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9 00:52:48瀏覽462|回應0|推薦9 | |
大乘金剛經(第九云) 第九云何為 四相 又問,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世尊曰:凡夫之人,認自四大[1]色身[2]是我,貪生怕死。名有我相。 心存增愛,意不均平,名有人相。 念念[3]常隨世心流轉,不求解脫,名有眾生相。 心識[4]不忘,業動常萌,不悟無生真空實性。常隨心境意識流動,名有壽者相。 菩薩之人,知身是幻,悟世無常,不惜身命,何況資財,但依大乘佛之教法,名無我相。 等觀眾生,皆如赤子[5],不擇冤[6]親,平等濟[7]度[8],名無人相。 於世間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續,名無眾生相。 明悟自己無生[9]實性[10],不隨心境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無壽者相。 有此四相,即名凡夫。無此四相,是名菩薩[11]。 元卜971219整理旁註 注釋: [1] 四大:指地、水、火、風,謂組成萬物、人身的基本元素。 [2] 色身:指肉體。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3] 念念:每一個動念。唐˙白居易˙贈草堂宗密上人詩:「吾師道與佛相應,念念無為法法能。」 [4] 識: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並起外,並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末那識是構成執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一切現象的主體。 [5] 赤子:此喻孩兒言。 [6] 冤:受到不明或被委屈稱為冤。 [7] 濟:救之或援之。 [8] 度:由此岸到彼岸。同「渡」。 [9] 無生:中論˙卷一:「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10] 實性:真誠不虛之性。 [11] 菩薩:名為覺性。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