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迦納筆記 0818 棕櫚油工廠(人工製油)
2010/05/27 08:08:56瀏覽1886|回應0|推薦1
今天探訪兩個棕櫚油工廠,希望協助改善當地產業。 Jukwa 居民大都利用簡易機器搾取棕櫚油,裝入大桶中賣給肥皂工廠,或以礦泉水瓶分裝,做為食用油販賣。將整串棕櫚果剝離、煮軟、榨油、包裝,每桶約需耗費一小時,一天約製十桶油,每桶依品質售價 45 至 60 Cedi 不等。迦納農村沒有秤斤論兩的概念,農產品都是一小堆、一小堆地按量出售,農民大都做多少賣多少,說不清自家棕櫚油的確切產值。

未成熟的棕櫚果是黑色的。

待果子由黑轉紅,就可採收。

將棕櫚果一一剝離

放進大桶內加水蒸軟

也可以用傳統大鍋煮軟

蒸軟的果子放進大簍內儲藏,準備榨油,但由於人工榨油效率低,果子時常來不及利用就發霉。

煮軟的果子放進機具中人工榨汁。

榨出的紅油可製肥皂,由新鮮種籽榨取的油可用來烹飪。

棕色的棕櫚子外還黏著果肉,需放進盆子裡漂洗,得到乾淨的棕櫚子。

把棕櫚子丟進碾碎機裡碾碎(當時機器未使用,丟了一些雜物),再用機器將外殼分離,取出中間的黑核,堅硬的外殼可做燃料,黑核則賣給其他廠商榨油。

棕櫚樹一年收成四次,人工榨油耗時長,效率低,採下、煮軟的棕櫚果往往來不及榨油就腐壞發霉。油的品質好壞,取決於棕櫚果的新鮮度。新鮮棕櫚果榨的油可做為食用油,若果實不新鮮,榨出的油就只能賣給肥皂工廠做肥皂。 Jukwa 只有一間肥皂工廠,幾乎壟斷當地棕櫚油的產銷通路。農民無法突破人工製油效率不佳的缺點,難以提升棕櫚油品質,也無力開創新的產銷管道,只能任由工廠賤價向農民收購棕櫚油。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yinews&aid=40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