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04 14:27:59瀏覽2420|回應13|推薦30 | |
兒子長期在太倉管工廠,這次回來過年,除了忙著跟他那些狐群狗黨敘舊之外,還嚷著要看場電影,於是我陪他去看了場「霍元甲」。
電影中的搏擊場面是經過套招的,比實際的對打當然華麗許多。這部電影中出現的武打場面,包括中國拳對中國拳、中國拳對西洋拳、花槍對花槍、大刀對大刀、西洋劍對中國劍、三節棍對東洋劍,堪稱洋洋大觀。武術指導袁和平是行家,招數之設計除了要符合暴力美學之外,還要看起來「合理」。不過,一般觀眾大都是「看熱鬧」,真正「看門道」還是比較少。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成功的部份是攝影,對打的精彩角度捕捉得很好,蘊造了很強的氣勢;剪輯則需加強,在招式銜接之間還是有許多破綻。這部電影表現的主題在「珍惜生命」,但著墨太多反而有點矯情,舉例來說,霍元甲在山區遇見紅粉知己月慈那段劇情,用插秧的比喻來強調主題有點多餘,應該模仿某部電影中史蒂芬席格受傷後在山區練功重新站起來的那段情節,描寫霍元甲練功兼「開悟」的過程,否則在山區兒女情長六、七年,如何重出江湖再戰?
也許你會問,拍電影歸拍電影,實際上有真正的「武功高手」存在嗎?當然有,民國初年在南京還舉辦過全國武術擂台賽,當年的規則也是打死人不償命,擂台賽的亞軍還隨政府遷台,在台灣教過功夫哩!中國有三樣東西外國人最佩服:一是道家哲學、一是中國料理、一是中國功夫。中國功夫為什麼厲害?因為有「內功」,否則以體型來講,西洋拳手都比中國人高出一個頭,而且一出拳往往有一、兩百磅的重量,一般人那經得起?唯有「內外兼修」的高手,藉用「氣」的力量,才有辦法與之對仗。至於內功的修練方法,目前在少林寺及黃河流域一帶的門派、武術學校還有在傳授,台灣也有一支,但因為太辛苦,練的人很少。
其實,在槍礮還沒有發明以前以前,學武和讀書同樣是搏得功名的正途,同樣可以拜將入相,「窮學文,富學武」,學武不但可以衛國,也可以保家。同時,在中國古代一個士子最高的標準是「允文允武」、「文武雙全」,要「上馬能彎弓射箭,下馬能提筆賦詩」,最典型的代表如岳飛。武夫不識斗大幾個字,當然是被恥笑的對象,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同樣不被鼓勵。君不見,孔子乃文人的代表,他腰間就要配把劍;關老爺乃武人的代表,他手上就要捧一本春秋?因此,歷朝以來,練武的人是很普遍的,同時由於專業、長期修練,自然可以達到很高境界。尤其數百年來北京一直是歷朝的首都,鄰近的河北、河南、山東都有大將重兵長期駐守,所以這幾省的武風也特別盛,武術高手當然也就不乏其人。 除了北部幾省之外,廣東的武風也很盛,最強的一支是詠春拳。李小龍有一個師弟姓馬,在廣東已經沒人可以教他,他聽說台灣有一個師父,於是到台灣來拜師。有一回,我和一個師兄與他喝茶聊天,話題當然不離武術,他一時聊得興起,拿起一條毛巾矇住眼睛,要我師兄出拳打他,我師兄的拳法也是非同小可,可是近身連出好幾拳,卻都被他聽風辨位架開,連他衣服的邊也沒沾上!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