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5 07:45:20瀏覽372|回應0|推薦1 | |
目迎目送垃圾車 每天傍晚,垃圾車行經社區門口,社區的清潔人員把住戶的垃圾收集成桶,然後一大桶一大桶倒進垃圾車,隨車的清潔隊員也有他們的角色—和各社區的清潔人員協力分工,有節奏的完成清運。這樣一個規律的運作因為幼童的加入,而顯得不同。 這是個「生產」力旺盛的社區,五歲以下至少有三十個,雖然是才六年的新社區,但因有著中庭門廳、兒童遊戲室,且三區相連,在家帶小孩的媽媽,以及擔任保母的女士們已建立傍晚相會的習慣,而走到門廳外的走廊,去目迎目送垃圾車變成大家聚會的自然橋段之一。現在天氣還不冷,每天少則4、5家的媽媽小孩,多則10多家就站在走廊上興高采烈的進行儀式。 垃圾車每天的到來,大人們協力清運傾倒袋裝的垃圾,在幼童的心中是什麼呢?沒有「髒」「低層工作」的價值觀,每天期待規律的動作,幼童逐漸認得每一個清潔隊員,如果偶而失手,或動作誇張,也會引起孩子的讚歎或歡呼,媽媽們拆解每個動作的細節,以及垃圾車的各個結構,讓孩子們對車體有更深的認識,垃圾車司機也說:這個社區總是讓他轉頭注視最久。 湯姆歷險記裏,湯姆為了化解姑媽懲罰他刷油漆被夥伴笑,竟然以表演式動作騙得一個一個朋友甘心代他粉刷,還交出蘋果、玩具等,這是馬克吐溫的詼諧筆觸,但現實裏我們難道不曾擁有過一個單純的時光—我們沒有算計對方的報酬,我們沒有迎合資本主義裏分級排列的快樂滿足。想永遠駐留在這個時光顯然是阿Q,但若完全拋盡,卻是成為資本主義俘虜的明證。 牛肉風雲,餘波未息,有人從國家利益看,有人從兩手策略看,但一眼望去,「喪權辱國」「不顧生命安危」的旗子倒不少。小朋友還不吃牛肉,不用被教導上述價值;美國牧農求生存,以牛的宰殺販運為出路,國人可以為一丁點風險而附和重新談判,素食者卻覺得炒作議題者根本是無限上綱—什麼時候才會從關心「口欲徹底零風險」變成關心「牛肉麵節不該大力推動」呢?如果所有肉牛毫無發言餘地,毫無延遲被屠殺的發聲空間,那麼成人對「吃牛肉零風險」的要求是否太高貴呢? 目迎目送垃圾車的小朋友啊,你們不需要了解貿易戰爭是幸福的,你們不用分辨澳洲牛、本土牛、美國牛是幸福的;你們不用管社會階級和專長分工會錯誤聯結;你們不用克制對勞動者的歡呼和友善。當年歲漸增,離開那無憂歲月,你要記得回來諦觀:不吃牛肉的人,毋需理解美牛風險或喪權辱國;單純的喜樂可以來自直觀,來自生命匆匆的相會和珍惜,而非嗜慾的無限滿足或層層保證。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