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喬治‧奧威爾的《巴黎倫敦落魄記》
2006/06/07 19:43:41瀏覽1708|回應1|推薦18

《大英簡明百科》上介紹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小說家、散文家和評論家。1917(獲獎學金)~1921年在伊頓公學讀書,1922年到緬甸,擔任印度皇家警察。由於認識到英帝國的統治違反緬甸人民的意願,感到內疚,於1927年離開緬甸。他回到歐洲,自發地過著貧窮生活,根據生活經驗,他寫了《巴黎倫敦落魄記》(1933)。成為社會主義者。1936年去西班牙報導內戰,並留下來參加共和軍方面的民兵。他的戰爭經驗寫了《向加泰隆尼亞致敬》(1938),從此他一生畏懼共產主義。他的小說典型描寫具有敏感、良知和多愁善感的孤立個人對苦難和不公正的社會環境的不滿。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反俄諷刺寓言小說《動物農莊》(1945)和《一九八四》(1949),極權主義的反面烏托邦,給他同時代和後來的讀者廣泛的影響。他的散文也受到人們的讚賞。他死於肺病。」

    很久以前就看過《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這兩本現代經典小說,後者啟發很多人對獨裁的深刻省思,而主角老大哥以後在電影中到處變裝,包括才看過沒多久的電影《V怪客》。

但是印像裡卻不記得知道喬治‧奧威爾有這本《巴黎倫敦落魄記》,直到上周看到就買,還很快看了。譯者胡仁鵬的〈譯後記〉中提到,喬治‧奧威爾「他放下年薪好幾百英磅的工作不做,讓父母極度傷心失望,卻跑到英法兩國首都的最底層去幹那些又髒又累的體力活」。他相信這個前大英帝國駐緬甸皇家警察是「懷著一顆真誠的心投入到當時身處社會最底層的人群當中,以他一雙敏感而銳利的眼睛,去感同身受這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們的心。」所以這本書是奧威爾的「巴黎倫敦最底層的社會親身投入考察記」,所以寫來特別生活化有真實感,也許這段深刻的街頭人群體驗,累積出他後來描寫人心與社會及政府的糾葛如此的具普世人心感。

    江蘇人民出版社的書介是:「在這部描寫貧困生活的著名作品中,奧威爾向人們展示了貧窮的真正含義。主人公的霉運從所住的旅館被一個義大利人偷竊開始,當時口袋裏只剩下47法郎,這顯然已經非常不妙了,“即便不是赤貧,也處於赤貧的邊緣了”。聰明的讀者或許能夠猜測出,這必定是一個講述生活水準每況愈下的故事,可卻不曾料想,一開篇就會這般淒慘,不免要心生疑惑:後面尚有厚厚的幾百頁,居然真的能再窮下去嗎?究竟還要怎樣地存活?」沒錯,真得窮下去了,主人公開始過著幾乎無錢溫飽的日子,不時典當僅有衣物,直到無物可當,就這樣「披上破爛不堪的布片,混跡於小偷、騙子、流浪漢、洗碗工和臨時工的嘈雜人群中,出沒於污濁的生活環境,或者乾脆就直接去洗盤子,到處流浪乞討」。書中對當時巴黎最廉價旅館和倫敦的流浪漢收容所的描述,除了露宿接頭外,沒有更糟更髒更慘了。

看到這一般就容易想到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英國寫實小說家狄更斯寫得《塊肉餘生記》和《孤雛淚》,藉由小孩子來寫出倫敦底層社會的悲慘,喬治‧奧威爾則給了我們百年後的版本,而主角換成是年輕人。

我是在台大對面溫州街明目書店買的,不過看來誠品和博客來的網路書店也能買得到,當然是簡體字版的。

對了,比較「正式的」論述在書中只有幾頁有,不過在131頁的一段論述,可知他對語言文字學很有心得,這一段也深得我心:「比如,對一個倫敦人最有殺傷力的侮辱是『私生子』(bastard)--而就其含義而言幾乎沒有一點侮辱性可言。無論在倫敦還是巴黎,對女人的最大的侮辱是『母牛』(cow),可是這個詞兒幾乎可被認為是一種讚美,因為母牛是最受人喜愛的動物之一。很顯然,一個詞之所以帶有侮辱性,只是因為說它的人想侮辱人,和它在詞典裡的意義並無干係。語言,尤其是罵人的語言,只是依照人們的觀念存在著而已。」嗯!我就想到港片中很高竿的港罵,真文雅。我對人說「你的香蕉芭樂」,是在講水果啊,不是在罵人喔!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lee&aid=302856

 回應文章

雪梨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太一樣的差別
2006/06/08 13:14

在使用人的認知和約定俗成部份    杜部長是硬解不理的

字詞和符號的意義常是人給予的   猶如密碼般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