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僑報“25孝”張鳳 侍奉母病13載 談儒家差等之愛
2012/03/15 12:14:34瀏覽1444|回應48|推薦126

   “二十五孝”張鳳侍奉母病13載  談儒家差等之愛

    ~母逝一週年紀念    
                                 2012/2/25  僑報周末李強報導

登上美國世界日報部落格首頁
http://blog.worldjournal.com/pages/home
精采圖文和名家部落格

 

 

 

            健康時奉母旅遊中港臺美﹐有疾時晨昏喂食親侍並鼓勵3個兒女同往照料

 

不久前,記者在一个偶然的機會,讀到《人民文學》2001年第6期中,
中國報導文學名家陳祖芬的“貴人鄉里的小女生”文章中寫到:張鳳
母女偕同到了中國作家協會所安排的文學會議,這一路上所有的人都
來照顧老媽媽。“張鳳麼,被評為二十五孝,大家說。看來二十四孝
得加上一孝了:孝女張鳳。”


2012年2月初,記者在哈佛大學同張鳳女士就她過去十多年來
照料母親的體驗進行了訪談。多年來,名散文家張鳳亦文亦史的書寫
哈佛華人的思想,“文筆優美典雅,引領潮流又十分出眾” 還寫
張愛玲在哈佛等為大家所著稱。而她對患老年失憶症的母親十多
如一日的悉心照顧關愛,更是折射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幾年来,網絡上稱張鳳為孝女,也如她的文名一同揚名在外。


以其獨特的文學貢獻﹐張鳳曾與夏志清、余英時、孫康宜、張系國等
等位選入二十《世界(紀)華人學者散文大系》, 入選域外著名華文

女作家散文選集。哈佛英文報Resource採訪刊登、美國務院官方

網站中文網 ﹑北大新青年北大講座網頁 , 臺大圖書館網, 清華網,

北師大新聞在線   復旦中山等網頁報刊,  皆有評論和刊載。


張鳳告訴記者,她是從台灣來密歇根留學,1982年經康奈爾大學,
到哈佛大學。張鳳的丈夫黃紹光博士出任哈佛大學化學系核磁共振

實驗室主任,而張鳳與王德威,李歐梵 趙如蘭教授等主持有上百場哈佛
中國文化工作坊等演講會,  在燕京圖書館編目組曾工作25年。



張鳳只有一個弟弟,在德州的貝勒Baylor醫學院做教授。“我弟弟生化
研究上非常奮力,年近半百才結婚生子。母親一直跟著我,姐姐為弟弟
作犧牲,只有理所當然。” 父親張青陽1983年於張鳳親侍下辭世。


當記者問她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時,張鳳微笑地說:“我父母親拿中國
古典式教育培養我們,讓我們能堂堂正正地做中國人, 先把家裡的
老小照顧好,再去服務社會,修身齊家、為僑社和故鄉服務。
一節一節地推進,這也就是我聽杜維明教授所說而理解的

儒家差等之愛。”
                      


張鳳的記憶中,母親陳錦是位堅強能幹的女子。在她的
文章中,她寫到:“母親四川重慶海棠溪人,祖上泉州,
來歸張家六十餘年,相夫持家為傳統的母親。口傳閒談在
在皆有教誨,堅強不屈,極有主見,又善領導。年輕曾在
抗戰還鄉及渡海赴臺時兩番遠離我的父親,她卻能攜帶
九個箱子,指揮若定,帶領害病的好友常太太和她的嬰兒
,安抵目的地南京。所以他常被女婿笑稱為慈禧太后。”


最早發現母親失憶症的前兆,是1998年應中國作協邀請,到
泉州演講。“慶幸幾度回鄉演講帶著母親﹐有媽相伴的壯舉”
旅行演講過台灣,北京,天津,上海,蘇州與杭州及父系故鄉
平湖,母系祖鄉泉州,廣州,湄州, 武夷,  廈門, 香港,
 長江黃河全游到, 還被海內外文友寫著津津樂道。


回家後給母親做核磁共振檢查 , 診斷出病了。隨著病情的加重
,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冷熱水不分,很早就不認人。張鳳說:
“每天為媽媽洗臉、洗頭、洗澡、刷牙…夏志清教授稱許這                           

三洗一刷不易做得到,但是我覺得都是子女份內該做的。”


這13年來的艱辛和付出,只有張鳳自己最清楚。她在《一頭栽進哈佛》

序文寫到:“親侍母病多年,她近乎一歲至初生的記憶,為極易出危險

的老年失智症病人,長久親力侍病為媽媽漱洗,照料便溺起居,直到

入院,仍晨昏親自喂食侍奉。沉重之家累辛酸,令人可以病可以憂鬱

脆弱,身體危機屢現﹐ 健康和寫作夢想均搖搖欲墜 。”


隨著她緩緩地從母親病逝的陰影中走出來,張鳳表示將投入更多的

時間到寫作當中。在過去15年間,張鳳在海峽兩岸出版了6本書,

一本比一本深刻﹐引起很高的反響。張鳳對諸多讀者的支持和鼓勵

表示深切感謝。 現在,張鳳除通過連兩年獲台灣資訊策進會百傑獎

的聯合報網路城邦udn  ...等幾個博格和中港臺美博客讀者日日交流

之外,正在繼續寫《哈佛》系列另一本書。

 

延伸閱讀﹕

慈制 ~附母親與毛衣~追思母親 張鳳

 默哀  先慈与大地之母

太感激 ﹕真不敢當﹗

剛發現為善不為人知的慈心才女DonDong 的UDN部落格

從北美世界日報轉貼了此文﹕http://blog.udn.com/star99/6228244

麥芽糖的<孝>也引用 此文於

修煉城市
https://city.udn.com/3097/1133670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gphong&aid=6158129
 引用者清單(1)  
2012/03/17 09:11 【修練】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吳錡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想念
2012/03/19 13:09
回來看看好友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24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歡迎歸隊常常來

taipe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孝親楷模
2012/03/19 07:44

張鳳妳的孝心和孝行,實在令我敬佩

希望能感動天下更多的子女,父母在要多關心父母,多陪陪父母!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27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說得真對啊﹗還能常見您來真開心

淡水天元宮櫻花慢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年仍未過去
2012/03/18 21:30
最哀莫過於母親別去
張大學者25孝__這多出一孝甚是珍貴
自己事老伯母大人 叫女兒侍候觀望 身教之要
一年過去 相信妳心中的母親仍在 時時侍候他老人家
但願身子顧好以孝慈母心安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29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到底是醫生大哥﹐說著要點﹐最近正忙就醫﹐希望看好身體

山下阿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款代誌
2012/03/18 21:11

做十幾冬 ,實在不簡單 !!

人若有孝,就出好子孫。

(以上     用泉州話   寫的 !)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31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算半個泉州人吧﹐親不親故鄉人  

* 六月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佩服
2012/03/18 17:08

時下很多人以忙為藉口無法照顧年邁的父母親

然鳳妹也忙於工作忙於家庭蠟燭幾頭燒

卻從不因忙忽略對父母的照料才真令人佩服。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33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六月姐真了解我﹐ 生命蠟燭幾頭燒﹐氣息奄奄...

牧谷(Pokemon總動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華傳統倫理典範
2012/03/18 05:58
足堪我輩效法!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34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典雅的美言﹐過獎過獎﹗

洪明傑〔洪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十五孝
2012/03/17 08:46

 鳳姊的孝心

令人敬佩  值得大家學習  ^^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35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不敢不敢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3/17 06:27

孝心感人

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敬禮 !愛你喲!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43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難能可貴之事其實不少﹐..平常平常

^^亞莎崎|旅遊作家、專題講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敬意。
2012/03/17 02:58

~"~鳳姐姐堪稱現在青年表率。

雖然,時代一直在進步,但是,亞莎崎總是認為一些固有的美德仍須遵守與宣揚。

像您這樣的孝行,是應該宣揚,多多讓現在被科技轉動遺失的"真情"拾回人的心中。

孝,是為人之本啊!

難怪,鳳姐姐如此美麗,因為您的心發出的美更勝任何華服裝飾呀!

您的母親肯定因您而驕傲的。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22 02:45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鍥而不捨﹐心如平湖秋月...

behapp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現代人可以如此孝順的實在不多了
2012/03/16 22:35
自我檢討,努力學習.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2-03-16 23:29 回覆:
感謝來訪回應鼓勵﹗實在謙虛了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