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8/14 12:11:05瀏覽1325|回應25|推薦107 | |
引用劉俊教授~ [ 白先勇˙《父親與民國》˙南京]
白先勇教授與張鳳 劉俊教授與張鳳 (劉俊講評 楊際嵐主持 張鳳演講) 登上美國世界日報部落格首頁 7月9日在南京大方巷家中院子裡拍攝的全家福,拍照那天是 「七七抗戰第九周年紀念日」,也是「民國35年7月9日北伐 誓師二十周年紀念日」。這張照片,大概是幼年白先勇在南京 留下的第一個身影,也是白家的文武父子白崇禧和白先勇,在 同一個時空,與南京定格在一起。
23日至27日。這幾天,白先勇攜帶他剛剛在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社出版的《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卷名《父親與民國》 ,下卷名《台灣歲月》)來到南京,為舊都南京的熱心讀者 展示和解說父親的輝煌歷史和北伐抗戰的「武功」。
了一個簽名售書活動,當晚先鋒書店人頭攢動,南京人民以超常 的熱情迎接了白先勇和《父親與民國》的到來。著名作家章詒和 首先以同為民國著名人物後代和同為著名作家的身分,介紹了 白先勇的生平和創作,隨後白先勇以「民國與父親」為題,借助 影像資料,展現了他父親白崇禧將軍的生前勳業和身後哀榮。 1928年的龍潭戰役,在北伐戰爭史上「至為關鍵」,意義重大 ,它「扭轉乾坤」的作用,使「民國基業,由此戰以後真正鞏固」 。此役幸得白崇禧正確指揮,陸海軍協同作戰,終於將孫傳芳軍 全軍擊潰,大獲全勝!後來曾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譚延闓為此役特書 一聯贈白崇禧,讚揚他在這次戰役中的指揮才能和巨大影響: 「指揮能事迴天地,學語小兒知姓名」。
1937年7月7日,七七蘆溝橋事變,抗戰爆發。8月4日,蔣 介石派專機至桂林,將白崇禧接到南京。白崇禧到南京的第二天 ,日本各大報頭條登出「戰神蒞臨南京,中日大戰不可避免!」
一副向白崇禧致敬:「雷霆走精銳,行止關興衰」,並在聯中 題辭:「健生上將於二十六年八月飛寧遂定攻倭之局,舉國振奮 ,爭先效死,國之懦夫,倭之頑夫,突然失色,國魂既張,復興 有望,僖躍忭舞,聊抒豪情,抑天下之公言也」。 白崇禧將軍南京身影三:戰後還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6年5月30日, 國防最高委員會在南京作出決議:裁撤軍事委員會及一切軍事 機構,在行政院下設立國防部,掌管軍政軍令等事務。6月1日, 國防部正式成立,白崇禧任軍事委員會結束之後的首任國防部長 ,7月1日宣誓就職。 1948年4月,李宗仁參加副總統競選並獲勝。對於李宗仁競選 副總統一事,白崇禧從本意上講是不贊成的,因為他知道這將有損 蔣介石和桂系原本就脆弱的合作關係,「導致蔣與桂系的衝突」, 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基於和李宗仁多年的歷史淵源和革命感情, 他只好全力助選,他在南京梅園新村大悲巷雍園一號的公館,還成 了李宗仁在南京的競選總部。這次競選,李宗仁雖然勝利了,可是 桂系與蔣氏又再次交惡。為了防止李宗仁和白崇禧在「中央」 聯手,1948年6月,白崇禧被「外放」華中。白崇禧在南京的生活 ,就此中斷。
和白先勇這對文武父子在南京的再次聚合。2012年4月25日,由 白先勇催生的「白崇禧與近代中國圖片史料展」與「白崇禧學術座談 會」在「總統府」舉行,而舉辦「白崇禧學術座談會」的南京中國 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總統府)禮堂,正是當年蔣介石向白崇禧頒授 國防部長印信的所在。白崇禧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半個多世紀之後 「老五」白先勇在南京自己當年就任國防部長的地方,聚集學者對 他在民國史上的各項成就和歷史地位進行學術探討和公正評價, 大概會含笑九泉吧。
與南京的淵源,也構成了白氏文武父子南京身影的另一華章。
那時抗戰剛勝利,整個南京城都洋溢著一股劫後重生的興奮與喜悅 ,漁陽鼙鼓的隱患,遠離得很遠很遠。我們從重慶那個泥黃色的 山城驟然來到這六朝金粉的古都,到處的名勝古蹟,真是看得人 眼花繚亂。我永遠不會忘記爬到明孝陵那些龐然大物的石馬石象 背上那種亢奮之情,在雨花台上我挖掘到一枚脂胭血紅晶瑩剔透的 彩石,那塊帶著血痕的彩石,跟隨了我許多年,變成了我對南京 記憶的一件信物。那年父親率領我們全家到中山陵謁陵,爬上那 三百九十多級石階,是一個莊嚴的儀式。多年後,我才體會得到 父親當年謁陵,告慰國父在天之靈抗日勝利的心境。 石馬石象的龐大,雨花彩石的絢麗,還有聖誕晚會的歡樂:
帶著四哥跟我兩人赴宴,就是在這座「美齡宮」裡,客廳擠滿了 大人與小孩,到處大紅大綠,金銀紛飛,全是耶誕節的喜色。蔣 夫人與母親她們都是民初短襖長裙的打扮,可是蔣夫人宋美齡穿上 那一套黑緞子繡醉紅海棠花的衣裙,就是要比別人好看,因為她一舉 一動透露出來的雍容華貴,世人不及。小孩子那晚都興高采烈,因 為有層出不窮遊戲,四哥搶椅子得到冠軍,我記得他最後把另外一個 男孩用屁股一擠便贏得了獎品。那晚的高潮是聖誕老人分派禮物, 聖誕老公公好像是黃仁霖扮的,他背著一個大袋子出來,我們每個人 都分到一隻小紅袋的禮物。袋子裡有各色糖果,有的我從來沒見過。 那只紅布袋很可愛,後來就一直掛在房間裡裝東西。 作家白先勇的南京身影二:「遊園驚夢」 1987年3月,白先勇應邀到復旦大學任訪問學者,有南京之行。 在南京,他欣賞了崑曲青衣祭酒張繼青的拿手好戲「三夢」 (〈驚夢〉、〈尋夢〉、〈癡夢〉)。這次故都重遊,令白先勇 彷彿又回到了童年:
之不可測。白天我剛去遊過秦淮河、夫子廟,亦找到了當年以清唱 著名的得月台戲館…我又去了烏衣巷、桃葉渡,參觀了「桃花扇底 送南朝」李香君的故居媚香樓。重遊南京,就是要去尋找童年時代 的足跡。 幼年時白先勇曾「隨了父親登紫金山謁中山陵」,「三十九年後 重登中山陵,又值暮春,那天細雨霏霏,天色陰霾,因為右足痛風 ,一顛一拐,真是舉步維艱。蹭蹬到國父陵前,猛抬頭,看到國父 手書『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一陣悲痛,再也按捺不住,流下了 幾十年海外飄零的遊子淚」。 ~也就是1946年耶誕節母親帶「四哥」和白先勇參加宋美齡舉辦 聖誕「派對」的地方: 離開南京前夕,我宴請南京大學的幾位教授,也邀請了張繼青, 為了答謝她精采的演出。宴席我請南大代辦,他們卻偏偏選中了 「美齡宮」。「美齡宮」在南京東郊梅嶺林園路上,離中山陵 不遠,當年是蔣夫人宋美齡的別墅,現在開放,對外營業…我一邊 敬南大老先生們的酒,不禁感到時空徹底的錯亂,這幾十年的顛倒 把歷史的秩序全部打亂了。宴罷我們到樓上參觀,蔣夫人宋美齡的 臥室據說完全維持原狀,那一堂厚重的綠絨沙發仍舊是從前的擺設 ,可是主人不在,整座「美齡宮」都讓人感到一份人去樓空的靜悄 ,散著一股「宮花寂寞紅」的寥落。
的證實,是在南京的「園林」中,實地體驗「遊園驚夢」!到了 2005年,白先勇帶著他製作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作為南京 大學一百零三年校慶的重頭戲,真的來「遊園驚夢」了。 作家白先勇的南京身影三:書寫父親 為父親寫傳是白先勇多年的夙願,《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作為 《仰不愧天—白崇禧傳》的「前傳」,能在大陸順利出版,能來 南京引起轟動,令白先勇甚感欣慰。從此,白氏父子的「身影」, 除了在照片影像中同在之外,還將在作家兒子對將軍父親的傳記 書寫中,永遠並置。 白崇禧以自己的「勳猷」參與了民國歷史的書寫,白先勇則以 自己的作品將民國歷史又重新書寫了一遍──夏志清教授就說「 《台北人》甚至可以說是部民國史」。白先勇寫白崇禧,既是作家 兒子向將軍父親表達崇高的敬意,也是白先勇將父子兩代人以不同 的方式書寫的民國加以文學呈現。而南京,作為民國首都,就成了 白崇禧和白先勇這對文武父子「書寫」民國的聚焦點,並成為他們 文武父子身影並置的重要舞台~與此同時,他們文武父子並置的 「身影」,也將永遠銘刻在南京的歷史之中! 於是,白崇禧和白先勇這對文武父子,經由民國,經由影像、經 由文字,與民國首都南京,結下了永遠的不解之緣!(聯合報副刊) 劉俊教授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跨區域華文文學的多元審視》、《跨界整合~世界華文 文學綜論》等﹔兼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等 (曾為我作評的南京大學白先勇和北美華人文學專家劉俊教授﹐ 早有文字在本格文之中﹐是近年常在會議中一同研討的好友﹐ 特徵得本人同意引用其文﹐感謝他也感謝白老師多年的照應﹗) 右起樊洛平﹐張鳳﹐陸卓寧﹐劉俊﹐呂紅﹐林于弘 (此文亦然紀念抗日勝利日V-J Day) 白先勇老師﹕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