊的長孫女已經被帶到台中唸小學一段時間,父親會主動幫助在鄰村的姑丈拉拉代耕的案子,甚至幫忙處理花生採收機不能處理的轉角處。 但是一切都過去了,為了照護醫療上的考慮,三年半前大弟就將日益老邁的兩老安置到台中同一社區就近生活,機車放在雲林,只有節慶喪葬才會回去,使用的機會越來越少,既然祖先牌位和神明都已經在兩年前遷到桃園。半個月前,我就對父親說:連機車也運上來吧,反正我還會多少騎一下,而老人家到桃園看到神明和祖先牌位,又看到機車,說不定會更有第二個家的感覺。 機車運抵的兩天內,父親接連來了三次電話,告訴我要給機車行檢查整理一下,又怕我被坑了。我理解這不只是他一輩子勤儉養兒的習慣,而且有其他的意義:機車對父親退休前的父親來說,是生財工具,是做生意的伴侶。嘉南平原的子民光靠農業所得通常不足以養大孩子,父親和其他村內男人一樣,一定要再找個可以營生的工作,他早早就選擇在鄉村當個賣魚郎,晚上兩點,不論多麼惡劣的天氣,他一定推著車子出門,騎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嘉義漁市批貨,在清晨五點左右,以必然超載的姿態回到隔壁村子,然後一村一村沿路叫賣。前三輛都是中古車又操的兇,車子故障是常有事,甚至邊騎邊打瞌睡,連人帶車摔入水溝都發生過。 我會趁體力還可以的歲月,騎著它在新故鄉兜風,讓它和神明祖先一樣適應這裏;我會利用暑假騎著它載著孩子,從台北大橋頭開始,一個縣市一個縣市走過當年我和大哥十五歲北上唸書的路線,機車將代替父親,了解他的兒子這一條路有多遠,有多不好走,但是畢竟已經安全的走過來了。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