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03 09:47:01瀏覽3009|回應19|推薦147 | |
(上 圖 ﹕ 張鳳在北大的演講海報~三角地) ********* 格 文 推 薦 登 上 鳳 凰 博 報 ~ 首 頁~ 生 活 ********* 格 文 登上美國世界日報部落格首頁 精采圖文 和名家部落格引用轉貼﹕情系哈佛的女作家張鳳 by Xiao 見美國參考(http://www.america.gov/mgck/)網頁~ 美國國務院官方網站http://www.america.gov/的中文網, 博客“霧谷飛鴻”負責作者之一 Xiao, 2010-07-30文章: http://blogs.america.gov/mgck/2010/07/30/华人系列5/ ******************************************* 在美華人系列(5):情系哈佛的女作家張鳳 [ 十几年前我到哈佛訪學,有一天在燕京圖書館查資料,遇到 需要幫忙的地方,就問邊上一位女士,由此交談起來。當她知道我 來自中國大陸時,告訴我隔几天在趙如蘭教授家有個文化聚會 ,來自中港台的學者學生聚在一起探討文化思想話題,問我有 無興趣。我當然很願意參加,只是當時沒有車,不知如何去。 這位女士很熱心,說是可以安排車輛帶我去趙府。此後,我便 成了[劍橋新語]聚會的常客,而引我結識劍橋新語的聯絡人, 便是張鳳女士。 張鳳是活躍于北美的華裔女作家,她在哈佛燕京圖書館工作 二十多年,致力于弘揚推廣中華文化,得益于大波士頓地區 得天獨厚的人文環境,与杜維明、張光直、趙如蘭、余英時 、葉嘉瑩、夏志清、李歐梵、孫康宜、王德威﹐ 鄭培凱 等 著名華人學者常相往來,亦師亦友。她是哈佛中國文化 工作坊的負責人,也是北美華文作協紐英倫分會理事長 ,她以哈佛為基地,主持、組織、參与了上百場有關 中國文化的討論會。 這十多年她一口氣寫了六本有關哈佛的書:《哈佛心影錄》、 《哈佛哈佛》、《哈佛采微》、《哈佛緣》、《一頭栽進哈佛》 ...等。這些書在台灣、大陸出版後,深受歡迎,有的還成為 暢銷書,被譽為華文作家書寫哈佛第一人。陝西人民出版社 《域外著名華文女作家散文選集》、大象出版社《世界(紀) 華人學者散文大系》都收入她的書和散文。 張鳳生于台北近郊淡水,長于台北,祖籍浙江平湖。從小學 到中學,一路學業優秀,初中上的是名校北一女中分部,因為 成績好,便保送直升高中部。由于喜歡文學歷史,考入台灣 師範大學歷史系,在校時是模範生 ﹐ 獲學士學位。 七十年代中,在出國潮的帶動下來到美國,在密西根州立 大學讀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八十年代初搬到波士頓,夫君擔任哈佛NMR 實驗室主任,她到哈佛燕京圖書館工作,有二十多年。 張鳳學歷史出身,在圖書館工作,平時交的朋友又是研究 中國思想文化的大家,所以她對北美漢學的傳承、流派、人物 、特點了解十分透徹,她所寫的書及文章,對兩岸三地研究 海外漢學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她寫的戈鯤化、張愛玲在哈佛 的文章,彌補了有關研究的史料不足。原北大主管人文教學 的副校長、歷史系主任何芳川生前十分重視張鳳所做的工作 ,他的學生侯穎麗到哈佛留學后,找到張鳳告訴她這件 事,張鳳才知道還有這樣一位知音。 (張鳳在北大演講簽名售書) 這些年,大陸、台灣、香港的傳媒如聯合報、自由、中國時報 、僑報、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大公報、參考消息、文匯報、 讀書、新華文摘、文史哲、明報月刊、亞洲周刊、傳記文學、 聯合文學、(台灣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通訊等紛紛報道 張鳳的寫作經歷。 北京師範大新聞在線 稱贊她具有”歷史家天生的使命感,以獨特的經驗,擷取 題材和第一手資料,引領潮流又十分出眾。”"文筆深情綿邈﹐ 顯示出文學与歷史的雙重魅力,可誦可贊,…為歷史補白。” “北美第一部華人’學術因緣’,為文化中國招魂。”"作品 成功之處在于給人以歷史感、文化感、民族性。” 這些年張鳳多次往返台灣、大陸、香港,在中國社科院、 北大、復旦、清華、北師大、華師大、南大、浙大、台大、 中山、台灣師大、政大、新竹清華,台灣交大、東海、輔仁、 暨南、嶺南、浸會、香港中文大學以及作協等演講,介紹 北美漢學,尤其是漢學重鎮哈佛的人与事,很受聽眾歡迎。 她自己也開博,她的博客今夏獲台灣資策會第三屆文學藝術 類部落客(博客)百傑獎。 (在南京大學演講聽眾站立或沿階而坐) 張鳳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夫唱婦隨在哈佛多年,一女二男也 已長大成人,女兒紐約大學商學院畢業后留在紐約工作,大 兒子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只有小兒子在身邊,留波士頓 。 張鳳不僅推廣中華文化,也言傳身教,她的三個子女都 是在美國出生的所謂ABC,言行舉止完全美國化,但待人接物 還是十分”中化”。張鳳的母親已經九十歲,體弱多病十二年 ,常常需要人照看,這個責任自然就落在張鳳身上。看到母親 照顧外婆十分辛苦,幾個孩子都表示要為母親分憂。張鳳欣慰 地說,這幾個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他們還保留著中國文化的 優良傳統。 作家林徽音曾提到過:”我們的作品會不會長存下去,就看 它們會不會在那些我們從來不認識的人–我們作品的讀者,散 在各時、各處互不認識的孤單的人–的心里。” 有評論說張鳳的文字”全以書寫內涵受到兩岸各地學界或 知識界認識和完全不認識之人的重視。”對于一個以寫作為 己任的作家來說,我想這應該是最令人欣慰的了。] 延伸閱讀﹕ 購買張鳳著作請往各大書店和各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九歌出版社 下圖﹕張鳳演講現場 下下圖﹕張鳳与白先勇教授在復旦大學演講後合影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