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 Voyage Finance 錢航財經 §
(
新版
)
首頁
文章創作
個人相簿
訪客簿
作家簡介
加入好友
|
推薦此部落格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作家:Voyage
作家
Voyage
文章推薦人
(7)
紫衣
jerry國
ѕ и α я ο π
Summer夏天
cbs
小彙
其他創作
‧
管錢比賺錢更重要 如何實現家財1000萬?
‧
太富太窮無需理財 不窮不富的人更需要理財
‧
花錢之道:誰最應該花錢?
‧
股票怎麼買?少信專家 多靠自己
‧
高鐵通車 搶便宜資產營建股
‧
學費每年漲 薪資無成長---及早為子女準備五百萬教育基金
‧
在重挫中粹煉個人的投資理念
‧
倒扁運動襲擊 散戶情緒不振
‧
自己當基金顧問
‧
科技業三大主軸加溫,不旺也難!
最新創作
‧
股市交易的忠言警句
‧
了解投資目標以便“上屋抽梯”
‧
小損無妨,大損必防
‧
基金投資基礎知識
‧
你的投資組合真正需要什麼﹖
字體:
小
中
大
學費每年漲 薪資無成長---及早為子女準備五百萬教育基金
2006/09/11 09:45:09
瀏覽
728
|回應
0
|推薦
7
及早為子女準備五百萬教育基金
今周刊提供
隨著開學季即將來臨,年年飆漲的學費再度令許多父母大傷腦筋。現在,念大學不再是比孩子的「才」能,而是較量父母的「財」能。提早準備、讓子女共同承擔,是現代父母準備子女教育基金的惟二法門。
一千元紙鈔上,四個可愛活潑的小孩圍繞在地球儀前面,指點江山。孩子的成長路,其實就是用鈔票堆砌出來的。養育一個子女,從出生到大學畢業,到底需要花多少錢呢?答案是:至少五百萬元。換言之,父母至少要準備五千張千元紙鈔,為小孩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九月開學季來臨,許多父母為籌措子女的學費而傷腦筋。台灣已進入高學費時代,學雜費年年攀升,再加上普遍晚婚,許多父母在儲存子女教育基金的同時,還須規畫自己的退休金,財務壓力成為家長最沉重的負擔。
近年來,教改制度創造了高校林立、大學錄取率飆升的教育發展現象。現在的父母,不再擔心子女考不上大學,怕的是考上了念不起。每年公私立大學醞釀調漲三%至五%的學費,讓很多學生及家長都叫苦連天。
高學費趨勢無法擋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去年針對近五千名學生進行網路調查,發現公立大學學生四年花費要一百萬元,私立大學要一百三十萬元。未來的孩子想戴上學士帽,除了上百萬的大學學費,還要加上從小到大,父母栽培孩子的各種才藝訓練和補習費用。掐指一算,教養一個孩子成材,起碼要花五百萬元。如果子女要出國念書,費用將以倍數增加。
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發言人游湧志指出,近年來國內實質性薪資出現負成長,加上日益高漲的物價,讓父母的經濟負擔雪上加霜。根據主計處最新公布的資料,今年上半年平均經常性薪資為三五九七八元,年增率一.一七%,扣除上半年平均物價年增率一.四三%,實質薪資呈現負成長。游湧志指出,十年來公立大學學費漲了四○%、私立大學學費漲一二%,但受薪階級的工資十年漲幅卻不到八%,大學學雜費漲幅遠超過平均薪資漲幅。
游湧志指出,國內每年有七十五萬名大學生申請就學貸款,來應付高昂的學費。為了協助貧困的大學生,反高學費行動聯盟要求調降就學貸款利率,負責承辦就學貸款的銀行,包括台灣銀行(負責台灣省就學貸款)、台北富邦銀行(負責台北市)、高雄銀行(負責高雄市)卻一致反對,僅以「有條件展延還款期限」回應民間團體壓力。
現今的晚婚趨勢,使不少人升格為父母時,已近三十五歲,等到孩子上大學,父母年紀都已超過五十歲,甚至年屆退休。既要籌措子女的教育費,還要開始準備自己未來的退休金,等於是蠟燭兩頭燒。
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指出,子女教育經費計畫是整個家庭財務計畫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事先規畫教育基金與退休金,不僅孩子們得打工補貼學雜費,恐怕父母的退休計畫都得被迫延後。
父母孩子一起籌學費
曾與生活經濟奮戰的單親媽媽蕭碧華認為,養兒育女固然是為人父母的天職,但父母不必要全盤承擔子女的大學教育經費,可讓子女一同來努力。蕭碧華建議,父母應和子女面對面溝通教育經費,教導孩子做預算,計畫未來,讓他們了解家中生活支出狀況,參與某些重大決策。
有些父母可能希望全額資助孩子上大學,也有些父母認為,如果孩子得負擔部分開銷,他會更珍惜這個機會。蕭碧華認為,父母在規畫子女的教育經費時,除了有能力負擔外,還要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的理財觀。就算家長有足夠能力供孩子念書,還是要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不要把所有責任都往自己肩上扛。
在國外,孩子年滿十八歲後就成為獨立個體,自己打工賺學費是很普遍的現象。蕭碧華說,讓孩子學習負擔部分學費,不僅可以訓練孩子學習如何處理大筆金錢,還可讓孩子養成積極主動的態度來面對求學這件事。
除了把先生身後留下的美國遺族社會福利金存下,從女兒十三歲開始,蕭碧華每個月投資三千元定期定額基金,做為教育基金。愈早準備愈輕鬆,但她認為,「教育經費不應侵蝕父母的退休基金」,對子女的負擔要設個底限,並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許多父母是用百衲被(用多種不同的布塊拼接縫製而成的一種薄被)的方式湊足子女的大學學費:部分儲蓄,部分現在的收入,部分助學貸款,加上孩子的打工費。蕭碧華指出,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負擔部分費用,替孩子辦理就學貸款時,也應該跟孩子講清楚說明白,讓孩子提早認知到事實,在求學過程中學會儲蓄及用錢之道,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而不至於將來畢業時,才恍然發覺自己負債數十萬元。如果父母只能負擔子女念到大學,想深造的子女也要學著自己打算,例如申請獎學金,先工作存錢來籌措學費。
提早準備無後顧之憂
為孩子儲蓄教育費之前,家長應先自問:你準備負擔子女多少教育費?你願意讓孩子出國深造嗎?這筆教育基金包含研究所嗎?南山人壽教育訓練部副理林瑞欽認為,父母應該從子女年幼就開始規畫子女教育基金,以免龐大的教育費用,影響到整個家庭的財務收支。「如果在準備結婚時就開始籌措子女教育經費,不但可以承受較多的投資風險,也可以透過複利效果讓教育基金錢滾錢。」
林瑞欽指出,愈早規畫子女教育經費,愈能減輕壓力。教育經費的累積關鍵在於長線定時投資,累積效果需要十年以上才會彰顯出來。因此,很多年輕夫婦在孩子襁褓時期,便開始為子女的教育大計未雨綢繆。
林瑞欽認為,投資型保單是適合準備子女教育基金的理財方法。投資型保單具有強迫儲蓄功能,也兼顧孩子的人身保障。透過投資型保單的定期定額投資特色,可分散一次進場的風險,達到長期累積教育基金的目的。
規畫子女教育基金有兩大特性,一是時間沒有彈性,小孩到十八歲就要念大學,無法提前或延後。其次是費用沒有彈性,學費不二價,而且年年上漲。投資型保單在保本的前提下,維持穩定獲利,讓父母有能力應付隨著物價上漲的學雜費,隨時可以提領部分現金,幫子女繳學費。
儲蓄險保單是籌措教育基金的另一種選擇。一般儲蓄險,包括子女教育年金保險及養老險等,繳款期滿二十年後,就開始定期給付保險金,或是一次領回,這時候子女已到達念大學的年紀,到期的保險金正好可以用來支付子女的學費。
家長也可以用保單借款來籌措學費,彈性因應短期的財務需求。目前國內各大保險公司的保單借款利率,整體水準上下限約在三%到七%。不過,並非所有險種都可以申貸,保單必須累積有價值準備金才可以借款,包括終身壽險、儲蓄險等。其他如健康險、防癌險、意外險等,由於大多沒有價值準備金,所以無法提供保單貸款服務。
資產分散配置以降低風險
富邦銀行業務副理陳信艙建議,子女教育金的配置,應該是定存、基金及保險,各占三分之一,尤其是定期定額買基金或購買子女教育年金保單,是最好的強迫儲蓄方法。陳信艙建議,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父母可以做不同的投資方式,利用分散投資減低風險,並且根據不同階段的需要來調整投資組合的風險。
如果孩子小於六歲,動用大筆投資基金的機會較小,未來可投資期間長達十五年以上,父母可選擇積極的投資工具,如區域中小型股票、新興市場股票以及高收益債券等積極的基金,每月三千元定期定額投資,並隨著收入增加而調整投資金額。積極的基金類型,報酬率高於其他工具,雖然短期波動大,但只要投資十年以上,風險即可攤平。
當子女成長到六至十二歲,父母經濟狀況可能較趨穩定,收入水準也逐漸上升,每月為兒女投資的金額可提高到五千至一萬元。同時,可以考慮把部分資金分配到收益型的工具,如定存、債券,以減輕風險。
當孩子步入青少年時期,五年後就會上大學,父母為兒女投資基金時,應著重穩健保值,可將一半以上資金放在保守的投資工具,如定存、債券基金、平衡基金等,讓先前投資獲利的成果能夠穩健成長。
高學費趨勢似乎無法抵擋,父母惟有提早做好準備,子女也共同來打拚,未來才不會釀成「考得上念不起」的悲劇。
(
時事評論
|
財經
)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ckle&aid=44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