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求變
2007/11/21 19:07:06瀏覽127|回應0|推薦3
要求變或是停留,我今年有點迷惑了。
這一周,把值錢的論文都重新整理好了,發現,我還是沒有什麽進展。
大二時候的論文終于通過了,以一種記事手法來進行闡述,總是認爲沒有將自己的最大極限發揮出來,始終無法將大二輪紋做到最滿意的地步。
大三的論文整理一遍思緒后,其實史官這個沿革我當初真的很自討苦吃,然而確實是真心想要在理論這方面下一些功夫,想要加強我最弱的這一環節。老師給我的評語:還行。其實我還真的很失望,沒有辦法得到老師的“好”。
大四畢業論文,我說真的,我還在猶豫,雖然已經開題了,可是我既想繼續理論方面的指導,又想加強自己敍事史這方面的訓練。
很多人都勸說我,這很吃力不討好,可是我還是沒有辦法下定決心。
 
之前一個討論會結束后,那種憤慨心情平息多了。知識,我真的又再次思考:我的歷史是什麽?
歷史與歷史學,非要區分開來不可,可是我卻老是想要將兩者混在一塊,歷史包含了歷史學,或是歷史學包含了歷史。很鑽牛角尖的思考問題。
研讀中國史著,貫徹每一部作品的都是韌性,這種任性卻與西方的人性不一致,那是一種天下爲公的人性。此外,為民、為囯,但不為己。過於的偉大,近乎虛幻的夢。
研讀西方史著,最大的主要綫索,理性與智慧。人性固然有,相比較之下,西方更加致力於追求真理,研究世界,人只是世界的一個單元,但不作爲主導,或許,與人相比,更加側重神。
有一個老師做了這麽一個研究課題:中西思想比較。他將百家思想與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思想作了對比,這也許不是很新的研究,然而比較切入點卻不一樣。這裡不多做敍述,只是普遍大家做中西文化思想比較,沒有幾個人會說兩者間有相同的存在觀,可是老師他就是提出了兩种文化是有相同觀念和思想。《本與末》,王大慶著。
這一時候,我發現,一直來的學習,我都在求異;老師他卻反其道,求同。
學習史學理論或是學習其他基礎必修,老師們很多都說:要懷疑、要提問、要批判。我無法反駁那是錯的,可是這樣的指導,會不會冥冥中將我們拉到了求異的邊沿,漸漸遺忘了也要求同。
回到今天,我又忍不住地推想:911以後,恐怖襲擊越來越頻密,世界的和平安穩局勢逐漸崩潰,和各民族閒的求異是否有聯係。大家都在尋求之間的差異,當然我針對的是高層那些人。
 
好了,以上的有些是廢話,不可取的部分,請自行消除。
下來,我又要如何選擇我的治學?治學這一詞,使我在接觸歷史深入后,才認識的。我想我或許還沒有到可以用治學這一詞的階段,可是我認爲現在來説,這是最好的用詞。
我堅定的選擇了以後要走考古學與博物館學,不一定要跑考古,但是對於博物館管理很有那麽興趣。那麽,我要如何融合歷史學與博物館學?
我理論基礎不強,我技術基礎沒有根底。我要從哪裏開始?我必須要找去我的路。看的書本很多,然而我也是很貪心,如同那只貪喫的龍·饕餮,什麽知識都想涉及一部分。我沒有辦法精鑽。
目前爲止,我唯一得到衆多老師的“好”,主要是我的臺上表現。然而我的書面形式表現,從未得到超過三個老師的“好”。
 
嗯,寫到這裡算了。目前只是抒發罷了。求變?我想我還有待學習。
ps.學長,你老人家真的太好了,爲什麽你不讀研究生,我要向你請教的還有很多啊!早知道當初在心中暗暗祈禱你延畢算了,呵呵~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alishi&aid=13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