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1/16 13:16:18瀏覽904|回應2|推薦16 | |
政府為刺激消費、提振景氣,擬學習日本規劃發放消費券,如果救經濟那麼容易,那日本就不會陷入長期的低利率環境與消費緊縮了! 經濟學上曾提到一個專有名詞叫節儉的矛盾(Paradox of Thrift):當整體經濟的儲蓄意願提高時,其實際達成的儲蓄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下降,因為當大家有消費行為時,全體國民的所得才會跟著增加,一旦有了所得,也才能夠增加儲蓄的金額,倘若為了增加儲蓄而減少消費,會讓國民所得因此減少,儲蓄也反而會減少。其所引伸之含意就是:假如所有的人都節儉約過生活,少消費、多儲蓄,那廠商就會被迫減產、裁員,甚至關門大吉,裁員和廠商倒閉,必將導致老百姓的收入減少,基於多儲蓄少消費的心態,支出會控制得更少,結果會使現有的廠商減產更多、裁員更多、倒閉更多 ... 。 此次金融風暴所造成的影響相當深遠,新執政團隊看到了,所以必需未雨綢繆,惟其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事實上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回頭先看日本的問題!日本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大國之一,他有許多國際知名品牌與龐大的外匯存底,但自20年前,日本經濟泡沫化之後,日本一直陷入泥淖之中而無法自拔,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一般人或許會猜,是日本老年化社會的來到,影響了老百姓的消費意願,這可能是原因之一,那還有沒有其他您可以想到的原因呢? 事實上,日本政府的負債餘額相當龐大!這與日本政府長期補貼財閥及不讓金融體系倒閉不無關係喔! 台灣有很多大財團或電子業都享有出口退稅或補貼,舉例來說:您看到台塑集團、台積電、鴻海或宏達電等繳交過鉅額的營業稅嗎?有些企業不但不用繳交營業稅甚至還享有出口補貼(退稅),這下子問題可來了,當您遇上景氣擴張期且滿手低成本的資金時,您會做什麼?相信大部分的企業都會選擇不斷的投資、不斷的擴充或併購;那當景氣反轉時,您又該怎麼辦?台灣上市、櫃企業最常見的作法就是找政府抒困(別懷疑誰叫您是小企業或是活該的死老百姓,您是借不到錢的),那抒困的資金是從哪裡來?別懷疑就是從銀行體系出來的,所以銀行體系的金融營業稅從5%降到2%,再降到現在的0,這下子好了,銀行體系的資金成本降低了,也就會想盡辦法做各種投資!那銀行體系的資金從何而來?那當然是 … ,所以 … ,反正政府的政策是銀行體系不能倒! 所以您可以看到建商惡炒地皮,把房價炒得高高的,反正出了問題,政府會降息並要求銀行體系配合補貼,把壓力轉嫁到一般消費者身上;上市櫃企業也可以肆無忌憚的投資,反正出了問題,政府會抒困,不然會影響到投資者的信心;銀行體系也可以惡搞,反正出了問題,政府會找其他金融機構去概括承受!所以 … ,反正政府有的是錢! 那政府的財源從何而來?課稅?發行國債?賣土地?還是 … 台灣最菁華的土地大概都在這幾年給處分掉了,政府還有多少地可以賣啊! 發行國債,那是要還的耶,其實那是咱們在跟自己的未來借錢啊!有興趣的格友們不妨去財政部的網站上看看,咱們國庫在88~95會計年度都是透支的(最高峰期在91~93年度),看看官方與學者對政府負債餘額說法,如果咱們再把政府的潛藏債務及國營事業負債總額部分轉成為國庫負債及 … ,那您會不會懷疑勞退基金餘額能否支應到期的老年給付、那健保的赤字及政府急於開辦的國民年金 … ,如果您這兩年就要退休了,您應該高興,政府借錢來讓您過些好日子,如果您正值青壯年,那您就得煩惱了,政府正向您借錢,如果哪一天政府沒錢了,您拿得到這些年金嗎?政府會不會再跟您我借錢或增稅呢? 消費券,無效啦!但這是政府不得不做的措施,這當然還是在變相的補貼廠商啦!大部分的廠商(此處指大企業)情願把燙手山芋丟給政府,而不願削減自己的利潤!如果您是任人宰割的肥羊、您的未來又充滿了那麼多的不確定性,您會怎麼做!別傻了,咱們都在消費未來啦!We Owe It To Ourselves! 無名 ps.美國政府與老百姓都在消費未來 咱們是政府與企業在幫咱們消費未來 延伸閱讀: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