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30 12:20:25瀏覽958|回應3|推薦25 | |
華府國建聯誼會 憶往惜今探未來
華府國建聯誼會成立迄今36週年,本屆理事會正在緊鑼密鼓地〝建史脩譜〞。大俠忝任小編,雖已收到不少位前輩們的心血賜稿,却仍在為《華府國建聯誼會36週年歷史紀念特刊暨紀念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年慶》敲鑼打鼓、腸枯思竭。 劉曼香博士是華府名人、要人、更是忙人。我與劉博士算挺熟識,她稱我大俠,我就叫她小姐;她叫我小弟,我就稱她大姐;她喊我學弟,我就尊她學姐;總之,我們好像是可稱姐道弟的(這也是大俠自我貼金啦)。雖然曼香大姐個人在華府國建聯誼會的年資甚淺,她的家兄與國建會却是淵源深厚。我多次鼓舌如簧、遠誘近託、邀稿催時,終於順利取得她的「華府國建聯誼會 憶往惜今探未來」一文!也不知,是否她從此不再接我的電話、不再回我的email?曼香大姐的大作「華府國建聯誼會 憶往惜今探未來」,經其首肯轉載本格,本格殊榮呀! 華府國建聯誼會永久會員暨現任顧問鄧德成先生曾寫下:「國族多士 裡應外聯 建言獻技 款款情誼」一聯,高掛華府國建聯誼會網頁(www.capadc.org)。 這本紀念特刊《華府國建聯誼會36週年歷史紀念特刊暨紀念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年慶》將於1月21日的年會中免費發給會員,年會餐費$30,需要票者(大俠有10張要推),可與大俠聯絡(chin8673@yahoo.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華府國建聯誼會 憶往惜今探未來 劉曼香 欣聞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2012),適逢華府國建聯誼會成立36周年,喜上加喜,為此萬宜生會長與現任理事顧問們籌劃將近一年,預計在明年(2012)1月21日的年會中發行一本「華府國建聯誼會36周年特刊」,以為紀念。萬會長暨現任理事顧問們能克服萬難,籌募龐大的印刷費,並將本會歷屆舉辦過的大型學術研討會內容及歷程搜集並典藏成冊,紀錄歷史,實乃對本會的重大貢獻。我恭逢其盛,野人獻曝,也為紀念特刊添一記雪泥鴻爪。 個人於2009年入會,年資雖淺,但對國建會的昔日風華、過往尊榮,因我三哥的關係,也略知一二。我的三哥劉志信,出身AT&T Bell Lab,專長是電子和電話的網路設計(那年代網路設計剛起步),於1988年被選為國建會會員;當年,他從Denver返臺參加國家建設研究會議之後,曾向我談及開會期間的情景,兹簡述於後供大家分享。 1970-198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正展開國家十大建設計劃,政府當局希望在國外留學的專門人才返國貢獻所學所長,協助政府提出建言方案建設國家。那些年代要進入國建會,必須經由專家學者的推薦、遴選等非常嚴格的審核,才能受邀返國,所以當時國建會的成員,想當然都是學有專精的國家棟樑、雄才大略之士。受邀返臺期間,住在圓山大飯店,早年能住進圓山大飯店可是國賓級的待遇啊!每當與會會員參加開會、研討與參訪時,必有交警車開路導領,好不威風!隨行眷屬則有專車送往婦聯會,參加插花、烹飪等課程,隨行子女則每天早上送到世界日報或其他機構去學習,所以國建會會員在聽取政經報告、諮詢及提供建言給國家時,隨行家屬也同樣在學習,並受到很好的照顧。三哥特別提到,當時他的三位女兒一同隨行,長女也僅十歲,都是首次回國,看到車水馬龍的市景,第一次看到滿街都是黑眼珠、黑頭髮、黃皮膚的〝自已人〞,她們告訴父母:「臺灣那麼熱鬧繁華、又有好多好多的人,一定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她們年紀雖小,卻已深感身為華人而自豪。 國建會會員從北美各地受邀返臺與會外,在國民黨執政時代,從1984至1999年在北美各大城市每三年舉辦一次北美華人學術研討會,俗稱「海外國建會」;而華府國建聯誼會在歷任會長的帶領下,另舉辦2-3天各種不同專題的學術研討會。個人有幸能預先閱讀數篇前任會長們的特刊稿,對於歷屆所有的工作人員在海外以極有限的人力及資源,成功的主辦大型的國際性學術會議,極為欽佩;例如,籌備了兩年的1986年學術大會,來自全美各地及臺灣的學人專家三百多人,分為4大組及11個分組,涵蓋生物與保健醫學、資訊與工程、投資及經濟發展與教育,發表54篇論文,會後出版328頁論文集;1991年的〝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來自美國、臺灣及大陸的專家學者發表專題演講與論文50多篇,1992年的〝如何建設臺灣成為21世紀的現代化社會〞共發表演講及論文80多篇;1999年第六屆(也是最後一屆)〝北美學術研討會〞的〝邁向新世紀、開拓新境界〞,籌備一年半時間,發表超過一千頁的學術研討論文集,令人嘆為觀止,分組研討會分為11組,包括兩岸關係、社會與法治建設、文化與教育建設、經濟發展、財政金融、科技發展策略、交通建設與管理、醫療與衛生、環境保護、農業建設與勞動政策,三場專業座談會包括高科技的投資與引進、僑務工作、青年與學人服務工作。順便一提的是,1999年李五郎博士主辦的大會,個人經營的京都旅行社也恭逢其盛,受大會邀請提供與會學者的機票及會前與會後的旅遊服務,因此吸引更多北美學人參加,也算是個人對於該大會小小的貢獻。 在本特刊中,讀者將讀到歷任會長或幹部當年的學術會議歷程及詳細內容,篇篇精彩,可讀性極高,有專業知識、有學者良知、有感性勉懷,篇篇也是歷史軌跡。個人細細品讀,獲益良多,衷心期朌本會會員與朋友們也能耐心閱讀。 2000年陳水扁總統上任後,國內停止國建會的運作,也大大縮減海外國建會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的補助經費。由於〝國建生態〞丕變,全美各地的國建聯誼會也 紛紛跟著改弦更張、改名變遷,華府國建聯誼會是全美唯一僅存的國建會,真不愧為首都的國建人!而歷任會長及幹部仍能在更嚴刻的條件之下不畏艱難,秉承前任會長們學術研討會模式及精神,繼絕存亡、繼往開來,使國建人傳統的學術研究傳承不致中斷,近年來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更是與時俱進、含蓋廣泛,例如:現代生物醫學、奈米醫學、永續能源科技、經濟發展、兩岸關係、海外華文教育、現代生活與通訊科技、食品添加劑等等;近年來更廣吸許多學者專家成為新會員,使本會更加成長茁壯、欣欣向榮,個人感佩之餘,「憶往」更加「惜今」,珍惜本會今日的成就與感謝感恩歷任工作人員的辛勞及其對中華民國與美國政府的貢獻。 探尋本會未來的發展:由於財力拮据,考慮到會長及幹部籌款與籌備的困難,除非能在廣開財源上勵精圖治、突飛猛進,建議隔年才舉辦一次較大型的跨領域學術研討會。從1972年以來本會堅定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由於本會學者專家人才眾多,會員應持續努力主動向政府提出專業的建言及有效的治國政經方案,從海外協助政府政策的制定。在中共的打壓下,我國外交處境十分艱難,會員應深入主流社會與在地的官員、民意代表、國會議員交往,爭取他們對中華民國的支持,並與駐外單位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國民外交。會員應善用個人專長,在學術、醫學、科技、政治、經濟與文化等方面發揮個人影響力,與當地學者及經貿領袖交流,藉以推介行銷中華民國進步的現況。對內方面,建議多舉辦一些聯誼活動,以增進不同專業領域的會員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合作。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