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志工在美索--20070804年代印象
2009/01/06 14:48:33瀏覽1363|回應0|推薦1

目前東南亞最大的難民營,位於泰緬邊界的美索鎮,緬甸內戰幾十年,導致很多人必須流亡到其他國家討生活,在泰緬邊境,國際志工前仆後繼來幫忙,包括台灣志工,有很大的貢獻,不管是辦教育、資訊服務、到用拍照幫助人都有,一起來看看這些台灣志工的故事。

播出日期:20070804

特別感謝 泰緬邊境所有朋友協助
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


看見萬頭鑽動,這裡是泰國緬甸邊界的小鎮美索。中國廟發放物資,滿滿都是人,這天、大人放下工作、孩子也不上學,通通來排隊領東西。

一人一包米,可以餵飽自家撐上一個月,發了糧、還發錢,泰銖二十塊的鈔票,領個三四張,就幾乎湊滿一日工資。

人潮擠爆、孩子當場嚇哭、婦人休克昏倒、大家在推擠、就怕沒得拿,為什麼搶成這樣?怎麼會這麼缺?

我們實地來到泰緬邊界,沿著河岸走、殘破的房舍、沒水沒電,裡裡外外都靠這條河,緬甸人就是從對面,想辦法來泰國這邊討生活。

這邊很窮、對岸更窮,所以才要把東西送回緬甸老家,把人送過來泰國境內,為何身處異地?統獨問題、種族屠殺、就是緬甸人,有家歸不得的主要原因,打仗,讓他們不得不離鄉背井。

我們上山前往泰緬邊界的MA LA美拉難民營,窄窄四平方公里的空間,足足收容了五萬人。緬甸人逃到泰國、避開了故鄉的戰亂,但住進難民營,也限制了自由。好多孩子們,從出生到此時此刻,從來沒有離開過難民營。

難民營裡的資源都靠國際間的非政府組織協助,目前十多個團體當中有一個來自台灣,我們跟著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的腳步,拜訪難民營的小朋友。

倫敦大橋童謠歌聲當中,我們看到、這群學齡前的小朋友樂於跟我們互動,能夠高高興興來上學,一部份要歸功於台灣的愛心資源,光光在美拉難民營,就照顧到將近2500個孩子、經營了22間托兒所。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領隊賴樹盛:我們就是從難民社區去培訓這些願意成為幼教老師的人,然後持續的協助、有些訓練課程,然後再透過一些實際在做的當中學習,我們就是協助他們這些經營啊、管理啊、孩子的營養午餐。

台灣志工幫忙的學校從難民營到鄉間都有,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志工 陳玫伶:來這邊看到很多、很多很多就是、不是在教育系統下的學校,我都把它稱作是私塾啦!就是有老師、幾個老師,然後她去附近的家裡附近的鄰居找了小朋友,問家長要不要來上學啊?那她自己就在家裡教起來了。

要尋找傳說中的私塾,得來到鄉間,羊群在路上趴趴走,往那樹叢堆望去移工子女唸的小學、就藏在農舍裡面。

繞過牆、進教室,白報紙當黑板、樹幹杵在課桌旁,儘管有點克難,但是老師熱忱、孩子活潑,教材從基本的算術、到緬甸的官方語、自己族群的母語、鄰國的泰語,乃至於全球化的英語都會教。在這可以感受到:希望存在每個小小角落。

(戰爭轉場)

烽火連天、緬甸內戰,是種族衝突、也是統獨問題。我們把和平掛在嘴邊,安穩日子卻很難體會:打仗、貧窮、病痛,在這種時刻有醫生願意來幫忙你,是多麼美好的事。

一河之隔,對岸的緬甸政府不允許任何國際救援組織入境,在泰國這邊、我們遭遇軍方詢問來意。原來,附近唯一的醫院、在距離邊界五公里遠的梅道診所 。

一百多張病床、住滿重症病患,外頭還有好多人、等著排隊看醫生。幾百個醫護、病患、連同家屬的吃住照護,梅道診所全包。開設邊界醫院的人,被國際間稱作緬甸德蕾莎,辛西雅醫師本身也是逃亡難民,卻婉拒西方的政治庇護。

梅道診所還訓練了一批背包醫療服務隊,拔山涉水、深入鄉野,給人接生、治病、救命。

梅道診所很多職工,以前都是這兒的病人。被治好了,就留下來接受醫護訓練、開始幫忙,國際協助也不曾間斷,儘管「命」救也救不完、但是他們從來不曾放棄。

就在這梅道診所,來自台灣的志工除了醫生更有資訊系所的學生,替醫院蓋了電腦教室,不只捐電腦、更來教電腦

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張利安:去那邊遇到滿多台灣難以想像的事情,像一開始小朋友、遇到說他們學電腦、就是搬來般去,他們覺得電腦就是搬來搬去,印象中的電腦只是貨物。去那邊最主要一開始跟小朋友互動、教小朋友一些數位相機,文書處理, 去那邊的診所教一些進階電腦軟體運用、一些程式設計,後來慢慢在台灣找了一批電腦、募集過去,讓他們弄了一個電腦教室。

當初學校的海外資訊服務課程,讓他們跟泰緬邊界結緣之後大家主動每年寒暑假都來服務,畢業了還成立社團法人繼續培訓志工

張利安:在國內最大的困難還是經費募集的部分,其實要找到贊助企業,願意給學生經費運用,到海外做類似志工服務 很多企業很在意說看不看得到效果。

新光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吳欣盈:這些學生們用他們自己的相對優勢來幫助別人,因為這個案子他們用科技部分,來想辦法去幫助在泰國這些居民,我認為台灣高科技產業國際知名,但是很少會把高科技用志工角度去做服務。

因為自己求學就業階段都有志工經驗,讓她更願意投注資源、在年輕人創新的志工務計畫上

吳欣盈:這個案子的特色是它有一個有種子訓練教室,那跟我們的女性健康跟傳承藝術的精神是相當接近,就是有一個持續的精神,他不是只是去一次幫助人而已、它是去一次之後,以後這些人他們被培訓,他們也可以幫忙他們周圍旁邊的人,所以他們不在的時候這些學生不在的時候呢,都還可以陸陸續續的 有相當多的人能享受到他們的服務

張利安:最早只有五個同學、一組人馬、到去年我們又找了八個至公不同科系志工

今年又拓展到其他學校,增加七個志工 ,這幾年慢慢增加一二十個志工

今年這群志工已經透過接力的方式一個月、三個月甚至整年度地,長時間駐在梅道診所做持續的資訊服務

(邊境生活轉場)

泰緬邊界大橋、橫跨湄河兩岸。緬甸人過個橋、到泰國境內找工作,一天的工資,就是在故鄉的好幾倍。他們有的是合法外勞、有的來打黑工,這群人離散在泰緬邊界,在別人的土地上討生活,沒有身分證、缺乏醫療、 缺乏教育,這群人在邊界來來去去,他們的孩子、也在邊界來來去去。邊界小朋友:HOW ARE YOU?

邊界的小朋友好愛拍照,台灣來的志工,有別於一般觀光客,總是照片拍了就走人,台灣來的志工把照片送回來,甚至讓孩子拍出在地的觀點

自由攝影師吳逸驊:我們希望去募集很多照相機,教小朋友拍照,他們就會拍照,藉由拍照過程,認識他們自己,他們家鄉、他們生活,藉由這樣過程、體現他們是什麼、他們想要給全世界的人知道的是什麼

從台灣到美索的影像工作者,在邊境、看盡流離失所、面對異鄉人的生命歷程,其實常常讓他有內心衝擊

自由攝影師吳逸驊:一個母愛、水腦症的小朋友,我在拍他的時候打招呼、安靜拍、盡量不打擾,可是媽媽做一個動作嚇我一跳,她想要把水腦症寶寶抱近一點讓我好拍照,我趕緊跟她說不要不要

拍照到底是干擾還是參與呢?更多的省思、讓這群台灣志工有更多的回饋,他們一再把照片送回邊界的流亡居民,不管是全家福或個人特寫,就算常常已經找不到人,也還是要持續透過影像回饋邊境的老朋友。

自由攝影師吳逸驊:有些生活照片其實很重要,他們可以留下來 可能一代傳一代,我甚至想說有一天他們回故鄉,那張照片還是可以掛在房子裡面告訴子子孫孫,我以前怎麼逃難逃過來的在那邊生活怎樣

不管是影像、資訊、教育,越來越多台灣人到泰緬邊境當志工,這樣的一種國民外交、讓台灣在美索打響名號

張利安:很多年輕人基於挑戰冒險,願意走出去看看,這對國內大環境有幫助,畢竟出去還是會回來、畢竟出去,可以帶很多國外經驗回來

自由攝影師吳逸驊:美索其實是東南亞最大的難民營區,他有四個、四五個難民營,各國NGO設學校醫院,其實到難民營,如果沒有人告訴你那是難民營其實是看不出來的,之所以是難民是難民是因為身分,浮萍沒有根,到處飄移

外來的協助,沒有變成純粹施捨,難民的自覺、努力、真誠,贏得了國際社會對他們的尊重、還有感動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領隊賴樹盛:因為我是外來的工作者,所以我可以自由進出難民營,但是這群孩子、或這群人,他們都住在難民營、都沒有自由嘛!我覺得這群人、他們也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啊!跟他們比較之下,我是何等自由、幸運,所以我覺得會更珍惜自己、去思考自己的經驗。

照片提供 吳逸驊 陳玫伶
攝影 蔡政哲
攝助    吳俊緯 陳建甫
剪接 曾慈怡
撰稿    陳以真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yichen0125&aid=25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