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11/05 23:29:40瀏覽3924|回應1|推薦21 | |
馬德里 普拉多美術館 攝影 Mina Cho 有多國翻譯文的普拉多美術館導覽指南,以鎮館之寶:委拉斯蓋茲的仕女圖為封面。 委拉斯蓋茲/Apollo at the Forge of Vulcan 翻拍
委拉斯蓋茲 左Christ on the Cross / 右Aesop 翻拍
左Francisco Lezcano / 右 The Buffoon Calabacillas 翻拍 委拉斯蓋茲/Don Sevastian de Morra 翻拍 哥雅/Two Old Men Eating 哥雅最具代表性,以 黑色、白色、褐色+夢魘般的怪誕主題=黑畫。 翻拍 哥雅 / Duel with Cudgels 翻拍 西班牙三大畫家之ㄧ 葛雷哥/The Trinity 翻拍 慕里歐 / The Holy Family with a Little Bird 到了普拉多,才初步認識慕里歐的畫,以一般人的生活、平易手法描繪聖家,相當有特色。 翻拍 提香 / 上Danae and the Sbower 下 Self-portrait 相當驚人的構圖、空間、色調 。 翻拍 魯本斯 / 上The Three Graces 中 Equestrian Portrait of the Duke of Lerma 下素描 影響西班牙繪畫的魯本斯,在紀念品店中,可看到許多各式馬頭。翻拍 卡拉瓦喬 / David and Goliathb 翻拍 杜勒/自畫像 翻拍 魏登/Descent from the Cross 翻拍
波希/The Garden of Eartbly Deligbts 上:全圖 下:局部 翻拍自閣林圖書 波希/The Tabletop of the Seven Deadly Sins 翻拍 J. de Ribera/The Magdalene/翻拍 Ribera也是逛了普拉多後認識的另一位西班牙畫家 Hans Baldung Grien/The Ages and Death 以女巫主題為特色的畫家,只有13件作品傳世,普拉多收藏了兩幅。與波希一樣,在16世紀時即有跨越時代的意念。 J. de Arellano/Flowers in a Crystal Vase 某些畫家,強調栩栩如生的技法。翻拍 看筆觸,是上美術館最大的樂趣。 位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蒐集了許多珍貴又重要的繪畫,除了西班牙的畫家葛雷哥、委拉斯蓋茲、哥雅的重要畫作外,更有提香、魯本司、波希、魏登等人的名畫,與「羅浮宮」、「大英博物館」,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西班牙最重要的畫家,莫屬委拉斯蓋茲了,被許多大畫家拿來無限延伸的<侍女圖>,是鎮館之寶,光彩動人。小公主閃閃發亮的頭髮,以及像貴婦般躺在地上的狗兒,始終是我聚焦的地方。從畫冊上難以看出左右牆面的內容,本想到現場細看端倪,誰知原畫仍是暗沉難辨;<伏爾剛的鍛鐵作坊>看畫冊時的焦點,老圍繞在被阿波羅、火神及幾個有靈有魂的人物上,然而站在原畫前才發現,右下角的盔甲與右上角的小瓶罐,是彰顯人物表情的至要關鍵;<十字架上的耶穌>,是畫家早期的作品,不算完美,卻吸引了我的目光。耶穌以完美的比例呈現,整個視覺焦點被荊棘冠下披下的頭髮所吸引,然後順著走勢帶至胸口的傷口所流出的細長血絲,淡淡染過白色腰布,繞過左膝,與雙手、雙腳的傷口,結構出數個三角構圖,流暢動人。 委拉斯蓋茲幾十幅的畫作中,最令人動容也最令我偏愛的是,位在「侍女圖」右手邊的「侏儒廳」,整個展覽廳的主題只有一個:侏儒或白痴。<伊索>、<梅尼普>、<瓦列加斯的殘疾兒>、<柯里阿的白痴>、<塞巴斯提安德摩拉>……,這些供王公貴族行樂消遣的小丑或畸形兒。西班牙肖像畫的發展,受到政治、經濟、外交等影響,大量吸收阿拉伯、義大利、尼德蘭斯等藝術手法,逐漸演變而來。無論是明暗對比,或是以普通人的真實形象入畫,還是人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等,不但承襲傳統,且能更上層樓,開創了十七世紀西班牙肖像畫的極高成就。 委拉斯蓋茲以逼真寫實的手法,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將這些因殘疾而受寵,外表光鮮內心孤獨的人物,以各種的繪畫高度技巧,充滿人文關懷的手法,將人物營造出一股神秘的力量,特別令人動容。畫中用武器、盔甲等去對比一個卑微羸弱的”生物”;或用厚厚的書本去對比蜷曲的小手、寬邊帽去對比纖弱的身軀等等,意在加深人物的悲劇性,展現藝術家的同情與憐憫。即使是宗教人物,畫家也以現實生活的人物為模特兒,表現力十足。 哥雅,也是參觀普拉多的重點之一,可惜除了「黑畫」之外,我最喜歡的以市井小民的生活為主題的畫,卻是寥寥無幾;葛列柯雖被列入西班牙三大畫家之一,以變形的手法、將人物拉長的風格著稱,可惜除了線條、色彩外,無法看到人物衣服底下的實體、畫面上常常使用過多的白色顏料,造成極大的反差效果,引不起我的興趣。倒是慕里歐(Murillo),我以前從來不曾注意過的畫家,到了普拉多才發現他的精采處。<聖家與小鳥>中的小耶穌逗弄著小狗,就像普通人家的孩子、<小牧童>的光影、走勢,安排完美,雖有提香、魯本斯的影子,卻能讓人眼睛發亮。 此外,普拉多值得驕傲的是,網羅了數量本就不多的魏登、波希的幾幅版畫,這些版畫保存到現在,仍舊色彩鮮豔,讓人訝異。<下十字架>,是魏登傳世作品中的翹楚,畫中人物的表情各一、姿態的安排巧妙、色彩的搭配令人讚佩。畫家運用心裡平衡,讓耶穌瘦弱的裸身,去抗衡其他裹著衣袍的九個人;最右邊帶紅色袖套,雙手緊扣,身體向左側身的女孩,應該就是馬德蓮恩了,我在她的身上停留極久的時間。看過這幅畫的人,很難忘記從聖母眼中流下的那滴眼淚,這是在印刷品上怎麼也呈現不了的部份。 波希的驚人想像力,呈現在每一幅畫中。不但故事龐雜,人物多,筆筆細膩,每個分寸間的小構圖,連結到大塊面的大構圖,無不完美無缺,<人間樂園>被封為<侍女圖>外的另一鎮館之寶,可見其地位之高。老實說,要看波希的畫,眼睛是很忙碌的,如果沒有事先規畫,很難抓到重點。目前被證實為真畫的25幅畫作,普拉多竟能收集到<七原罪>、<閒士來朝>、<乾草戰車>、<治療瘋狂>等,不知羨煞多少博物館。從波希的畫中,使用大量的象徵與符號,充滿超現實的意象,例如惡魔、半人半獸、機械人等,很難想像他竟是15世紀的畫家。這次旅行,無意間在葡萄牙的「國立古美術館」,以及伊斯柯里爾的皇宮中同時看到<聖安東尼的誘惑>的原畫和以此織成的掛毯時,整個人的血脈都賁張了起來。 至於影響西班牙繪畫頗深的提香、魯本斯、卡拉瓦喬、普桑等人的畫作,份量也不少,緊鄰著委拉斯蓋茲的展示大廳上,無論是色彩、構圖、空間或層次,均值得細細品味。杜勒、梵艾克的畫作,硬是擠出時間匆匆撇了幾眼,談不上感受;林布蘭的畫,礙於時間,硬是被我忍痛割捨。 行前聽朋友說普拉多美術館禁止拍照時,令人難以置信,抵達現場後發現,團體導覽的時間也被限制在二個小時之內。我和女兒捨棄其他行程,獨留美術館觀畫,充分享受到沒有相機的快樂。這個收藏了歐洲14到19世紀藝術珍藏品的博物館,除了繪畫外,還有素描、版畫、硬幣、獎章、雕塑等作品,當然最精采的,仍以繪畫為主。只要事先仔細規劃路線、做足功課,花個五、六個小時,是可以看個大概的!2011.11.5 (因館內不得拍照,本文的畫作,翻拍自普拉多導覽書英文版或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中文版)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