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傅偉勳教授以其在美國教授相關「生死」這一課題十餘年的經驗,及其一場大病中「求生」的經驗,在台灣出版了《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開拓「生死學」這一重要智識在台灣的發展。
當年讀此書時,較為年少的心中,一直困惑於思索:人生在世,生命的價值為何?生活的意義又何在?有所思,更執著於追尋屬於自身的答案。
讀了此書,並沒有就給了自己一個明確的解答,但卻從傅教授的言論中有所悟得,那就是,體會到只困惑於問題中,是不會有出路的,要積極的用心生活,然後恆常的追尋,相信屬於自身的答案,有朝一日,會在心中肯定的響起。
正誠如傅教授所言,各人須依其價值觀,各憑造化,去追尋自身的終極意義,此書則是指引一條明路,讓我們去「正視」死亡這一個現實後,體認到活著自有其意義,只要活著,才能在「安身立命」的過程中,探索出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有此體認,堅定生活,讓心靈免受困惑之苦後,當能趨於平適,自在生活。
傅教授多次提及闡釋海德格那句「人是向死的存在」,用心思索,可以對死生大事有較坦然的釋懷,在生活中意外的面對到生死離別苦難,當能較為平常心的視待。
讀完此書,持續體悟得自書中「日日是好日」這一真諦,自我期許身體力行,要活得更積極,更有意義
(後記: 剛找到檔案,這書讀於1994年,寫於之後兩年內吧!這次的讀書體悟,關聯到後來養成堅定的用心讀書充實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