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蔓延全球的美國股市文化
2006/10/01 13:42:36瀏覽292|回應0|推薦6
上周五,美國華爾街差點出現歷史性事件,盤中道瓊股指數突破經濟泡沫時2000年1月14日所創下的高點, 只是終盤時又跌回. 不過與2000年時的一片喜慶氣氛相比, 這次華爾街並沒有歡呼雀躍. 不過它又讓人嗅到當年的股市文化的氣息.

美國文化以麥當勞快餐和迪斯尼樂園為象征,雖然沒什麼深度卻也可以蔓延全球,讓許多博大精深的文化頭痛不已。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文化中又有了新的成員,即股市文化,具體表現在人人參與股市投資,將股市作為個人投資的最好場所,并對風險置之不理。更妙的是投資股市具有和快餐一樣的快速致富和迪斯尼一樣的冒險刺激。這種帶有“刺激冒險”和“快速吃飽”特點的股市文化,在九十年代的最後幾年,在全球蔓延,形成全新的全球股市文化。

美國股市文化在全球蔓延最明顯的特征莫過于股市第二板,即美國的那史達在全球各地紛紛出現翻版,這種以科技股為主的創業板,夾著在美國的成功氣勢,成功地打入許多已經有發達股市的國家和地區。如香港、日本和倫敦,也打入了許多新興的股市。如韓國,其成長驚人,僅僅開始四年成交量就超過了藍籌股市,線上交易所佔的比例竟然高過美國。

許多投資人正步美國投資人的後塵,舍棄傳統股市,而對科技創業股票情有獨鐘,造成全球股市上揚,十有八九都是由科技股牽頭造成的。股市第二板竟然為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立下了汗馬之功,也使得美國股市文化在全球有了牢固的基礎。

美國股市文化的基礎為創業板,這樣才有了股市炒作的空間,而網路技術的發展成為股市文化的血管,因為借由網路,投資人才能獲取與專業投資管理人員一樣的操作機會,同時也使得交易成本低到使得作交易成為有利可圖,而將股市作為交易而不是作為投資的思想,正是這個美國股市文化得于生長的功力。試想股市如果沒有人炒作,則就不會如此紅火,而炒作的後果之一,就是有更多的人涌進股市,交易量也大幅上揚,美國的那史達的交易量已超出了紐約證交所的交易量,而成為美國股市的重要指標,其勢頭似乎已不顧甘層老二,其股指也曾幾乎到達道瓊指數的一半。

創業板的建立,網路技術作為投資的工具,經濟的強勁成長,使得進入股市投資的人越來越多。使得股市不再是幾個有錢人壟斷的地方,民眾也可以成為資本的主人。

這種轉變稱得上是一個社會性的變革,人民真正成為財富的主人。這種轉變並非是由網路技術帶來的,網路技術只不過如同火上澆油將這種變革推進了新的階段。

這個變革的起初是六十年代,當許多公司將員工的退休基金投資於共同基金時,美國人就開始間接地投資股市了,而出於安全的的考慮,基金管理人對於上市公司的運作,及其財務透明度的要求大大提高,從而促進了美國整個證券市場的管理工作,借此來保守小型投資人,如此一來,投資股市的人越來越多,管理也越來越好,信息也越來越容易獲得,從而市場的效率也就越來越高。不過直至網路技術被應用於股票交易,大部分股市投資人都是借由其基金投資的間接投資者。

隨著网上交易的開始,手續費大幅度下降,网上信息也非常豐富。投資人可以作出判斷,因此大量的投資人進入了股市,在美國成人中幾乎有一半直接或間接擁有股票。這個比例大幅成長的直接原因就是网上交易。大約有三百八十萬人在网上進行投資,其總金額達至五千六百多億元。預計在未來三年內上网交易人數將達一千萬人,金額為近三億。

美國這股人人上市交易的風潮,借著令人羨慕的股市財富效應,影響了世界其它地區的股民。澳大利亞有54%的成人進行股票投資,加拿大也有52%的成年人樂於此道。許多地區股民人數不斷上升,甚至在傳統做法中,投資工具以地產為主的亞洲,股民人數也在不斷上升,其直接影響因素就是美國股市所產生的“財富效應”。比如日本,雖然現在只7%的人擁有股票,但估計這個比例會升到20%,在傳統做法中,投資工具以銀行存款為主的德國,雖然持有股票的人只有13%,但卻也是從少于11%中不到一年成長來的。可見,美國股市文化正蔓延全球,受影響的人將越來越多。

光是投資股市,並不能就說是沾染了美國股市文化。如果投資人進入股市交易多于投資,換句話說是短線操作的多,那麼可以說只有美國股市和投資人具有這樣的特色。比如美國龐大的一群“當日交易”族,還有許多人都在股市中作短線操作。短線操作,是做交易而不是投資。這一點已經成為美國股市“牛市”的標誌。

凡沾染了美國股市文化的股市,必然會有一大群股民,其實是股票買賣人。比如在台灣,按估計,每日交易量的95%,是由那些短線操作者經手的,他們已經把股票交易作為介于投資與娛樂之間的一種方式。在香港當湯姆小子公司上市前,人們甚至排長龍去申請購買股票,警察還得專門安排人去維持秩序;有人說這不過是見到地上有錢去撿起來而已。這種賺錢的心態,無疑是美國股市夢在香港的翻版。

股市曾經是冒險家樂園的代名詞,因此,不但是亞洲人認為投資股市大過于冒險,其實美國民眾也是這樣認為的。這種看法被打破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退休基金的建立,讓民眾開始接觸到股市,從而打破了一般投資人與股市之間的隔離。二是股市在上世紀末的良好表現。在美國,投資專家提出長期投資最好的是在股市,而倫敦商業學校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在過去一百年中,連表現最差的股票市場意大利股市,也比管理最好的債券市場要好。現在這種投資股市為長期致富的策略,已被大多數投資專家認可。加上組合理財概念的出現,使得股市投資更為安全。

這兩股思潮在九十年代中凝聚形成了一個堅實的平台,也就因這個平台,才會有九十年代末股市中股票上市,萬民爭相購的奇景,也才使得美國股市文化具有強烈的傳染性,蔓延至世界其它股市中去。

美國股市文化具有如此強的感染力,並不說明這個文化真的是好,而是由於美國股市的市值幾乎占了全球的一半。外資紛紛涌入美國,使得占全球股值50%的美國股市有坐大的可能。龐大的市場規模,當然會有世界性的指標作用,全球其它股市當然以道瓊、那史達指標為馬首,緊緊跟從。作為附產品,美國的股市文化自然也散布到全球去了。

作為小型投資人最怕的是股市被幾位壟斷者所操縱。被操縱的原因是在資訊方面不公平,美國股市發展如此良好,全憑退休基金立下的功勞,因為不斷的改進,美國股市在資訊開放,保護小型投資上做得十分出色,全球股市向美國看齊,有利於其它股市也朝著保護小型投資人的方向發展。

但是全球股市同處于一個文化的控制之下,最大的害處是任何一個小的非經濟因素,可能是心理因素,就可以摧毀全球股市,2000年的四月中,當微軟官司敗訴時,就引發美國股災。不出二十四小時,全球股市同步下跌,風光一時的Dot com 股票,一夜之間,被貶得無人問津,美國有人唱衰網路股,結果全球合唱,唱衰網路股。當股票有人炒才能長的股市文化下,網路股票恐怕等有人開始唱贊歌時,才有可能翻身。

美國股市文化使得股民成為真正有力量的一群。資本主義的經濟板圖被改寫,經濟平衡也被打破。資本主義曾經是少數人壟斷的經濟,通過資本市場,使得過半的人甚至更多的人成為資本的主人,雖然貧窮差距仍然很大,甚至在有股票和沒有股票的人之間差距會變大。但如果借由退休基金的普及,讓更多的人間接持有股票,就會使得全民都可以享受都經濟成長的好處。使得被少數人壟斷的資源重新分配。社會主義原本想達到的目的,資本主義也正在向它靠攏。有人認為蓬勃的股市現象,說明自由資本主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社會主義均富思想的勝利。自由資本主義已經走到了與它當初極不相同的另一面去了。這也是美國股市文化得於在全球擴散的社會因素。如果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時都可以進行全球交易的構想成功實施,那麼美國股市文化勢必普天蓋地而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三明治麵包、迪斯尼電影外,還得加上掌上型的交易器。那時人們的生活形態將發生更大的變化。

而美國證管會最近頒佈的有關上市公司內部管理的法規表明,有關當局在“投資者天堂”與“融資者天堂”中選擇了前者。這將爲美國股市文化注入新的生氣。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chu&aid=47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