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9/18 10:19:46瀏覽2305|回應12|推薦171 | |
翻譯行不行 偶然在電視上某年的環球小姐選美實況,來自七十九個國家的佳麗,共同角逐后冠.其實以往並不太注意選美消息,它就和奧斯卡金像獎一樣,對於我們是可望不可及.然而此次,有個有趣的部份,讓我有感而發,翻譯這種東西,真是很有趣,原本二個不相干的語言,透過翻譯,竟然有了關係. 翻譯有手譯和口譯,手譯靠的是文字的智慧,一部原文西洋著作,要讓一般人看得懂且要能體會文中詞彙的精美,就得仰賴翻譯,不僅要詞句需通順,譴詞用句也要符合意境.而口譯,個人覺得那是十分不容易的事,這考驗了口譯者對語言的熟稔度. 過去我所任職的公司,常常需要研修外國的資訊,由於全是外文,挺麻煩的,我們上級主管深諳人盡其用的道理,規定每人負責一篇翻譯,定期發表.雖然英文在中學教育階段是必修的科目,但時過經年,十成有八成還給了學校.突然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豆芽字,顯然見面不相識. 想起那時候,眾同仁上班比上學還認真,個個埋首苦翻,英文尚可的人,行雲流水,振筆疾書,頗令人眼紅.大部份的人衹好五路財神,各顯神通.有的是抱著字典,逐字逐句翻,不假修飾,讀起來真的比啃甘蔗皮還要生硬.有的人完全照字面上直譯,也不管文法、句型、時態,讓人摸不著邊際.某同仁很瀟灑,他僅憑認識的寥寥幾個字,就可以上下串連,自行編撰,連字典都省了. 這個翻譯工作,讓部門充滿積極奮鬥的氣氛,於是我們主管食髓知味,又召集全體,再來研翻日本相關文章.學了多年的英文都翻得人仰馬翻了,更何況是那進公司才接觸的日文.同仁們心中暗暗叫苦,卻不敢明目張揚,全體人員又在埋頭查字典,幸好,日文長得比豆芽字好看些,稍有中國書法的味道,有的還是漢字呢,但這也是最容易讓人跌進誤判的陷阱裡.日文裡許多漢字的意思和中文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一撇,例如日文的“勉強”就沒有勉強的涵意. 同仁們的日文幾乎都是半路出家,為了翻譯,真是“勉強”(用功)到了極點,每個人買了一堆文法書、外來語、字典等,甚至日文翻譯機都出籠.如此用功一陣後,居然翻出興趣,因為翻得對不對也無從求證,自然少有挫折感,開口亂說一通,也少得到糾正.是故有段日子,部們上下人人習慣溜日語,交流得不亦樂乎. 說到這裡,想起一件十分好笑的事.由於我們和日本有著技術及設計的交流,每年總有幾次日本特派專員來台專題研討.當然每次都會安排一位翻譯人員現場直譯.有一回,公司特地請了一位聽說精通日文的某單位主管來當翻譯,還大大地宣傳了一番.為了那一場研討發表,日本專員準備十分周詳,資料、幻燈片、簡報等,一應俱全.同仁們拭目以待,好奇他將帶來什麼樣新資訊. 那場發表會,公司十分慎重,場地佈置莊嚴隆重,會場裡坐滿了各級工程師、設計師及主管們.日本專員一上場,禮貌性地道個開場白,聽不懂他說什麼,反正不太重要.當他開始正式進入主題時,翻譯主管也站在一旁準備即時翻譯.日本專員架好了幻燈機、立好布幕,他放著第一張幻燈片時,打出來的是張新式廚房的照片,他用指揮棒,不斷地在影片上指來指去,配合著他的肢體及語言,足足講得大汗淋漓,有十五分鐘之久.不過,其間他曾數度停頓,似乎在等著翻譯人員適時插譯,但看那主管肅穆地無動於衷,他也就無可選擇繼續講完. 我們都很想知道這樣一個唱作俱佳的葫蘆裡,到底賣得什麼藥?每個人睜著大眼靜待翻譯主管的轉述.翻譯主管一看日本專員說完了,他緩步向前,鎮定地說“這個廚房是綠色,內部的擺設也都是綠色,就是要色彩統一”說畢,我們都傻眼了,日本專員更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他說了十五分鐘的話,竟然翻譯不到一分鐘就結束,連剛才東指西指的部份,也沒解釋半句. 接下來,日本專員還有數十張幻燈片要解說,每一張都是同樣的情形,不論他說得如何慷慨激昂,口沫橫飛,翻譯主管始終二眼發直,呆若木雞,總是一句帶過“這是一個紅色的碗”“這是藍色的茶杯”“白色的牆壁”,相信衹要不是重度眼疾者,不須懂日文也知道那是什麼.愈到後來,他的翻譯愈簡短,我們都快憋不住,肚裡的笑蟲早已淚流滿地.日本專員的敬業態度實在令人欽佩,縱然翻譯主管根本是自己胡謅,看圖說故事,他還是使盡全力,嘰哩呱啦,認真地講解不停. 那場發表會,除了看了一場笑劇以外,一無所獲.到底日本專員說了什麼,除了他,大概沒人知道. 這樣的翻譯,關起門在家裡笑笑,倒還無妨,若搬進國際大舞台,翻譯可不能鬧著玩.那年的環球小姐選美,最後階段要進行機智問答,為考量一些非英語系國家的佳麗,大會都有預備翻譯人員.當五個入圍者之一的西班牙小姐接受問答時,原本有翻譯在場,她卻堅持自己用英文回答,雖然講得很像走在崎嶇路上,有些不順,畢竟每字每句都出於她內心真切情感的表達,評審還是給予她很高的分數,觀眾也給她熱烈的掌聲. 翻譯首重原味重現,如何忠於原味,學問可大了,端看翻譯的功力.對於外文,吾非專業,不敢僭越,但平時還是不忘多讀多看多聽,萬一哪一天非得派上用場時,才不致於牛頭不對馬嘴,個人洋相出盡事小,笑壞人家肚腸,罪過矣! -稀客.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