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05 00:29:03瀏覽1406|回應0|推薦13 | |
美國正在研議禁止出口 EDA 軟體到中國,今天看到許多談論性節目,部分來賓也有討論到這個議題。
筆者在任職 EDA 產業期間,EDA 同業公司幾乎都是使用 FlexLM License Manager,儘管有鎖 License,仍有一些破解的版本,有一定數量的 IC Design House,私底下也都有在使用盜版的破解軟體,有些使用模式是混和型,亦即部分是合法的正版,部分則是盜版(合法正版的數量沒有買齊)。 FlexLM 真的是命運多舛,它還在原創公司 GLOBEtrotter 時期,筆者所任職的 EDA 公司之對 FlexLM 聯絡窗口,正是筆者本人,筆者當時跟對方的 Technical Support 聯絡期間,就有感覺 FlexLM 的原創者似乎已經離開公司,因為有些 API 等技術細節,問了是答非所問,而且回覆時間是有點慢;FlexLM 分別在 2000 年、2008 年、2011 年被轉手,這種情況就是 FlexLM 已經沒有了 Product Champion, 才會這樣被賣來賣去;同樣地,由 Reed Hastings 所創立研發的 PurifyPlus 也是如此,先後被賣給了 Rational Software、IBM、UNICOM,被賣來賣去也是因為沒有了 Product Champion。[備註:PurifyPlus is a run-time memory checker. 筆者 2006 年著作 <軟體研發經驗談> 的第二章:循規蹈矩使用記憶體,有詳細解說 PurifyPlus 的各項檢查功能。]
Reed Hastings 就是後來創立 Netflix 的 CEO,他由工程師轉型成高階執行長轉得很成功(由本業的工程師轉本業的高階主管,再跨產業創業當執行長),但 Reed Hastings 的管理哲學有些冷酷無情,去看看他寫的公司管理哲學就能明瞭,例如非常知名的 "Keeper Test"。有一位有點類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在 Netflix 超過十年的績效都達標,後來只有一年績效沒達標,就馬上被 Reed Hastings 解雇,他還說做解雇的決定時他沒有任何的情緒問題,因為 Netflix 的公司文化不是家庭家人文化,而是球隊文化 ─── 籃球隊與棒球隊的文化,夠狠了吧!Netflix 應該是動腦筋與花腦力的產業,又不是體能技術與年齡的產業,不太認同他的觀點,而且長達十年以上都達標,突然一年沒達標,這都顯示不是腦力與年齡的問題,而是有其它問題。Netflix 的文化剛好跟 < Leaders Eat Last > 所倡導的企業文化完全相反,不過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哲學,都有成功的案例就是。儘管筆者不太認同 Reed Hastings 的部分管理哲學,但他創立 Netflix 超過 20 年,經營績效一直相當出色,如此優異的長期表現,已經證明他的確是一位傑出的 CEO。
離題了!回到正題,雖然不清楚 EDA 產業現在是否還在使用 Flexra (FlexLM) License Manager (個人推測應該仍在使用),但禁止輸出國的 IC Design House,應該使用了不少 License 已經被破解的 EDA 軟體,而且軟體不像有形的實體機器,禁止出口後就很難拿得到,數位形式的軟體要偷是比較容易偷得到,只是 EDA 軟體常常需要技術支援,沒有技術支援是會令人蠻頭痛的,例如有些 critical bugs,需要 EDA 研發人員到現場做 on site debugging 才查得出來;使用 EDA 軟體的期間遇到一些小 bugs,這需要 EDA 公司來做修復 (這很常見);使用 EDA 軟體的期間,提出一些新的功能需求,希望 EDA 公司能夠支援 (這也很常見);透過 Synthesis 將 RTL Design 轉成 Gate-Level Netlist 的過程中,其所必須設定的一些限制,例如 Timing、Port Mapping 等等的限制,這需要 EDA 公司的支援與維護;透過 Synthesis 將 RTL Design 轉成 Gate-Level Netlist 之後, 這時需要套用 Device Model (Standard Cell Library, IP block) 的相關參數來跑 Gate-Level Simulation,這些 Device Model 都需要 EDA 公司與晶圓廠的協力技術支援,而跑 Gate-Level Simulation 時需要一些更精確更細部的指定與控制功能,這些功能也需要 EDA 公司的支援;IC Design House 想要轉換製程技術,這也需要 EDA 公司與晶圓廠的協力技術支援。因此,禁止輸出 EDA 軟體的效力,最有威力的面向應該是「技術支援」這一塊。
在此順道提一下鎖 License 的方式。筆者認為,鎖 License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軟體一啟動,就透過 TCP Socket 跟自家的 License Server 做連結,連不上就切到試用版模式,筆者所購買的部分軟體,就是使用這種模式鎖 License。另外一種鎖 License 方式,就是在安裝時必須登入該家軟體公司的 License Server,並在安裝過程中鎖定安裝者電腦的主機板(也有可能是鎖網路卡而不是主機板)。Adobe 就是這麼做的,筆者的主機板掛掉,買了新的主機板後重新安裝 LR6,鍵入 SN 與 AK 之後還是動不了,後來才知道它還有鎖主機板,於是寫信去跟 Adobe 解釋之後,它才又給了筆者 LR6 的 License。MS Windows 現在也是鎖主機板。FlexLM 鎖 License 方式比較複雜,它的運作方式,筆者在 2006 年所寫的 <軟體研發經驗談> 裡面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參考。 不過 IC Design House 跑 EDA 軟體的電腦或工作站,一般而言都是被保護在公司的私有網路之內,應該不會直接對外連接 Internet,所以那最有效的方式 ── 透過 TCP Socket 跟自家的 License Server 做連結,應該是行不通。 可能有不少人會認為被禁止輸出國的人口超過十億,人才很多,那 EDA 軟體開發是何難之有?稍微分析一下,扣掉一個月賺不到人民幣壹千元的六億人口之後,人才來源的可能人口數為八億人,如果再扣掉大學畢業但主修科目不是電腦科學與電機工程的,則人才來源人口數還會再往下降;此外,根據重慶超人哥在怒喊「不自由、毋寧死」的抗議過程中,清楚地說出該國有 7 成的人口之月薪不到人民幣參千塊,也就是有九點八億人口的月薪不到新臺幣壹萬五千塊,而從事 EDA 軟體開發的工作者不可能是如此低薪,所以剩下四億人有可能可以從事 EDA 的開發工作;美國的人口數約參點參億人,相較之下人口數雖然難以匹敵,但美國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菁英在美國留學唸書,這些菁英在唸完書之後,有不少人是留在美國就業並進而定居,而被禁止輸入國就沒有這樣的競爭優勢。除此之外,開發 EDA 軟體真的有難度,沒有那麼容易做,EDA 軟體需要高度整合跨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例如 Computer Science 的 Data Structures,Algorithms,Compiler Techniques 等等、以及 IC Design 的 Domain Knowledge,這些知識與技能都需要長期的養成與精練,而且整個 IC Design Flow 牽涉到各式各樣的 EDA 軟體 (亦即 Domain Knowledge 的類別不一樣,例如邏輯設計 vs. 繞線佈局,雖然從制高點來看都是跟 IC Design 有關,但 Domain Knowledge 的內容是有範疇區別的),從前端到後端分別有 Simulator, Debugging, Functional Verification,Synthesis, Layout 等等,這其中還有專精於更細項功能的 EDA 軟體,例如 Dynamic/Static Timing Analysis、Power Consumption Analysis 等軟體;所以要趕上美國 EDA 軟體的水準,真的有得拼,非常不容易就是! 筆者的看法:EDA 是一個成熟的產業,舊有的題目,例如 Digital Simulator 或 Synthesis Tool,都已經歷經長期的驗證 (正確性無誤) 以及 Performance Tuning,光是歷經驗證 (正確性無誤) 與 Performance Tuning 這兩點,你做舊題目就已經很難說服客戶來使用你的產品,而且對許多公司來說,轉換軟體工具就是得花費一筆 Switching Cost, 更何況就 IC Design Flow 而言,每個階段的 EDA 軟體工具與其下個階段的 EDA 軟體工具,彼此之間的銜接度與支援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做舊題目是很難撼動 EDA Big 3 的地位,所以只剩下新題目值得做,然而新題目必然是非常細項的題目,而非常細項所代表的意義,除了 Domain Knowledge 是高度專業之外,就是它的市場比主流產品小很多,大概只有少數的幾家公司會買,如果這個細項軟體工具的市場沒有成長為主流市場,則你的公司有可能仍可以存活,但長期下來就是長不大,要長大還是得繞回去做主流市場的產品。據此,除非整個 IC Design Flow 發生巨幅的 Paradigm Shift,亦即有革命性的、完全不一樣的 IC Design Methodology 出現,而你剛好掌握了這項新穎的 Methodology、以及 Big 3 剛好也看走眼而沒有重視這項新穎的 Methodology,否則想要趕上美國 EDA 軟體的水準,真的是有得拼,非常的不容易!當然,如果主要目標是想要達成 EDA Toolchain 完全自主而不受制於人,那就不必在意上述的考量。 What is a product champion? A product champion is "a person who takes an inordinate interest in seeing that a particular process or product is fully developed and marketed." A product champion adopts the product as their baby, generates support for the product, realizes the marketing potential and continuously advocates the product. A cellphone call from an ex-colleague (my career in EDA sector; FSDB)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