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8 02:21:40瀏覽2965|回應6|推薦84 | |
「老梅綠石槽」位於北海岸石門區老梅里, 長達約一公里的綠石槽, 只有在每年的四、五月間出現, 當夏日陽光逐漸增強, 在連續曝曬之下, 石槽上長滿鮮綠的海藻類將慢慢消失~ 「綠石槽」在地理名詞中, 應稱為「潮溝」或「海蝕溝」, 這些排列整齊的石槽是大屯山在數萬年前火山爆發後, 所遺留在海岸邊的火山礁岩, 在潮汐起伏、海浪不斷沖刷之下, 礁岩質地鬆軟的部份被侵蝕, 留下較堅硬的部份, 形成了現在所看到的溝槽。 這種奇特的「石槽」地質景觀, 自冬季東北季風開始吹拂到四月份漸歇, 在這段期間裡, 浪花滋潤了石槽的岩面, 而去年石縫中的孢子開始成長, 「石蓴」、「 裂片石蓴」和「扁石髮」等綠色海藻在光禿的石槽上長滿了一大片, 好比覆蓋在石槽上的翠綠地毯, 於是形成了奇妙的「綠石槽」海岸景觀, 這裡常常見到攝影愛好者, 專心捕捉短暫而美麗的海岸美景。 初次來到「老梅綠石槽」已是五月下旬了, 半路上一陣大雨差點讓我們打退堂鼓, 還好先生堅持去海邊走走, 才沒有錯失這難得的欣賞奇景的機會。 天空很低雲層很厚, 走在微濕的沙灘上, 陣陣海風迎面吹來掀起浪花片片, 行前曾上網查了潮汐時間表, 得知這段時間正是乾潮, 退潮後綠石槽才會露出水面來, 當然有的海藻已不見了。 石槽間仍滯留著少許的海水與殘留的海藻。 綠石槽上方相當滑溜危險, 在其上面踩踏容易滑倒受傷, 也會同時破壞綠石槽珍貴的地質景觀。 遠方有一釣客站在綠石槽前垂釣, 眼前浪花四濺、海浪洶湧而至, 他似乎不為所動也無所懼, 獨自一人面對茫茫大海~ 重新換上魚餌, 再站回原點用力拋竿出去~ 低頭調整釣魚線~ 望著海浪一波波湧向沙灘, 綠石槽在陣陣海浪沖激之下, 盪起大大小小浪花, 隨後又高高低低的落下, 撒賴似在石槽間來回推擠, 最後化成泡沫溜回海裡去了。 再望一眼, 釣客依舊持著釣竿等候魚兒上鉤~ 漲潮了, 他動也不動, 等候那來自釣竿末端細微的震動~ 似乎有些動靜了?! 動一動魚竿~ 魚餌又被吃掉了! 沒關係! 這代表有魚在索餌~ 遠望海上捲捲波浪推向沙灘、也沖刷著綠石槽, 浪花力道有輕有重, 正如萬年前一樣, 繼續在礁岩中沖蝕這一條條槽溝, 也同時滋潤了綠色海藻的生長, 多麼奇特的景觀啊! 浪花打上來的還有許多的垃圾碎屑, 落在綠色海藻上顯得十分刺眼。 想起先生以前很愛釣魚, 問他有沒有如此危險的「磯釣」過? 他說: 有啊! 有一次曾釣到海水漲到腰部才收線回家。 他現在回想起來, 真想不通自己當年怎麼會如此的冒險?! 釣客突然收竿回頭, 先生大聲問他: 釣到什麼魚? 他說: 兩尾臭肚魚。 (臭肚魚俗稱為象魚, 專吃海藻的魚之一, 因腹內有藻食魚特殊的臭味而得名, 肉質鮮美, 但是臭肚魚的刺鋒利有毒性, 抓到時要小心。) 在「老梅綠石槽」觀賞朵朵潔白浪花打在翠綠石槽上, 營造出令人驚奇的視覺饗宴, 又看到釣客開始有所收獲, 我們也為他感到高興! 畢竟, 不是每次的嘗試都會有結果的, 但是那不斷嘗試的過程中, 點點滴滴俱在心頭, 才是最值得回味的美好。 相關資訊請參考「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址: http://www.northguan-nsa.gov.tw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