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扁案二審判決理由(續一)
2010/06/13 07:32:32瀏覽705|回應0|推薦1
(八)關於審核支出數報告單部分之犯罪事實已於後案起訴書記
      載明確(見後案起訴書第6 至10頁),雖該起訴書論罪法
      條欄漏載刑法第213 條之罪名,於本院應審酌該部分事實
      並無影響。再者,刑法第213 條之罪,係因身分而成立,
      與同法第134 條但書所謂因公務員之身分已特別規定其刑
      之情形相當。故犯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罪時,因有上開但書
      規定,不得再依同條前段加重其刑(最高法院52年度台上
      字第2437號判決意旨參照),併予說明。又刑法第134 條
      對於公務員故意犯刑法誤職罪章以外之罪加重其刑之規定
      ,須以其故意犯罪係利用其職務上所享有之權力、機會或
      方法為要件,如犯人雖為公務員,但其犯罪並非利用其職
      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而為之者,即無適用該條規定之
      餘地(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6222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本件被告馬永成(或林德訓)、陳鎮慧等人係受總
      統府國務機要經費支用程序作業規定第5 點有關領據條領
      國務機要費之內部審核,由總統秘書室指派專人執行,每
      月將審核支出數送會計處,並提出年度內部審核報告等規
      定之要求,始於92年1 月間開始製作如附表2-4 、2-5 所
      示之審核支出數報告單,顯非利用其等職務上所享有之權
      力、機會或方法而為,後案起訴書就被告馬永成、林德訓
      、陳鎮慧部分請求依刑法第134 條加重其刑,尚有未洽。
(九)又按,數行為於同時同地或密切接近之時地實施,侵害同
      一之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
      念,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
      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
      合理,則屬接續犯,而為包括之一罪。關於第一次製作審
      核支出數報告單之情形,被告陳鎮慧於原審審理時係稱:
      第1 次簽審核支出數報告單時,好像1 次簽4 、5 張等語
      (見原審後案卷十九第147 頁反面),另被告馬永成於本
      院審理時則稱:92年年底,被告陳鎮慧被總統府會計處要
      求提出審核支出數報告單,才一次提出來數份,用其章蓋
      上等語(見本院公文、筆錄卷四第199 頁),其2 人對於
      第1 次製作之份數,陳述有所不同,經參以卷附92年度之
      審核支出數報告單共12份之影本(見後案偵查卷國5 乙卷
      第46至51-1頁),均蓋「科員陳鎮慧」、「秘書馬永成」
      之職章,且未書寫日期,製作方式一致,其上所分別書寫
      2 至13之阿拉伯數字編號,位置亦均相同,衡以一般書寫
      習慣,應係一次製作,故對於首次製作審核支出數報告單
      之張數,因時間久遠,被告馬永成、陳鎮慧2 人記憶容有
      出入,依罪疑唯輕原則,認被告陳鎮慧第1 次係同時製作
      92年度1 至12月份之12張審核支出報告單,從而,92年整
      年度之審核支出數報告單12份,乃被告陳鎮慧於92年年底
      某日,應總統府會計處之要求,在同一天極密接時間內接
      續填載,並交由被告馬永成一次簽核,則其等該部分偽造
      文書行為,自應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
(十)關於審核支出數報告單部分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登載於職
      務上所掌公文書,進而行使,其登載不實之低度行為應為
      行使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
(十一)被告陳鎮慧所為如附表2-4 、2-5 所示、被告馬永成所
        為如附表2-4 所示、被告林德訓所為如附表2-5 所示,
        先後多次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
        犯行,時間緊密,犯罪構成要件相同,顯均係基於概括
        犯意為之,皆為連續犯,依修正前刑法第56條之規定,
        各以一罪論,並加重其刑。
(十二)被告馬永成、林德訓、陳鎮慧等人前開所犯侵占公有財
        物、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
        等罪間,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係,依修正前刑法第55條
        之規定,應從較重之侵占公有財物罪處斷。
二、以不實犒賞清冊、私人發票請領單據報領之國務機要費所涉
    偽造文書部分:
(一)依據商業會計法第15條規定:商業會計憑證,分記帳憑證
      及原始憑證二類。其中記帳憑證,係作為證明處理會計事
      項人員責任之憑證。另原始憑證,係用以證明會計事項之
      經過,而為造具記帳憑證所根據之憑證,用以證明交易之
      發生,是造具記帳憑證之根據。又所謂交易,有收入與支
      出交易,因之原始憑證分為支出憑證及收入憑證,其中支
      出憑證,在證明支出交易為真,係經手人為證明支付事實
      而取得之憑證,如無支出交易,即應無支出原始憑證,若
      原始憑證不實,所產生之會計資訊自非正確。如附表2-6
      所示各犒賞清冊,為報領國務機要費之原始憑證,各領款
      人於其上蓋用印章,係為主張領得款項之意思表示,衡屬
      私文書,如經偽造,自生損害於各該領款人等。又由被告
      陳鎮慧製作、並經總統辦公室主任即被告馬永成(或被告
      林德訓)簽核之「總統府支出憑證粘存單」、「總統秘書
      室經費支付報告單」(93年8 月以後,上開二份表單合併
      為「總統府粘貼憑證用紙」)等,為公務員職務上製作之
      文書,如有不實,即生損害於總統府財務收支管理之正確
      性。再者,總統府會計處人員於受理單據報領國務機要費
      之請領時,僅依上開原始憑證、支付報告單或粘貼憑證用
      紙等書面審查各欄位應備之簽章及原始憑證是否齊全等情
      ,業經證人藍梅玲、馮瑞麟、呂美滿於原審審理時分別證
      述在卷(見原審後案卷二二第3 頁反面至第4 頁、前案卷
      六第108 至114 、121 至124 頁),於形式審查後,即為
      支出傳票等相關記帳憑證之登載,故若提出不實之原始憑
      證、支付報告單或粘貼憑證用紙,致使會計處人員據為填
      載於相關簿冊之會計資訊亦有錯誤,自亦生損害於總統府
      財務收支管理之正確性。
(二)核被告陳水扁、吳淑珍、馬永成、陳鎮慧4 人所為如「事
      實欄貳、六、(一)」所示以不實犒賞清冊請領國務機要
      費部分(即附表2-6 、2-8 所示),係犯刑法134 條、第
      216 條、第210 條之公務員假借職務上機會故意犯行使偽
      造私文書罪、同法第216 條、第213 條之行使公務員登載
      不實文書罪、同法第134 條、第214 條之公務員假借職務
      上之機會故意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另核被告陳水扁、
      吳淑珍、馬永成、陳鎮慧4 人所為如「事實欄貳、六、(
      二)」所示以私人發票請領國務機要費之行為(即附表2-
      10編號1 至673 部分),被告陳水扁、吳淑珍、林德訓、
      陳鎮慧4 人所為如「事實欄貳、六、(二)」所示以私人
      發票請領國務機要費之行為(即附表2-10編號674 至743
      部分),均係犯刑法第216 條、第213 條之行使公務員登
      載不實文書罪、刑法第134 條、第214 條之公務員假借職
      務上之機會故意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三)被告陳水扁、吳淑珍、陳鎮慧就前開犯行,其中如「事實
      欄貳、六、(一)」部分與被告馬永成(即附表2-10編號
      1 至673 部分)、如「事實欄貳、六、(二)」部分與被
      告林德訓(即附表2-10編號674 至743 部分),有犯意之
      聯絡與行為之分擔,均為共同正犯。又其中刑法第134 條
      、第216 條、第210 條之公務員假藉職務上機會故意犯行
      使偽造私文書罪、刑法第216 條、第213 條之行使公務員
      登載不實文書罪、刑法第134 條、第214 條之公務員假借
      職務上之機會故意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被告吳淑珍雖
      不具公務員身分,然其既與具有公務員身分之被告陳水扁
      、馬永成(或林德訓)、陳鎮慧均有犯意之聯絡及行為之
      分擔,應依刑法第31條第1 項前段論以共同正犯。
(四)被告陳水扁、吳淑珍、馬永成、陳鎮慧偽造如附表2-7 所
      示之總統府同仁林錦昌等人印章14枚,分別依如附表2-6
      所示各該犒賞清冊所載名單蓋用於上而偽造該等印文,其
      等偽造印章、印文之行為,為偽造私文書之部分行為,不
      另論擬。又被告等人偽造該等私文書後,復持以向會計處
      人員請款而行使之,其偽造之低度行為應為行使之高度行
      為所吸收,不另論罪。被告行使之各該份犒賞清冊,被害
      人均包括該份清冊上名單所列之數人(詳如附表2-6 所示
      ),顯各係一行為同時觸犯數罪名,均為想像競合犯(最
      高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5163號判決意旨參照)。又被告陳
      水扁、馬永成、陳鎮慧等人係公務員共同假藉職務上機會
      而故意為上開行為,應依刑法第134 條加重其刑。被告吳
      淑珍則依刑法第31條第2 項規定,科以通常之刑。又其等
      利用不知情之刻印店人員偽造印章14枚,均為間接正犯。
(五)總統府支出憑證粘存單與總統秘書室經費支付報告單(93
      年8 月以後2 者合併為總統府粘貼憑證用紙),均屬公務
      員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後案起訴書論罪法條雖漏載刑法
      第213 條之罪名,惟此部分犯罪事實已於起訴書記載(被
      告吳淑珍、馬永成、林德訓所涉有關私人發票部分,見前
      案起訴書2 至4 頁,被告吳淑珍、馬永成所涉有關犒賞清
      冊部分,被告陳鎮慧所涉犒賞清冊、私人發票部分,見後
      案起訴書第6 至10頁),自為起訴效力所及,本院應併予
      審理。被告陳水扁、吳淑珍、馬永成、陳鎮慧等人推由被
      告陳鎮慧自91年間起至93年12月31日止,將不實之犒賞清
      冊、私人發票黏貼於上開公文書,被告陳水扁、吳淑珍、
      林德訓、陳鎮慧等人推由被告陳鎮慧自94年3 月8 日起至
      95年1 月10日止將私人發票黏貼於上開公文書,由被告陳
      鎮慧虛偽登載不實支出事由,蓋用「科員陳鎮慧」職章,
      再呈由被告馬永成(或林德訓)批可後,持向總統府會計
      人員行使以領取應以單據報領部分之國務機要費,其等公
      務員明知不實事項而登載於職務上所掌公文書之低度行為
      ,應為行使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再者,刑法第
      213 條之罪,係因身分而成立,與同法第134 條但書所謂
      因公務員之身分已特別規定其刑之情形相當。故犯公務員
      登載不實之罪時,因有上開但書規定,不得再依第134 條
      前段加重其刑(最高法院52年度台上字第2437號判決意旨
      參照),併予說明。
(六)被告陳水扁、吳淑珍、陳鎮慧、馬永成4 人共同先後多次
      假借職務上機會行使偽造私文書、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
      書、假借職務上機會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等罪,各行為間均
      時間緊密,所犯罪名相同,顯均係基於概括犯意為之,皆
      為連續犯,依修正前刑法第56條之規定,各以一罪論,被
      告吳淑珍部分加重其刑,被告陳水扁、陳鎮慧、馬永成3
      人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部分加重其刑,其餘部分遞予
      加重其刑。其等所為上開三罪間,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
      係,依修正前刑法第55條之規定,應從一重論以假借職務
      上機會行使私文書罪。
(七)被告林德訓就與被告陳水扁、吳淑珍、陳鎮慧等人共同先
      後多次所犯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假借職務上機會使
      公務員登載不實等罪,各行為間均時間緊密,所犯罪名相
      同,顯均係基於概括犯意為之,皆為連續犯,依修正前刑
      法第56條之規定,各以一罪論,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
      部分加重其刑,其餘部分遞予加重其刑。其所為上開二罪
      間,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係,依修正前刑法第55條之規
      定,應從一重論以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
(八)檢察官對於被告馬永成、林德訓所涉持如附表2-11?所示
      之發票報領國務機要費部分之偽造文書事實,雖未於前案
      起訴書敘及,然該部分事實既與其等所為持如附表2-11?
      所示發票報領國務機要費部分之偽造文書犯行具修正前刑
      法之連續犯裁判上一罪關係,仍為起訴效力所及,自在本
      院所得審理之範圍。
乙、關於被告林德訓偽證部分:
    核被告林德訓於95年8 月11日、10月14日、31日偵查中,經
    供前具結,而為虛偽陳述之行為,係犯刑法第168 條之偽證
    罪,另其教唆被告陳鎮慧於偵查中虛偽陳述之行為,係犯刑
    法第29條、第168 條之教唆偽證罪。又偽證罪為侵害國家法
    益之犯罪,其罪數應以訴訟之件數為準(最高法院72年台上
    字第3311號判例意旨可循),被告林德訓先後於95年8 月11
    日、10月14日、31日均係就同一國務機要費待證事項而為偽
    證,應論以單純一罪。再查,被告林德訓除自為虛偽陳述外
    ,並教唆被告陳鎮慧虛偽陳述,然其等均係就國務機要費中
    非機密費之使用之同一事項偽證,其侵害國家法益僅為一個
    ,故僅成立一個偽證罪(最高法院70年度台上字第375 號判
    決意旨參照)。又被告林德訓於前開偵查中虛偽陳述後,已
    於95年10月31日、97年11月24日偵查中、99年3 月26日本院
    審理中,就其虛偽證述內容坦承偽證,已如前述,而於裁判
    確定前自白,爰依刑法第172 條之規定,減輕其刑。
丙、關於龍潭工業區土地部分:
(一)核被告陳水扁、吳淑珍、李界木、蔡銘哲等人所為,均係
      犯貪污治罪條例第5 條第1 項第3 款之公務員對於職務上
      行為收受賄賂罪。其等所為公務員對於職務上行為與辜成
      允間之期約賄賂,乃係收受賄賂之階段行為,不另論罪。
(二)被告陳水扁、吳淑珍、李界木、蔡銘哲等人就前開犯行有
      犯意之聯絡與行為之分擔,均為共同正犯。被告吳淑珍、
      蔡銘哲就本案之職務部分,雖不具公務員身分,然其2 人
      既與具有公務員身分之被告陳水扁、李界木有犯意聯絡及
      行為分擔,皆應依貪污治罪條例第3 條規定,論以共同正
      犯。
(三)又自首以對於未發覺之罪投案而受裁判為要件,如案已發
      覺,則被告縱有投案陳述自己犯罪之事實,亦祇可謂為自
      白,不能認為自首,而所謂未發覺之罪,非以有偵查犯罪
      權之機關或人員確知其人犯罪無誤為必要,於具有確切之
      根據,對其發生嫌疑,即足當之(最高法院所著26年上字
      第484 號判例、72年度台上字第4254號判決等意旨可參)
      。關於龍潭工業區土地弊案,辜成允於97年10月20日特偵
      組檢察官偵訊時,所供承之案情包括達裕公司在92年7 月
      1 日發生財務危機,銀行團勉強給予一年時間,要求其在
      93年7 月1 日以前處理達裕的龍潭工業園區土地償還債務
      ,其由於財務壓力,期盼科管局儘速購買上述土地納入科
      學園區之規劃,其認蔡銘哲政商關係良好,定可以促成此
      事,經與蔡銘哲會商後,由辜仲諒轉知需要新臺幣4 億元
      之傭金,其同意後,蔡銘哲告知匯款的帳戶,並依據科管
      局進度匯款等語(見偵查卷龍四卷第3 頁),已敘及因迫
      於財務壓力,故透過被告蔡銘哲促成科管局購買龍潭工業
      區土地,且依科管局進度匯款等情,故檢察官於當時已發
      覺被告蔡銘哲涉嫌參與本案,被告蔡銘哲於嗣後之97年10
      月23日特偵組檢察官偵訊中陳述自己犯罪之事實,僅屬自
      白,核與自首要件不符。辯護人認應有自首之適用,並不
      足採,自不得依自首之規定減刑。
丁、關於收受陳敏薰賄賂部分:
    核被告陳水扁、吳淑珍2 人所為,均係犯貪污治罪條例第5
    條第1 項第3 款之公務員對於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罪。其2
    人就該犯行有犯意之聯絡與行為之分擔,均為共同正犯。被
    告吳淑珍雖不具公務員身分,然其與具有公務員身分之被告
    陳水扁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應依貪污治罪條例第3 條規
    定,論以共同正犯;惟參諸其於此部分涉案之情節嚴重,故
    本院認不宜依刑法第31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對其減輕其刑。
戊、關於南港展覽館部分:
一、被告吳淑珍部分:
    核被告吳淑珍所為,係犯刑法第132 條第1 項之洩密罪、貪
    污治罪條例第4 條第1 項第5 款之公務員對於違背職務行為
    收受賄賂罪。被告吳淑珍與另案被告余政憲就前開犯行有犯
    意之聯絡與行為之分擔,為共同正犯。被告吳淑珍雖不具公
    務員身分,然其既與具有公務員身分之共犯余政憲有犯意聯
    絡及行為分擔,應依貪污治罪條例第3 條規定,論以共同正
    犯。被告吳淑珍與余政憲共同公務員對於違背職務上行為之
    期約賄賂,乃係收受賄賂之階段行為,不另論罪。其所犯前
    開洩密、收受賄賂等罪間,有方法、目的之牽連關係,依修
    正前刑法第55條之規定,應從一重論以公務員對於違背職務
    行為收受賄賂罪。
二、被告蔡銘哲、郭銓慶部分:
    核被告蔡銘哲、郭銓慶所為,均係犯貪污治罪條例第11條第
    3 項、第1 項對公務員違背職務行為交付賄賂罪;被告蔡銘
    哲、郭銓慶2 人行求、期約賄賂,均係交付賄賂之階段行為
    ,不另論罪。被告郭銓慶先後向被告吳淑珍及其共犯余政憲
    、評選委員周家鵬、陳博雅、郭永傑、鄭聰榮、王隆昌、江
    哲銘、王振英等人行賄,各行為間均時間緊密,所犯罪名相
    同,顯係基於概括犯意為之,為連續犯,應依修正前刑法第
    56條之規定,以一罪論,並加重其刑,後案起訴書所犯法條
    欄雖就被告郭銓慶部分漏引行賄罪之法條,然犯罪事實欄已
    予詳載,本院自得審究。被告蔡銘哲、郭銓慶就取得評選委
    員名單、投標廠商資格等部分之對於公務員違背職務行為交
    付賄賂部分,有犯意聯絡與行為分擔,為共同正犯,至前揭
    對於評選委員周家鵬等7 人行賄部分,因無證據證明被告蔡
    銘哲有所參與,尚難認被告蔡銘哲屬共同正犯,併此說明。
    被告蔡銘哲使用不知情之林碧婷帳戶、被告郭銓慶利用不知
    情之郭淑珍、裴慧娟、詹淑津、余健暉等人帳戶,均為間接
    正犯。又被告蔡銘哲、郭銓慶2 人均於偵查及審理中自白,
    俱依貪污治罪條例第11條第4 項後段規定減輕其刑。
己、關於洗錢部分:
一、按洗錢防制法之立法目的係為防止洗錢者利用各種管道漂白
    非法所得之洗錢行為,掩飾其犯罪事實,逃避或妨礙重大犯
    罪之追查或處罰,以遏阻洗錢者享受其重大犯罪所得之財物
    或財產上利益;其保護之法益係國家對於重大犯罪之訴追及
    處罰權;又「洗錢」係指:?掩飾或隱匿因自己或他人重大
    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收受、搬運、寄藏、故買
    或牙保他人因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洗錢防制
    法第1 條、第2 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被告陳水扁、
    吳淑珍、蔡銘哲等3 人就龍潭工業區土地部分共犯貪污治罪
    條例第5 條第1 項第3 款之收受賄賂罪、被告陳水扁、吳淑
    珍2 人就收受陳敏薰賄賂部分共犯貪污治罪條例第5 條第1
    項第3 款之收受賄賂罪、被告吳淑珍就南港展覽館部分犯貪
    污治罪條例第4 條第1 項5 款之收受賄賂罪,分別為最輕本
    刑7 年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屬洗錢防制法第3 條第1
    項第1 款所規定之重大犯罪,所得賄款,均為重大犯罪所得
    財物。
二、為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洗錢部分:
(一)被告陳水扁、吳淑珍、蔡銘哲3 人上開行為中,關於龍潭
      工業區土地部分,於賄款交付階段即商由辜成允以他人海
      外帳戶將賄款匯入被告蔡銘哲向被告郭銓慶借得之郭淑珍
      海外帳戶;另關於南港展覽館部分,亦於賄款交付階段即
      商由被告郭銓慶自郭淑珍之海外帳戶匯入被告蔡銘哲與林
      碧婷之海外聯名帳戶,再行先後輾轉進出共犯蔡美利、被
      告蔡銘哲、共犯吳景茂、陳俊英、被告黃睿靚、陳致中或
      其他不知情之人所出借之海外帳戶;另關於陳敏薰所交付
      之新臺幣1000萬元支票,係交由蔡美利於其帳戶提示後,
      改簽發7 張支票,再由被告吳淑珍存入吳景茂於彰化商銀
      民生分行之帳戶,上開資金輾轉之目的,顯係為掩飾該等
      重大犯罪所得財物之不法來源及本質,並予隱匿,以切斷
      資金與當初犯罪行為之關聯性,逃避該重大犯罪之追查及
      處罰。
(二)核被告陳水扁(僅龍潭工業區土地部分)、吳淑珍、蔡銘
      哲(僅龍潭工業區土地部分)3 人上開所為,均係犯洗錢
      防制法第11條第1 項之掩飾因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物之洗
      錢罪。其3 人雖均同時另有隱匿之行為,惟因掩飾行為之
      情節較重,故情節較輕之隱匿行為,不另論罪。又被告陳
      水扁、吳淑珍、蔡銘哲、李界木等4 人於龍潭工業區土地
      部分係屬共犯,已如前述,該案辜啟允所交付之賄款美金
      1198萬元(即折合約新臺幣4 億元),既為其等共同犯罪
      所得,則被告蔡銘哲就該部分所為聯繫辜成允以他人帳戶
      異地轉匯之方式交付賄款、向郭銓慶商借人頭帳戶收受賄
      款、向其姊蔡美利借用或提供其自有帳戶以供轉匯犯罪所
      得等行為,均係為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所為之掩飾行為
      ,所犯為違反洗錢防制法第11條第1 項之掩飾自己重大犯
      罪所得財物罪,後案起訴書於事實欄認被告蔡銘哲就其中
      被告陳水扁、吳淑珍所分得之美金600 萬元部分,係為被
      告陳水扁、吳淑珍洗錢云云(詳後案起訴書第21頁倒數第
      2 行、第22頁第10行),與事實不符。惟觀之後案起訴書
      對於被告蔡銘哲所犯法條,係記載「犯96年7 月11日修正
      前洗錢防制法第9 條第1 項、第2 項洗錢罪嫌」(見後案
      起訴書第202 頁第9 行),並未具體指明就龍潭工業區土
      地部分之法條為「為他人洗錢」,應認僅事實記載有誤,
      尚無庸諭知變更起訴法條,附此敘明。
(三)被告陳水扁、吳淑珍、蔡銘哲等3 人為自己關於龍潭工業
      區土地部分之之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洗錢犯行,有犯意聯絡
      、行為分擔,揆諸前之說明,俱應論以共同正犯,其等利
      用不知情之郭淑珍帳戶進行洗錢,均為間接正犯。另關於
      南港展覽館部分,被告吳淑珍利用不知情之郭淑珍、林碧
      婷、陳和昇等人之帳戶進行洗錢,亦為間接正犯。
(四)被告陳水扁、吳淑珍、蔡銘哲就龍潭工業區土地部分、被
      告吳淑珍就收受陳敏薰賄賂部分、南港展覽館部分,就各
      該貪污重大犯罪所得財物進而各自實行洗錢行為,且洗錢
      之掩飾行為,無非乃使用多數不同名義帳戶分次分批轉帳
      ,此等犯行在社會通念及經驗上即具有反覆、延續實行之
      特徵,從而其縱有多次存提匯轉之行為,仍應評價為包括
      一罪之集合犯,應就各該貪污犯罪之重大犯罪所得財物之
      反覆洗錢行為,各論以一洗錢犯行,即就龍潭工業區土地
      部分重大犯罪所得財物之洗錢行為、收受陳敏薰賄賂部分
      重大犯罪所得財物之洗錢行為、南港展覽館部分重大犯罪
      所得財物之洗錢行為,各論以洗錢一罪。檢察官認屬修正
      前刑法之連續犯或刑法修正後之數罪,容有未洽。
(五)關於龍潭工業區土地及南港展覽館部分之賄款,均於交付
      之前,即經由被告吳淑珍之指示,洽由行賄之辜成允、郭
      銓慶以透過他人帳戶異地轉匯之方式交付,故辜成允、郭
      銓慶2 人為掩飾該等資金來源,均先將賄款匯入自己掌控
      之海外人頭帳戶,再轉匯至被告吳淑珍等人所借用之海外
      人頭帳戶,以為賄款之交付,皆已詳述如前,是以洗錢之
      方法達成貪污之目的,其主觀上洗錢與收取賄款之犯意併
      存,客觀上其結果行為與犯罪之目的行為之間,亦有直接
      密切之牽連關係存在,與數罪併罰各別起意而為犯罪行為
      者有別。且有關牽連犯之構成要件,依修正前刑法第55條
      之規定,須二個以上數行為間有方法或結果之牽連關係即
      已足,並無限定該數行為所侵害之法益必屬同一法益始可
      ,從而被告陳水扁、吳淑珍、蔡銘哲等3 人關於龍潭工業
      區土地部分所犯之貪污罪與洗錢罪間、被告吳淑珍就南港
      展覽館部分所犯之貪污罪與洗錢罪間,均有刑法修正前方
      法、結果之牽連犯關係,應從一重之各該貪污罪刑論處。
      檢察官以貪污罪與洗錢罪二者所保護之法益不同,認屬分
      論併罰,尚有未合,附此敘明。再者,於有各類裁判上一
      罪關係競合存在之情形時,應如何論擬,應視各該案件所
      呈現之具體社會事實而定,非可一概而論;本件被告吳淑
      珍於龍潭工業區土地、收受陳敏薰賄賂、南港展覽館等部
      分,雖均有為自己洗錢之行為,然無證據證明其於收受龍
      潭工業區土地部分之賄賂時,即存有日後收受陳敏薰賄賂
      或南港展覽館部分之賄賂之概括犯意,而關於龍潭工業區
      土地、南港展覽館部分之各該洗錢行為係為相應掩飾各該
      賄款之目的而產生,與貪污罪間有牽連關係,故僅論以較
      重之貪污一罪,而較輕之洗錢罪部分,既不論擬,則被告
      吳淑珍於龍潭工業區土地、收受陳敏薰賄賂、南港展覽館
      等部分之為自己洗錢行為間,即無另成立連續關係之可能
      。
(六)被告吳淑珍就所收受陳敏薰之賄賂新臺幣1000萬元部分,
      係於收受陳敏薰所交付之新臺幣1000萬元支票後,再將之
      交付蔡美利,由蔡美利於其銀行帳戶提示,並另簽發7 紙
      金額共計新臺幣1000萬元之支票交由被告吳淑珍,被告吳
      淑珍再存入其兄吳景茂帳戶,以掩飾資金來源,顯係另行
      起意而為洗錢行為,與該部分之貪污行為無從成立牽連關
      係,附此說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ghunglin&aid=41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