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這一行
2006/12/18 22:12:44瀏覽2480|回應4|推薦34

     讀書,可以成360行中的一行嗎?希望能夠啊!但,沒成吧,不過真有本書叫《讀書,這一行》,1993年2月出版,我當下買讀了,我的讀書精神,可以上延到這本書。

    書絕版了,在網路不發達的時代出版的書,網路上都找不到太多的書介,就兩行:「本書深入介紹『猛浪譚』這個影響法國人讀書習慣長達十五年的電視節目,內容豐富又生動,讓所有愛讀書的人,在心領神會之際,忍不住擊掌叫好。」

    先看看中時新聞網的一條新聞:

中國時報《開券周報》法國讀書節目老招牌 畢佛退而不休  (旅法文字工作者) 胡悠悠 (20061210) 

    法國著名讀書節目「猛浪譚」主持人畢佛,是國內愛書人耳熟能詳的文化人。去年他停掉所有電視文化節目,雖然宣告退休,在文化界仍有一定影響力。日前畢佛出版新書,市場反應熱烈。【開卷】特在巴黎近身專訪,回顧這位「法語文化捍衛大將」半世紀的傳奇。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8歲的小男孩,戰爭期間父親成了戰俘,母親帶著他和弟弟避難鄉間。小公寓裡只有《小拉胡斯字典》(Petit Larousse)和漫畫各一本,小字典於是成了他童年時期最熟悉的讀物。小男孩常翻閱它,將字詞依相近字義或陰陽辭性分組,劃分等級;別人蒐集植物標本,他則蒐集、收藏文字。他還喜歡捧著字典玩「跳馬」遊戲,從這一字跳到那一字,如此日漸深入文字的世界,了解文字的豐富,知道字裡有哲學、有旋律、有音樂。戰爭進行的那幾年,「文字」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後來他始終保有一個習慣:閱讀之際,只要遇上特殊的字,不管是奇怪的、有趣的或美麗的,他都一個個圈起來,然後去查字典。若遇上美好的句子,他還喜歡朗讀,感受句子的音樂性。他說,自己不會演奏樂器,抑揚頓挫朗讀就是他創作音樂的方式。

    小男孩的名字是柏納.畢佛(Bernard Pivot),這個名字後來和「猛浪譚」(Apostrophes)、「文化湯」(Bouillon de culture)這兩個著名的文學節目牢牢連在一起,成了法國電視史上的傳奇,法語地區無人不曉,名氣跨越國界,甚至有外國電視台前來取經。 

    儘管自小喜歡文字,畢佛和閱讀的緣份卻要晚得多。因為青少年時期的他沈迷足球,完全顧不得閱讀,絲毫算不上是個愛書人。一直要到23歲那年,發生一樁堪稱「奇蹟」的事件,才使他一頭跌進書的世界,從此變成「狂讀者」,眼睛沒再也離不開書本。 

    「奇蹟」發生之前,畢佛最大的志向是當記者,而且是要當體育記者。退伍後,擁有記者學校文憑的畢佛回校打聽就業機會,輔導處說校內無人和他心儀的《團隊報》(L’Equipe)有聯繫,沒法推薦,不過《費加洛報》文學版當天才來徵實習記者。文學版就文學版吧,畢佛前去應試,面試他的,是《費加洛》文學版總編輯諾埃爾(Maurice Noel)。諾埃爾考了畢佛十來個名字,包括書名、作家,但畢佛一個也沒讀過。更慘的是,他連知名的詩人小說家瑪格麗特.尤瑟納是誰都不知道!被考者愈來愈羞愧,主考官愈來愈失望。眼看沒希望,奇蹟就在這時發生了。總編輯隨口問了些私人問題:「你是里昂人?啊,《費加洛》曾在戰時避遷里昂,真是個好城市!」於是,由美食談到美酒,年輕人大膽進言,說自家釀有上好薄酒萊。總編輯問:可以訂十公升來嚐嚐嗎?(當然是付錢的,總編輯說。)沒問題,一星期內送到!成交。3本書拿回去讀,試用3個月。 

    許是家釀薄酒萊好喝,更可能年輕人畢竟是可造之材,試用期後留用,畢佛在《費加洛》一待就是16年。問他「就這麼愛上閱讀嗎?」畢佛答:「立刻就愛上了這一行。這麼愉快的消遣,又可以生活無虞,比在餐館廚房裡幹活或坐辦公室輕鬆百倍,這麼好的職業,傻瓜才不喜歡。」 

    後來畢佛轉戰電視32年,主持了3個文學節目。「猛浪譚」以及緊接著的「文化湯」能夠歷經數十年而聲名不墜,與節目的通俗質優絕對有關,而其中很大部分要歸功於主持人的個人風格與品質。曾與畢佛就「猛浪譚」進行問答,輯成《讀書這一行》一書的當代知名史學者諾哈(Pierre Nora)認為,畢佛不接受關說的態度、無懈可擊的敬業精神,以及他的個人魅力,是節目成功的關鍵。 

    畢佛則謙稱,最大關鍵在於主持人不是作家,甚至不是專家。除了記者學校,他沒進過別的高等院校;除了愛看書之外,他和一般法國人沒有差別,所以能獲得觀眾認同。另方面,節目中介紹的每一本書,他都仔細用心讀過,問的是觀眾們也想知道答案的問題;即使複雜的題目也能找到有趣的切入點;此外,天生愛說話,再加上一點幽默感,接待來賓盡力讓他們自在。因此,觀眾信任他,作家或知識分子樂意上他節目,沒什麼了不得的功勞。 

    主持「猛浪譚」的15年,是畢佛一生最密集閱讀的時期,讀了將近4000本書。他用「苦讀僧」來形容當時的自己,不僅犧牲了家庭生活、犧牲了朋友相聚,也犧牲了其他熱愛的文化活動及旅行機會,甚至連在閱讀上也必須取捨。 

    對於節目的成功和自己跨越國界的知名度,畢佛淡然處之。聽到聲名遠播到台灣,他表示尷尬汗顏,認為純屬誤會。他堅持,值得讀者認識的是那些作家和知識分子,他們是創作者,有學問,而他自己事實上所知有限。他認為自己只是文化的擺渡人,節目成功,他沾了光,受到歡迎不能說不歡喜,也從中享受許多榮寵尊崇,但他從來不會忘記,這種榮耀不唯是過眼雲煙,同時也不是他該得的,是某種「謊言」。他想像自己和葛林(Julien Green)與李維-史陀兩位大師一同走在香榭大道上,很可能發生路人上前找他簽名說話,卻將大師冷落一旁的情事。一想到這種場面,他就感到自己一定會「羞愧死」。 

    自我要求嚴格的畢佛,每個節目都是在各界一片歎息不捨中主動喊停,風光畫下休止符。他認為,電視生態變了,觀眾要求不同,節目做老了就該罷手,「自己喊停好過被攆走」。這種態度,充分反映了畢佛的性格,儘管也不過就是一個自重自尊、恪守本分的人,但正因為這種人太稀少,所以格外令人欽佩。 

    畢佛今年71歲了,去年他結束所有電視節目,但退而不休。目前,除了固定為《周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寫文評專欄外,還是龔固爾文學獎的終身評審,所以閱讀依舊佔據不少時間。(特別一提,畢佛寧可捨法蘭西學院而就「龔固爾學社」,據他自己說,是因為後者「有吃、有喝,有書讀」。)他每周讀兩本書,文學獎前夕則必須密集閱讀,有時一天要讀兩本小說。不過,他「已經不是苦讀僧」,有餘裕時,喜歡看電影、上劇院、旅行、和家人朋友相聚,享受生活。 

    問他在現今的電視文化下,「猛浪譚」還能同樣受歡迎嗎?答案是斬釘截鐵的「不可能!」他認為,如今閱讀風氣低下,年輕人不讀書,迷上網、上聊天室,出版極端不景氣,電視不再是最好的推書媒介,也早就放棄擔任捍衛文學的角色了。

    十月初秋陽如酒之際,畢佛利用閒暇寫成的《戀酒辭典》(Dictionnaire amoureux du vin)出爐了。雖名為辭典,但內容一本畢佛風格,以輕鬆歡快的筆調寫與酒有關之事、敘述談書生涯中與酒有關的趣聞,也兼談自己。作品出版後旋即進入各暢銷書排行榜,目前仍繼續攀升。書固然有趣,不過「畢佛」金字招牌魅力不減,依舊發光,想來亦是暢銷原因之一吧。

    又翻了一下《讀書,這一行》,整本書都是重點,無從摘引起,書中隨便一翻就談到沙特、葛林、李維史陀、羅蘭巴特,要不就是對「讀書」很精闢的講法,有興趣的想辦法找書看去。我自己對「閱讀」這個東東研究20年了,看多了,大概了然,包括李敖大師的說法。

    我用照片,貼了十幾本跟讀書有關的書,有些沒拍進來,沒空一本本貼文寫,我都用這樣現一現我的藏書,我還是要先消化讀掉我那些藏書。

    哈哈,關於寫作的書,是另一個主題,我也是一堆書。

    這些正是我最珍藏的書。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lee&aid=603477

 回應文章

喬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看書好
2006/12/22 17:56
"閱讀"真是一件最有趣的事,埋入書堆裡就不知道什麼叫"無聊"了,時間飛逝的緊.雖然現在網路資訊發達,要看什麼要找什麼應有盡有,我仍然覺得白紙黑字,一頁一頁翻著的書最有味道.

小白兔(雞兔同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張大春先生的幽默廣播開頭(節錄)
2006/12/20 10:05

要泡泡糖,泡泡澡,可不要泡沫經濟;要泡時間,泡書本,可不要夢想成泡影。要泡茶、泡飯、泡妞,就不要政治人物跟咱們閑泡磨菇。每天下午三點半,張大春和您泡新聞!

還好啦,他每回的訪談,還是有文化深度的。只不過,專以書評為主的廣播,可能市場上還是有他的考量,所以要攙其他的東西。不過真如您說,很可惜阿!


對付小強良策:見了就抓,抓了就殺!


小白兔(雞兔同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愧是歐洲人!
2006/12/19 14:15
在台灣的相類似節目,都遜色不少吧?近兩年的類似的電視節目,都是美女牌,很快就無疾而終。(謎之聲:因為那些主持人,自己也未曾看過介紹的書籍,說服力與深度都不足。)
對付小強良策:見了就抓,抓了就殺!


flâneus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真有讀書這一行
2006/12/18 22:25
那大概會是我最愛的行業了...

原來,le Petit Larousse可以這樣讀
我會玩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