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官場潛規則~20年公務生涯之檢視(3)
2009/12/23 14:20:25瀏覽525|回應0|推薦3

(四)為官~厚、黑、忍

李子曰:「不薄謂之「厚」,不白謂之「黑」,「厚」者天下之「厚臉」皮,「黑」,天下之「黑心子」(李宗吾,香港:57,「厚」有藏在心中和擱置在臉上兩種,前者即為「心厚」,後者即為「臉厚」;「厚」字若能當道,則是大偽世界到來。厚從臉皮說來,相當於外,黑字從心說來,相當於內;喜、怒、哀、樂皆不發謂之「厚」(不要臉),發而無顧忌謂之「黑」。朱子曰:「老氏之學最忍」,朱子以一個忍字,總括厚黑二字。

仕途之浮沈起落,官場進退維谷,往往很難為普通人所理解。比如曹操,打敗袁紹之後,還親自到他的墳上祭奠,傷心落淚,普世以為,這就是「匿怨矯情」、「其厚無比」。但宋代歷史學家劉敝不這麼看,他在<題魏太祖記>一文中曾為其辯論,並在文章最後情不自禁地感嘆:「像曹操這樣的英傑之人,尚且不易測度其心思」。我們姑且不論人與人之間思維天壤之別,難道是非就有定論嗎君不聞「三人成虎」、「眾口爍金」,其言意雖為至虛之物,亦可變為至猛之獸,乃口至軟之物,能銷鎔至堅之實,而二物所依持無非「黑」也。為官第四戒:是非在於勢力,不在人心(筆者曾有切身之痛,不在話下)

另外,在路游(老學庵筆記)卷七記載:孫少述早年即與王安石相知,但在王安石任宰相後,卻不再跟他往來,及至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孫、王相見,友情依然,一派古風;復又蘇軾出於士大夫的耿介脾氣,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謫到湖北的黃洲,按說,兩人之間的嫌隙應該相當地深,但蘇軾結束貶謫生活,即速拜訪退隱金陵的王安石,並欣然接受王安石結鄰之邀請。以上雖明喻情誼,其暗喻官場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厚」字置於「黑」之前,只是隱喻世人不要一開始便把臉撕破,只有迫不得已時,才來一個「你不仁,我不義」。

為官第五戒,凡事不以情感好惡而定,而依利害得失而行,鐵肩可擔道義,利益絕不放兩旁。

再三,談「黑」心者首推三國英雄曹操,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並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無人負我」心子之黑,堪稱乙絕,更厲害的是,他雖是出了名的「黑心子」,可是中原名流,個個傾心歸服,真所謂「心子漆黑,招牌亮透」。

項羽以拔山著世之雄,到頭來為什麼會身死東城為天下恥笑,探究其原因,就如韓信所言,敗在「婦人之仁」、「匹夫之勇」,所謂「婦人之仁」是有所不忍;病根就是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了氣,病根就是臉皮不厚。眾所知,鴻門之宴,項羽徘徊不忍,讓劉邦逃走了,為婦人之仁,又如垓下之敗,果能渡過烏江,捲土重來,則天下尚不知鹿死誰手;而他卻偏「無面見人」、「有愧於心」,如此臉薄心善,那配爭天下?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討過飯,打過仗,從馬販做起,最後得了天下,對於人情世故的瞭解相當透徹。他總結18年派任官員說「沒想到剛剛提拔任用時候,這些人既忠誠又堅持原則,可是讓他當官當久了,全都又奸又貪」。根據經驗,剛出入社會新鮮人臉皮薄,心子純,入世後飽嚐經染缸般的社會薰陶,釘子碰盡,世故備嚐,即由分而寸而丈厚起皮黑起心。探究原因,在「物競天擇」的唯物觀上,以有限資源配置下,唯有夠「黑」才能支配佔有,瘦人肥己。為官第六戒,棄「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其四,蘇東坡「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眾所周知偈語,就是臉不夠厚,佛印和尚批個「放屁」不能笑臉相迎,而是心慌臉紅,氣憤不己。而孔明就不一樣,有人送他婦人衣飾,他忍得下奚落;老百姓嘲笑他:「死諸葛走生仲達」,他聽了不僅不生氣,反而笑著辯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也」。如前所述:「施恩能不能得到回報,取決於受益者的良心;而加害者則可以單方面控制局面,因為加害者只需依賴對方恐懼」而「加害與人者」最快捷實惠辦就是嘴壞,口雖然至軟之物,卻能銷鎔至堅之實,其所依恃的是人性欺善怕惡、「敬鬼神而遠之」之故,為官第七戒:不棄臉厚,嘴壞。

其五,湘勇攻克武昌,取得與太平軍作戰頭一次大勝仗。按常理,曾國藩是大功臣。曾國藩的恩師穆彰阿不權沒有向他表示祝賀之意,卻送他「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八個字,此後字便成了曾國藩在官場中奉行不渝的遵守之道。除此之外,史上功一流的還有孔明,他可以在曹操手中忍耐著免去殺身之禍,在曹丕手下忍耐著獲得信任,在曹睿手下忍耐著得到最高權力,在曹爽手下還是忍耐著等待最佳爆發期。要知道作大事的人,哪有動輒生氣的道理?項羽若能忍耐一時,劉邦的破綻很多,隨時可以攻打進去,可是他卻憤然求去,把自己的性命江山,一齊毀了;此因「小不忍則亂大謀」。字心頭一把刀,遇事不忍必煩惱,若忍得心頭氣,海闊天空看明朝。能忍,方能消災避禍,方能心平氣和,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尤其面臨危機時,更要牢牢把持字來化危機為轉機,除外,忍心要要忍口,只做不說,水到自然渠成。為官第八戒: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h&aid=361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