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4 15:17:29瀏覽334|回應1|推薦30 | |
每當觀賞三國演義或有關曹操的故事,對他的評價都是負面的,說他是一代梟雄,批評他挾天子已令諸侯,但我讀了曹操的詩歌卻讓我感動不已。
每回誦讀他的「短歌行」讓我對曹操的文學造詣佩服和讚嘆,今天又重溫這首年少時喜歡的詩歌,也找到這首詩歌的賞析,親愛的格友希望你們也喜歡這首千年傳唱的「短歌行」
短歌行 曹 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表達了招攬賢才、統一天下的雄心。「對酒」四句說人生猶如朝露一樣短促,只有酒才能消除心中的憂思。「青青」四句表示渴慕人才、禮遇人才的心情。「明明」二句再次抒發自己的憂思。「越陌」二句表示對友人來訪的感謝。
【賞析】
但我們讀過全傳,就會感到,作者發此感慨,是因為他感到年事漸高(時年五十四歲),時日見淺,而眼下大業未成,匡扶濟世之才又極為難得,是緊迫感、焦灼感使然。
正是因為有這種思想,對於已經“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闊談讌”,熱誠相待;對那些尚在“繞樹三匝”、徘徊不定的賢士,發出“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呼喚,坦露自己求賢若渴的心跡。這首詩使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曹操作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愛才、禮賢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統一天下的宏大志願;他有開創新局面的進取精神。
[關於本詩]:
全詩四句一換韻,共八章。開頭兩章表達了詩人因人生短促而產生的嗟歎和憂慮。雖有人生苦短的感傷,但並不消沉,聯繫全篇來看,詩人感歎的是時光有限而功業未成,體現了他“不戚年往,憂世不治”(曹操《秋胡行》)的抱負和雄心;在感慨憂思之中激蕩著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
接下來四章反復抒寫其求賢若渴的心情。既有對賢才的思慕,又有待賢才的熱忱;既有求賢不得的憂慮,又有求賢既得的快慰。感情幾經起伏,充分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沉鬱不平。最後兩章分別從賢才擇主和明主求賢的角度,表現詩人寬廣的胸襟和宏偉的抱負。
建安詩歌是我國文學史上文人詩歌創作的一個高潮。其間出現了許多大家名作。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作家。其流傳下來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是一生戎馬倥傯的經歷,與飽受生活的磨練和世態炎涼的閱歷,使其詩篇就有了很高的品質。他的詩歌不但深刻的反映了當時動亂的社會現實,人們的痛苦,而且更多的表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第三層寫了自己禮賢下士的態度。全文從開頭寫詩人與朋友在一起歡宴之際,碰杯接盞,歡歌笑語之時,深深感到年華易逝,時不再來而功業未就,深感苦悶,只能無奈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充著斥深沉的不快。
繼而寫到自己充滿著對人才的渴望,和對賢士寄予的厚望,想像賢才到來的歡快景象,然而,有心如此,人才卻尚未招覽更深層次的感到苦悶,在“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己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就明顯而深刻的表現出來。
一心渴望賢士到來,卻又似乎矛盾的渴望賢士擇明主輔之。“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用“烏鵲擇枝”的形象來比喻,使意境新疑、且意味深長,在真切的內心矛盾和憂慮之中,滲透著慷慨悲涼的情調。
同時又表示自己要象周公那樣誠心誠意,迫不及待的對待賢士,來使“天下歸心”達到統一天下的目的。抒發自己的遠大報負和志向。
縱觀全文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反反復複,忽明忽暗的憂愁和苦悶來突顯其偉大的報負和志向,深沉的憂鬱氣氛之中卻激蕩著一種慷慨昂揚的情緒,使人感到在戰亂年代建立功業的艱難和詩人積極堅定的進取精神。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