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5 18:46:10瀏覽369|回應0|推薦1 | |
英文裡有個說法,It ain't over until the fat lady sings,意思是:還沒完呢,鹿死誰手尚未知。這話一開始是體育主播掰出來的,提醒觀眾,暫時落後,不見得就是輸家,暫時領先也可能被大逆轉。久而久之,成了常用諺語。 跟胖女人有什麼關係?好玩的就在這。看過歌劇的都知道〈其實在公主徹夜未眠以後,沒看過歌劇的也都知道了〉,大結局一定是個肺活量〈和份量〉很大的女高音,出來伊伊阿阿,至少耗個二十分鐘,然後在管絃樂團大合奏中,乒哩乓啷,意猶未盡的收場。因此,只要沒看到胖女人出場,就代表戲還沒唱完呢。而就算胖女人上場了,也別急,因為至少還要鬼哭神嚎個十來分鐘。 會想到這幅歌劇畫面,是因為看了殺客同盟這部電影。 電影預告片半年前就開始放送,被強烈的風格化影像和劇情設定吸引,一直留意著檔期。不過就在電影終於上映,準備買票進場前,美國媒體的一些影評,卻讓我有些猶豫。不會只看十分鐘,就奪門而出吧?也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了。 一部被評為"討好觀眾到寡廉鮮恥地步"的電影,通常足以打消我買票的慾望,不過同時,卻也有兩成左右的影評人,給予相當正面的評語。兩極化?嗯,值得一探究竟。 看完之後,倒是有些恍然大悟,也難怪評價差異如此之大。就像任何取得初步商業成就的導演一樣,柴克史奈德也開始想要"拍自己真正想拍的電影",因此他並不是用好來塢電影的語法,來拍這部片,而是用類似歌劇片、甚至文學作品的方法,來呈現劇情和影像。 這麼說並沒有抬高導演史奈德的意思,電影的價值高低,留待後人決定。但文學作品之所以曲高和寡,正因為採用一般人不熟悉的脈絡和典故,就像詠嘆調的伊伊阿阿,除非樂迷戲精,無法體會其中趣味一樣。在這層意義上,殺客同盟的理念,是和"杜蘭朵公主"或"尼貝龍根的指環"一樣的。 差別只在,歌劇引用的"典故",是聲樂;而殺客同盟的"典故",是通俗電影和動漫文化。 就像歌劇一樣,殺客同盟其實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簡單到劇情發展本身,只佔了實際演出時間,不到四分之一的份量。其餘四分之三的時間,都是詠嘆調,和裝飾奏。 女主角洋娃娃試圖脫出禁錮牢籠的掙扎,是故事本身,而每一次的闖關,都是一大段的女高音獨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或交響合奏。 而觀眾,是為了聽故事才去看歌劇嗎?當然不是,故事早就老掉牙了。好看的,想聽的,當然是盛大排場,聲光效果,和炫技美聲。 換句話說,舞台上的焦點,已經不是內容,而是形式了。 在網路上看到有影迷用去年的全面啟動,來比較殺客同盟,努力的解讀女主角大腦運作,幻想與現實的交錯、意識的層次等等。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但顯然搞錯了導演的意圖。 純就影像和敘事而言,柴克史奈德是延襲了300壯士的精神,也是個人認為史奈德最突出和最擅長的動漫風格。不過在語法上,史奈德很大膽〈愚蠢?〉的拋棄了一般觀眾習以為常的合理性,而以大量、誇張、隱喻式的插入橋段〈日本武士對決,二戰前線肉搏、中世紀屠龍等〉,來"歌誦"洋娃娃等人,與施暴者之間,周旋的過程。 因此,這些橋段其實並非劇情的一部分,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是"討好觀眾"的,但好不好看呢?至少賞心悅目。 就像花腔女高音,可以用整整十分鐘,只唱一句"等你到天明"一樣。 沒錯,武士刀把人劈兩半、奪寶戰、甚至飛機打飛龍的情節,都是老梗了,可是公然把這些老梗當成典故,用最新動畫技術打磨上光之後,拼接成自己的電影,柴克史奈德還是"寡廉鮮恥"的第一人。 而光憑此一"膽識" (無恥? 創意?),史奈德也足以留名影史了。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