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06 13:01:44瀏覽143|回應0|推薦17 | |
十八載的父女緣—5之3 在父親嚴格要求下我學會花生要如何播種,知道地瓜要怎樣插枝,栽種甘蔗枝條時要讓苗眼向上才能發芽。各種農作物的收成也不大相同,當年沒有收割機,全部用雙手彎著腰,在旱田裡拔花生、挖地瓜、削甘蔗葉。有一年還種了棉花,採收棉花是在大熱天,白白的棉花看起來好美,但在酷熱的夏季裡採收,滿身大汗以及被曬得雙頰通紅的滋味至今難忘。
除了一般農作物也種了六分地的柑橘,每當收成時正逢寒假,我們姐弟三人也成了好幫手,因為在冬季裡所以採收柑橘好玩也不覺得辛苦,只要按照父親教的剪枝法,在適當的位置剪下去不能傷到果實才會賣得好價錢,如今我家橘子園被大弟友人借去栽種香蕉,但我心中永遠也忘不了滿園黃澄澄橘子的美景,和快樂的採收樂!我們姐弟三人就在父親嚴格要求下成為名符其實「擁有土地的兒女必須懂得農事的原則」。
父親除了要求我學會農事,他對我的待人處世,也相當嚴厲和注重。最記得有一次在雜貨店裡不小心踩到客人的腳,我慌張的跑進後面的客廳,沒有向客人道歉。父親知道後,立刻叫我出來當面向客人說對不起。父親很嚴肅的說這是待人最基本的禮貌,比起會唸書會賺錢還重要。
對於日常生活的處理原則父親常說:「事緩則圓,許多事不是你急著去辦,就能立刻達成任務。」比如說要去市區地政事務所,辦理土地過戶,你不可以匆匆忙忙就跑去,一定要在家備齊各種文件和印章,或者請教親友他們辦理的過程,然後才從容的搭車去市區,免得白跑一趟。在那個年代裡,交通不是很方便,從鄉下要到市區辦事,光是來回搭火車,就要花掉半天的時間。至今我謹記父親的教誨,每當要去銀行或醫院,我都會在前一天把該帶的證件備齊,第二天就能不慌不忙的出門。
父親為人寬厚心地善良,而且為善不讓家人知道,等到父親突然離世,許多村莊的人們來家中在父親靈前拈香弔唁,才說出父親生前的善行。原來每年歲末外公會派父親到農家去收賬,我們家是村莊裡最大的雜貨店,貨物最齊全可以說如同今天的小百貨公司。食衣住行樣樣都能買到物品,還有賣成藥也是村裡的電信和郵政代辦處,以及鐵路託運代辦,所以家裡除了母親當店長還請了兩個幫手。
當時農村的雜貨店是可以賒賬的,因為農家沒有固定的收入,要等農作物收成,和歲末才去收賬。父親就負責這個重任,他帶著家中的帳冊,到各個農家去收帳款。然而當父親看到農家收成不好,或是他們家中有人生病,父親不僅沒向他們收帳款,還從口袋中拿出錢,要生病的村人趕緊到醫院看診。父親做了這些事回到家中從來不會提起,要不是父親離世,來弔唁的村民難過的說起,令他們懷念的往事,我們才明白嚴肅和不苟言笑的父親,他卻有一顆善良柔軟的心。
從民國四十年代,父親就開始跑全省,收購農產品,加上年輕時當過船員,到過許多國家。父親算是見多識廣的商人,父親對於新奇的產品都有興趣嘗試,他是村莊第一個騎摩扥的人,我家也是第一個買菲利蒲電唱收音機的人家,這台有名的電唱收音機,讓我學會欣賞許多世界有名的古典音樂,如:貝多芬九大交響曲、柴可斯基的天鵝湖組曲、韓徳爾的水上音樂、比才的阿萊城姑娘、孟得爾松的仲夏夜之夢……等等。
外公當了連續四屆的縣議員,因而家中常有訪客,除了選民之外,還有政府官員到地方視察。也都會到我家和外公聚餐,在小村莊當時根本沒有餐廳,所以我家是三天一小酌,五天一大宴。小時候常常看著外婆和廚房請來的阿桑,為了宴客忙得起早晚睡也沒好好吃一餐飯。後來父親在商場認識的朋友,也來家中作客。我常看到父親怕外婆忙不過來,就自動幫忙擺碗筷,我讀小學五年級,父親就訓練我如何幫外婆的忙,至今老家宴客的場面和如何擺碗筷的方法我都記憶猶新。
每當父親的友人到家中,他就熱情招待,有說有笑。如果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作客,父親都笑容滿面的逗著小朋友樂哈哈!完全和對待我們有著很大的落差,我看了好生羨慕,心想父親何時能也能面帶笑容和我們說話呀?直到現在我還常常妄想有一位慈祥和藹的父親,能讓我撒撒嬌,享受濃濃的父愛。
後來在教育界任職,每當看到學生的父親牽著小女生的手,有說有笑來上學;或是放學後,看到當父親的家長幫小朋友背著書包的樣子,心中那份歆羨是別人無法體會的。
如今在街上或公園裡看到白髮蒼蒼的父親們和親子之間很溫馨的互動,心中總有無限的遺憾,為何我的父親竟然在壯年時,就拋下我們躲去另外的世界裡。每每翻開珍藏的老照片,看到父親正襟危坐和一臉嚴肅的表情,我知道受日本教育的父親,他是在樹立那個時代典型的為人之父的形象吧。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