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初訪葛蘭石博物館
2016/09/09 11:45:08瀏覽985|回應3|推薦27

初訪葛蘭石博物館


5/25(週三)中午請了半天假,載95歲的董美人去半日遊,目的地是附近的葛蘭石博物館(Glenstone Museum這個拜訪葛蘭石博物館的活動是由方映荷女士籌辦,一行十二人, 平均年齡近七十歲(我猜的懷疑)。去前我也上了它的網址(www.glenstone.org)虛擬一覧,很棒,值得一遊,更值得「搭便車」一遊,總之,我是駕駛志工,專職接送董美人。

我們先參觀室內展覽,有二位專業又有禮的美麗導覽員接待我們,館內禁止攝影錄像、不允許觸碰藝術品(包括戶外雕塑,因為手油和水分會造成藝術品的變質損壞),館沒有坐位,也是該館特色。當天的主題是弗雷德·沙背(Fred Sandback)的:「光缐,空間, 事實」(Light, Space, Facts),是以毛線(yarn)構思構置出的空間藝術。弗雷德· 沙背是位探索藝術與其周圍建築關係的藝術家,他以毛線藝術[註一]聞名,擅長拉張毛線成簡單的幾何缐條,置於寬敞的空間裡,整體空間就是作品。他創建的靜態空間,觀者身臨其境,或有動態感知、或有靜止冥思、或有視覺動能、或有幻覺事實,寓複雜於簡單,簡單孕藏繁複深幽。正如藝術家自己所說的:「我的作品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幻覺,也不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它的錯覺就只是它目前的狀況。幻覺如事實般真實人間,事實如幻影般過眼雲煙。」My work is not illusionistic in the normal sense of the word. It doesn’t refer away from itself to something that isn’t present. Its illusions are simply present aspects of it. Illusions are just as real as facts, and facts are just as ephemeral as illusions.

弗雷德·沙背的某一作品:
http://www.glenstone.org/art#/art/current-exhibit/149

內有五大展覽間,都是弗雷德·沙背的作品。以我學過電腦2D繪圖、3D繪圖、瞭解4D動畫的人來看,這毛線幾何空間藝術,電腦全包了!科技創造虛擬,將實境虛擬化,將虛擬實境化,鏡花水月,網路雲端,臥虎藏龍(電影特效),科技在藝術之後亦步亦趨,又尾隨又引領,又互動又激盪。

隨後我們到室外,觀賞了三座戶外的大型藝術。天熱,走著走著,有些人吃不消,館方因而派來一輛中型巴士,分二批運人。同行中幾乎人人都認得董美人,我也樂得自行參觀。
 
葛蘭石博物館有三個基本要素:藝術、建築和景觀。它將藝術、建築物和環境景觀緊密結合,創造出一個寧靜空間,一處沉思場域,讓訪者與環境在藝術上自行交流,在環境中尋思,在心靈上自行感受。

葛蘭石博物館的核心收藏品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藝術品,尤其是那些引領思潮的前衛藝術(avant-garde art)、見證了歷史轉變中的藝術、能展現當代藝術最高品質的作品。它 的一系列收藏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紙上作品、多媒體作品、戶外大型擺設品(installations),件件來自二戰以來在國際藝壇上有影響力的藝術家,特別是他們職業生涯關鍵時刻的作品,能展現時代感的作品。

其實,整個戶外就是件200英畝大的藝術品,建築物(戶外某區也正在建蓋)、車道、停車場都依著原地形地物地景巧妙地規劃設計,停車場也都很小,車位有限,館方鼓勵遊客拼車共乘而來。這戶外美景是館方與景觀設計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等合作後的 成品,將200英畝的獵狐野地重新塑造,重新思考,轉型成寧靜沈思、審美觀照的理想場所。另一值得讚揚的是,戶外景觀的維護,具環保意識,有永續營運的理念,都是完全不使用人工化肥的有機景觀,是生態和環境管理的典範。

葛蘭石(Glenstone)是個在地的名字,反應出在地的特性,溯源有二:(一)、葛蘭石博物館緊鄰在葛蘭路(Glen Road)邊;(二)、附近石岩無限, 有採石場(Aggregate Industries)、有攀岩壁、有卡德岩石(Carderock)社區等。

戶外遠處有隻龎然大物、龎然雙獸(Split-Rocker),遠看像個「大頭照」,特別引人 眼光。那是傑夫·昆斯(Jeff Koons)於2000年設計製作的藝術品,尺寸是11x12x11公 尺(約四層樓高),由不銹鋼、土壤、土工布(geotextile fabric)、內部灌溉系統( irrigation system)、數萬株開花植物所組成的高聳雕塑(該稱為植物藝術吧?!)它 的一面是恐龍、一面是小馬,二者融合為一,是一個不協調的組合、不完美的配置;它的顏色也不儘相同:恐龍呈現暗紅色、橙色、黃色,而小馬則是紫色、紫紅色和白色。這種不對稱性延伸到眼睛,恐龍向前注視,小馬向側斜視,眼觀二面。然而,儘管是個視覺上不甚協調的怪獸,雕塑兩側突出的黃色把手(耳朵?)又將其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它巨大而複雜,不同卻共存,像是現實與抽象之間的凝聚與游離。近距離看,萬花齊放,繽紛嘈雜;從遠處看,混合後產生超寫實的興味,讓人想起點彩畫派畫家(Pointillist)喬治·修拉(George Seurat)的畫布,那不匹配的目光令人想到立體派(Cubist)年代時 的畢加索(Pablo Picasso)。異想天開、引領深思就是傑夫·昆斯的特色,這隻龎然雙 獸也展現藝術家不同領域的興趣,包括巴洛克(Baroque)園藝修剪和雅俗文化渾然一爐。這龎然雙獸令人想到民主黨與共和黨,川普與希拉蕊•••

參觀畢,大夥至貴賓接待室,吃起司蛋糕、喝咖啡飲料、聊生活逸趣;同遊夥伴中某幾位是外交官夫人,先生分別是中國外交官、美國外交官、義大利外交官,齊聚一堂,憶外交生活,論各國外交官的異同,得一共識:眾外交官在一起時,說話最多者,肯定官最大。

[註一]:恕我這駕駛無知,我是第一次聽到「毛線藝術」啦


[在作品Sylvester內照相,Sylvester是Richard Serra的作品,螺旋形鋼板藝術,外螺旋尺寸:4.1 x 12.5 x 9.7 m,內螺旋尺寸:4.1 x 9.3 x 7.6 m]

[在作品Sylvester外照相,董美人累了,不在相片中]

[作品:Smug(或說,像艘太空船),藝術家:Tony Smith,作品材料:鈻,作品尺寸:3.4 x 23.8 x 19.5 m]

[遠看像個「大頭照」]

[遠看像個「大頭照」]

[龎然雙獸(Split-Rocker)是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藝術品,高11 公尺(約四層樓高)]

[遠處的作品:Contour,藝術家:Richard Serra,作品材料:鋼]

[與二位導覽員、一位復健師合照]

[在貴賓接待室吃起司蛋糕、喝咖啡飲料、聊生活逸趣]

[復健師偷得浮生半日閒]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8673&aid=73665330

 回應文章

老魔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17 10:50

1. 長髮導覽員好漂亮.

2. 最後一張合成照片好恐怖, 兩個彼此要廝殺的人, 終究是合不攏的, 哈!


宋子平老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10 21:55
最後一張嚇到我了
幹嘛弄成這樣啦…
金大俠(chin8673) 於 2016-09-12 10:37 回覆:
哈,美式幽默誰理你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10 15:44

末張作品的結果

令人期待

金大俠(chin8673) 於 2016-09-12 10:36 回覆:
令人不敢期待尖叫

令人想到不敢再期待的臺北市長•••


臺北市長是柯P

自傲智商一五七

凡事愛遵SOP

直白大話無顧忌

除㢢不成自陷溺

妄想増加競爭力

民粹民調漸低迷

巿民豈能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