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24 02:58:36瀏覽3119|回應0|推薦14 | |
今天讀完洪三雄所寫的《烽火杜鵑城──七十年代台大學生運動》,應該台灣上世紀大概每個年代的在野歷史都有些概念了,我參與過的80年至今也夠了解了,這樣接續自己之前讀的幾本回憶錄後,可以再來讀些回憶錄了,想想,要有歷史的概念在回過頭來看回憶錄才能自己心中比較了然比較真切吧! 寫前想到,感謝政黨輪替後很多歷史事件檔案開始在公開和出版了,當然,如果出版所寫不實,自然要受公評,內行的可舉證反應吧! 把這本《烽火杜鵑城──七十年代台大學生運動》和《有愛無悔--保釣風雲與愛盟故事》相提並論剛剛好,七十年代和臺灣有關島內外最重要的歷史就是「保釣活動」,而前書從台大的「保釣活動」開始講起台灣的七十年代及其之後開始引發的演變,後書則從美國的「保釣活動」開始並述及此後產生最重要的「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的組織及其成員回台的參政生涯。 《烽火杜鵑城》作者洪三雄正是當年七十年代台大學生運動的學運領袖之一,他是台大法律系,他的戰場就是法學院學生代表聯合會(法代會),靠《台大法言》學校刊物發言爭取。其實書前一篇陳少廷先生的導論〈學運在臺灣民主運動中的角色〉把此書介紹得非常好,而且從1916年起被日本殖民後的台灣的相關重大反抗事件和國外重大歷史影響事件都精要條列說明,直寫到1991年,對了,這本書是自立晚報1993年9月出版的,相當好的一本歷史書,不過這篇導論有兩個重要事件年份寫錯,我查了資料也確認了,一是1946年(誤植為1936年)在東京澀谷日警毆打兩個台灣人致死的「澀谷事件」,二是台灣師院學生在宿舍被強行逮捕的「四.六」事件是發生在1949年(誤植為1946年)。陳少廷先生說:「三雄兄的這本書就是記述七0年代初期的台大學生運動,包括保釣運動、爭取言論暨學術自由、國會全面改選大辯論及民族主義論戰。」不過整個七0年代的學生運動也只在前五年,火過了頭,1974年發生了停收研究生、解聘教授的「台大哲學系事件」後,校園再度寧靜了,直到解嚴後的80年代學運再起。這本書收錄不少當年學運中的相關文件照片和文章,還蠻有意思的,看這本書也可知道為什麼陳鼓應的言論文章不容於當時的政府,也可以看到他對他認為的職業學生馮滬祥的批判,還有就是作者對當時畢聯會的趙少康所發表的立論文章的反反動。既然一本書講了幾乎5年的台大學生運動,有興趣的就請自行看書了解,不過這書應該絕版了吧! 洪三雄畢業後從商,移居美果,2004年回台入金融界,他在2004年9月回台時接受自由時報採訪,文稿中有「王曉波是大左派,滿腦子中國思想,然而無阻於他們成為至交。洪三雄很感慨的說,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多有此胸懷,懂得學習如何尊重、容忍與接納不同意見的心靈,『但是現在台灣政治上的敵對與批判,似乎都缺乏愛心與關懷,以致醜陋不堪』。」 《有愛無悔--保釣風雲與愛盟故事》是任孝琦女士以一年多的時間,勤讀資料和走訪相關人士所寫成,1997年由風雲時代出版。第一章〈風雲變色〉先介紹了70年代之前的台灣留學生在60年代美國所碰到情形,一是受到1960年世界各國開始與中華民國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在美見識到知識界的左傾思潮,還見識到學生運動、反越戰和黑人民權運動激烈的四處開展,因此在這一波美國學運中扮演急先鋒的柏克萊加大、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也就影響了當地在台灣留學生,成為往後台灣留學生70年代保釣等學運運動的美西、美東和美中的三個中心。 原來美國海外保釣運動還是受台灣去的一篇文章影響而起的。1970年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琉球行政權可望於1972年歸還日本」,這項偏袒的日本聲明後,日本外相就片面宣稱釣魚台領土屬於琉球也就是屬於日本,之後的9月1日《中國時報》記者宇業熒、姚琢奇、劉永寧、蔡篤盛四人乘船登釣魚台插上中華民國國旗,15日日本去拔旗,17日日本開始驅逐去釣魚台附近捕魚的台灣漁民。當時為台大哲學所就讀的王曉波與政治所的王順寫了一篇〈保衛釣於台〉,在11月號的《中華雜誌》刊出,文中引用羅家倫〈五四宣言〉中的名句:「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低頭。」此文引起內台灣人民國內外激憤的保釣運動,惟台灣當時島內是戒嚴管控,當時經濟發展又和美日糾葛,最後只有個1971年向美日駐台大使館的「六一七示威遊行」活動夠大,不若在美的的保釣運動風起雲湧。 1970年11月21日,在普林斯頓李德怡家,和胡卜凱、沈平、勞延柄、徐篤他們幾個在美組「大風社」出版社刊的讀書會成員,因看到《中華雜誌》上王曉波的文章,討論後開始用出了「保釣行動」。他們先是收集資料編印了本中英對照《釣於台事件須知》小冊,在普林斯頓大學先成立了保釣會,然後和全美各大學華人學生串連,決定並開展了在的1972年1月30日大遊行,在之前並透過當時在美由林孝信任負責人的《科學月刊》幫忙宣傳,因為當時《科學月刊》一向不談政治不碰黨派且全沒完善的聯絡網,它的「釣魚台專號」一經發出,回響意外之大。那一天,130,全美五大城紐約、華府、芝加哥、西雅圖、洛杉磯同步發動遊行,盛大成功。之後國民黨海工會開始介入,碰到政治敏感問題,突顯了「左、右」兩派的爭議,左派學生的激進引起國民黨的介入破壞,最後,就在當年410的再一次大遊行之後,這在美的「保釣行動」也就走到了死胡同了。而再來卻轉變成,學生對中華民國國事問題的議論,就如同當時在台大的爭言論自由和民主的學運般,當然,至此後左右派學生分裂了,釣運相當的是被激近左派學生引導了,活動向來是激進的引發情緒帶領,而親國民黨政府的學生開始另組社團反擊。而後來左派學生如郭松棻、劉大任等走向靠攏中國大陸,,雖然他們後來也被文革的真相而幻滅不左了;而親國民黨政府的右派學生的組織,演變成「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 《有愛無悔》和半部份就是講愛盟的成力,和及其在美力抗左派的比此文攻武鬥的來回。再來就是愛盟成員自1972年後開始回台,部份成員開始進入相關政府體制或外圍組織,開始了他們參與國內政治活動的發端。直到1991年愛盟二十周年的盟員大會還熱烈討論「反共愛國」議題,但到1996年3月中共以飛彈威脅台灣時,愛盟已經完全沒有回應了。本書就寫到此階段。而之後台灣的政治在統獨混亂討論中,看來十多年來,差不多快可以有些全民大部份的共識了。 前此提及引起美國保釣的胡卜凱先生,在第二次410大遊行就退出了,因為,他說像他這樣既反蔣又反中共的人只有退出一途了。左右都不是,當然很難作人吧,保釣25年後,胡卜凱寫下回憶文章,請參閱: http://www.fokas.com.tw/news2/newslist.php?id=16。也就是在這個網站上,有另外一篇鄭鴻生寫得〈臺灣學運論壇第二場:「現代化下的鄉愁」引言稿〉,講他參與到的台大學運,其文起「剛才林孝信討論了1970年代初的海外學生運動──留學生的保釣運動,我則以發生在1971至1973年間台大校園的學生運動參與者的身份發言。」鄭鴻生出版過一本《青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臺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聯經,2001/12),我一直覺得我有這本書和也讀過,一下子找不到,但寫出來當做看文的參考書目,另一本參考書目是王曉波的《尚未完成的歷史──保釣二十五年》(海峽學術,1996/10)。 若有空,讀書還是先簡單寫下心得好,我已經發現以前讀過不少好書,不復記憶,若像這樣心得寫一些,應該比較能留下紀錄吧!要正式改寫文章也有自己的想法資料可考。太好了,我念之的歷史書的心得都寫了吧!(下圖為翻拍於《烽火杜鵑城》一書上的1971年台灣保釣「六一七示威遊行」)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