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魚與熊掌可兼得
2006/10/22 12:03:44瀏覽354|回應0|推薦18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的不可能任務

經濟學有時更象是藝術,或是哲學,它可以從一大堆假設開始推斷經濟的發展,爲人們描述經濟世界,告訴人們如何發財致富,可是他們有時並不檢查他們的假設是否正確.

 正如牧羊人爲了保護羊群,把羊圈了起來,可他忘記了檢查羊群中是否已混入了狼.例如,宏觀經濟學中著名的菲力甫曲線,表明宏觀經濟調控的一個兩難問題,要麼低通脹,要麼低失業率,兩者不能兼得,換句話說,如果人人都有工作做,那麼物價就會高得嚇人,如果要享受低物價,就有許多人沒事可幹.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菲勒甫卻從一長串的數據中,發現所謂的低通脹與低失業率不可同得並不符合現實,因而提出了控制通脹的新方法,新方法不會因爲要保持低通脹而犧牲就業率.美國聯儲會前主席葛林斯潘就是依據菲勒甫的理論來控制通脹的,而新的聯儲主席也同樣依重這個理論來爲美國甚至是全球的經濟掌舵.

 菲勒甫的模型簡單說來就是,通過減低利率和稅率,在短期內使就業率上昇,同時讓長期利率下降.這聽上去挺有道理,但在1960年代這是天方夜譚,是魚與熊掌兼得的不可能任務,因爲人們都認爲菲力甫曲線是真理,人們只能在低通脹與高就業之間作一決擇.

 諾貝爾經濟學獎大部分都落在美國的東岸,前幾年有一位實驗經濟學家也獲了獎,該學者原是西部亞裏桑那大學的教授,不想該校校長因經費短缺,便目光短淺不想再給他多些資助,結果他一氣出走到東岸,半年之內,便宣佈獲了獎,亞大白白失去了一個振興的大好機遇,不過東部靠近決策中心,自然也讓經濟學家們更有伸展的天地,不可能任務有時也就成爲可能了.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chu&aid=50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