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2 01:22:52瀏覽1326|回應7|推薦18 | |
前日整理了一下之前的剪報,真是有感觸,在蘋果日報於2003年5月2日入侵台灣前,中國時報在民國八十九的四月時還隔周有整版的好書書摘,而聯合報在民國九十年七月還有整版的「鄉情」,對照今日的報紙,真是昔非今比,就是美好的過往不是今日可以比的。 聯合報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二日,有一篇專訪一九六0年代的「新新聞學」(New Journalism)創始人之一塔勒西,標題就是他說「寫出真實人事物」和「對媒體的最大告誡是『不可懶惰』」,何謂「新新聞學」,專訪中說「新新聞學有別於傳統五個W和一個H的新聞寫作方式,強調提高新聞的文學性,有時甚至可以第一人稱寫作,但堅持真實的原則一如一般新聞寫作,因而稱為「非虛構寫作」、「真實性文學」。」這比較適合雜誌稿吧!或報紙特稿吧!1987年創刊的《新新聞周刊》的命名應該來自此吧!? 還再看了一篇王銘義的專訪,應該是中國時報吧,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大標題就是「林希翎:台灣政府應有憂患意識」,林希翎是誰呢?她就是在1957年的五二三,從北大法律系畢業後,在北大演講倡言改革中國政經制度,隨後被捲入瘋狂的反右鬥爭,「被毛澤東御批、鄧小平欽定為永不平反的中國天字第一號「大右派」。」她那時自費來台參加阿扁總統的就職典理,整篇專訪中她憂心阿扁總統就職言論若偏向台獨會刺激中共,但沒有,阿扁總統那次從「兩岸相同的血源、文化、談共同的民族情感、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殖民統治的歷史遭遇」,這些言論她認為可開啟兩岸對談的基礎,但她也憂心台灣人低估中共攻台的強烈民意。 自從網路上可以找到專訪電子檔留存後,我剪報少了非常多。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