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追求卓越的動機與 Long-Term Excellence
2023/08/26 23:45:19瀏覽381|回應0|推薦18

今天 (2023 年 8 月 26 日) 筆者想來談談「追求卓越的動機」與 "Long-Term Excellence"。筆者在此以多個實際個案來彰顯「動機的不同」以及 Long-Term Excellence 的成果。

在筆者的年代 (1986 年前後),最廣為人知的卓越天才,就是臺大數學系楊維哲教授的兒子楊伯因,他在國二時跳讀師大附中,高二時跳考大學,當時楊伯因的大學聯考成績是可以進入臺大醫學系就讀(亦即以 16 歲的年紀考上臺大醫學系),但他最後選讀了臺大物理系,畢業後繼續前往美國的 MIT 深造,並以 22 歲的年紀拿到 MIT 的博士學位。

楊伯因自小喜歡閱讀,常常跟著父親到父親友人家中作客時,看到有興趣的藏書,翻開後就欲罷不能,而且能長時間的埋首閱讀並樂在其中。

我們再來看看幾個其它的例子。

從小就喜歡研究事物運作原理徐子旻,時常拆解日常生活中的器具與電器用品,並在高中時期 (2011 年) 拿到第 42 屆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科目的金牌,並同時獲得最佳理論與最佳實驗成績獎。





以 16 歲考上臺大醫科的侯靖宣,因為從小常常跟身為小兒科醫師的爸爸聊天,聊久了開始對醫學產生興趣,並立志成為一名無國界醫師。




率先在 PTT 上尋鎖到 COVID-19 的蛛絲訊息,並於 COVID-19 肆虐期間在疾管署防疫小組戮力奉獻的羅一鈞醫師,小學時跳級一年,唸建中時跳考大學,以 16 歲的年紀與榜首之姿考上臺大醫科,就學期間還提早一年畢業。根據媒體報導,羅一鈞醫師因為喜愛文學,原本他想要報考文組,不過最後還是選擇了報考醫學系。





國中時期拿到一面國際奧林匹克科學金牌、高中時期拿到一面國際奧林匹克物理金牌、一面國際奧林匹克地科金牌的林冠宇,他說跟全球頂尖高手較量與討論,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行文至此,大家應該已經看出一些共同之處,那就是這些人除了頭腦非常聰明之外,對於自己所喜歡的科目,是具有高度的好奇心與熱情,以及喜歡與頂尖的同好相互較量與討論,並在這過程中得到樂趣與滿足。至於得到國際大獎而被保送到頂尖科系,抑或以實力考上頂尖科系,可能都只是部分的目標或甚至是額外的收穫。

看完上述幾位優秀人才,現在筆者要舉出兩個案例來凸顯「追求卓越的動機之差異性」。

從 2014 年到 2023 年,在臺灣的我們,都已經看過太多次這樣的場景,就是一位到處羞辱他人智商到底有沒有 70 的自大狂、一位常常在各方面要跟他人比高下比輸贏的自大狂、一位認為自己有權力可以對「不是自己部屬的人」怒扔報告的自大狂、一位手上握有決策的權力也做了決策卻又常常甩鍋的自大狂、一位經常沒有證據就造謠的自大狂、一位公開指稱念藝術的人都是不入流的自大狂!

這位自大狂追求卓越的動機是什麼?實際上,他是在追求學歷功名、追求臺大醫科的光環;他追求臺大醫科光環的動機是什麼?救人?賺大錢?對醫科有興趣與熱情?都不是!他追求卓越、追求臺大醫科光環的動機是:

  霸凌他人!羞辱與指稱他人智商沒有 70!凡事都想要比輸贏、凡事都想要踩贏他人!

這正是為何在 COVID-19 期間,他所推出的「口罩販賣機」之使用頻率非常低,卻又執意要再推出「口罩販賣機 2.0 版」的主因,並且氣急敗壞的大聲說:

   口罩販賣機不會輸!

   我的口罩販賣機不會輸!(亦即:口罩販賣機 2.0 不會輸給唐鳳的「口罩實名制」)

這位自大狂做事的動機都是想著「我要把別人踩下去」、「我要比出輸贏」、「我要贏」,而不是「臺北市的市民最需要的是什麼」。

底下是四叉貓到現場觀察口罩販賣機的使用情況並做實況報導,四叉貓在做完實地觀察與實況報導之後被自大狂的粉絲攻擊。




筆者常常這麼想,這位自大狂很有可能是因為:

     不願意承認與接受自己不是菁英中的菁英之事實,並據此衍生出超級自大的心態。

何以這麼說?

高中應屆畢業 (1977 年 7 月) 沒有考上臺大醫科,就已經略遜於應屆考上臺大醫科的同屆醫考生,若再跟跳級一年或兩年考上臺大醫科的相比較,更是差了一大截。自大狂當屆應考時數學考了 30 分,走出教室時就已經知道臺大醫科無望,因此第二志願陽明醫科按照常理來說也應當是無望,但自大狂的母親說他當屆有考上陽明醫科,對此筆者是保持高度的懷疑,雖然筆者不是第三類組考生、也不知道 1977 年臺大醫科與陽明醫科自費生的錄取分數,但筆者知道 1986 年之前的數年,臺大醫科自費生與陽明醫科自費生,彼此的分數差距不會超過 10 分,以兩系不到 10 分的差距以及 30 分的數學來判斷,應該是走出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兩個科系都已無望,筆者甚至懷疑第三志願的自費也沒考上,光一科數學大概就輸了至少 30 ~ 40 分,跟頂尖的數學高手相比則是輸了 60 多分 (註),頂尖的醫考生實力都堅強到不分軒輊,光一科數學就掉那麼多分是怎麼追得回來!什麼?自大狂與他的粉絲說那年數學考很難!不是自稱天才嗎?考很難的時候天才與一般人的差距不是應該拉得更大更明顯嗎!怎麼考很難時以天才自詡的自大狂反而跟一般人一樣考得很不理想!依筆者的主觀判斷(應該八九不離十),自大狂第一年是陽明醫科自費生也沒有考上,進了補習班熬了壹年之後考上陽明(無法確定是否為醫科,但在陽明有唸了一陣子),唸了一個學期之後又跑回補習班再考一次。依照目前的資料推斷,總共考了三次,一次是應屆考 (1977 年 7 月),兩次是重考 (1978 年 7 月與 1979 年 7 月)。

註:跟竹中自大狂同年畢業 (1977 年) 的建中學生白培霖,當年 (1977 年) 數學考了 90 多分,而自大狂是考了 30 分。白培霖也是當年第二類組的榜首,聯考時代考 6 科滿分 600 分的第二類組,白培霖考了 566 分。據此,筆者推斷當年的自大狂跟其它頂尖的醫科考生相比,數學一科至少輸了 30 ~ 40 分,是有所本的。





自大狂與其家人常常說謊已經不是新鮮事情,尤其是自大狂的祖父是 228 受難者的故事,至今已經有四種版本,到底哪一個版本才是真的?抑或全部都不是真的?



自大狂的家人又因最近的一則貼文遭到方川頁醫師以具體事實抓包指證是在公然說謊,結果這家人是氣急敗壞地到處封鎖人。

基於上列所述,筆者才會這麼思考:自大狂很有可能是因為拒絕承認與接受自己不是菁英中的菁英之事實,並據此衍生出超級自大的心態,然後又因為在霸凌他人的過程中獲得無比的快感與爽感,讓他更不願意放棄這種爽感,即使到處得罪他人仍樂此不疲。

自大狂的徒弟也不遑多讓,真的讓人感嘆「物以類聚」。實際上是透過「多元入學」「甄選進去」的,記者會上卻說是榜首「考進去」的,結果大批網友找了 2002 年前後的所有榜單,全部都找不到她的名字,最後有人戮力不懈地找到答案,有一頁師範大學官網上的新聞稿,上面白紙黑字寫著是透過「多元入學」「甄選進去」的。




拿到國際奧林匹克金銀銅牌而被保送頂尖科系的學生,一般而言不會被閒言閒語,因為國際奧林匹克競賽是跟全球頂尖的學生做競賽,拿到獎牌是根據實力與真功夫;然而,各大學的多元入學方案,會被閒言閒語也是有原因的。一般而言,經由多元入學方案甄選就學,我們不會使用「考進去」的用詞來描述,都是使用「多元推甄進去的」的用詞。再者,正常情況下,一般學生都知道透過推甄會被講話,而且「假的弱勢生、偽裝的弱勢生」更是會被講話,因此如果自己很有實力,很有把握可以考上某科系或某學校,一定會選擇「用考的」來堵住其它人的閒言閒語並獲得尊敬。結果,上高中時透過推甄,上大學時有兩次的入學考試機會卻又透過推甄,呵呵!


2002 年的考生有兩次大學入學的考試機會:學測與指考。筆者的看法跟這位網友的看法一致,就是因為「學測」與「指考」都沒有考好,這位自大狂的徒弟才會透過「多元入學」去選一個自己考不上但又不滿意的科系。




BTW,沒想到師大資訊教育系的分數掉這麼多,連臺大電機系的一半分數都沒有 (2002 年),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聯考的年代,考六科的第二類組,每年臺大電機的分數大約落在 420+ ~ 460+ 之間,若將臺大電機的分數除以 2,那是已經落榜,沒有學校可讀 (聯考的時代,第二類理工組的錄取率是 30%,第一類文法商的錄取率更低,大約是 20%)。






知道自己不是菁英中的菁英,坦然接受與面對事實,並且多努力以求精進就好,何苦強求學歷功名來沽名釣譽?騙騙不知情的民眾是可以,但明眼人都知道那強求的學歷功名是虛的,而且知道實情的明眼人當然包括你們自己人,只是你們自己內部的明眼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沒有明白說出口而已。


True excellence is long-term consistency,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temporary, or fake.

各行各業都有 True Excellence 的案例。以網球為例,超過十年長期地盤據男網大滿貫冠軍賽事的 BIG 3 -- Federer、Nadal、以及 Djokovic,就是 True Excellence 的具體展現!


追求卓越的動機是「興趣與熱情」,你的人生才會過得快樂,而且很有機會可以達到 long-term excellence 的境界。

追求卓越的動機是「踩別人、比輸贏、羞辱他人」,你的人生不會過得快樂,而且幾乎不可能達到 long-term excellence 的境界,因為你沒有興趣與熱情,你做了會累,累了就停,累停累停是無法達成長期的卓越,更何況你在意的不是卓越、而是「踩別人、比輸贏、以及羞辱他人」。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chia&aid=17979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