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深淺入眼無
2012/03/04 23:44:27瀏覽111|回應0|推薦0

一本書的深淺與否,原因不少。

若從作者的部分來看:

作者的用字遣詞過於曲折,簡單的內容卻寫得異常複雜──若不是有意為之,就是作者自己也一知半解。

讀者的部分:

作者為了行文方便,使用該領域的專有詞彙,導致讀者(初學者)對書中的每個字明明都看得懂,組合起來後就有看沒有懂。或者是思維立論有別於尋常觀點,讓讀者的腦筋一時轉不過來。亦可能是用字遣詞太過平易通順,常令讀者輕忽。又或是,讀者抱持先入為主地觀點與要求來看一本書,要是所看非所欲,評價自然不會客氣了。

市面上有標榜「一本通」、「幾分鐘搞懂」的書籍,這近似於我常讀的「概論」或「入門」書。乍看這種書,似乎是針對初學者所寫,但是對非初學者來說,是否就受用不大?

深淺,是從比較中來;比較,容易產生孤立。因此,看待某一領域的某一本書,我傾向以「緣起」的觀點安放書的位置。

緣起,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彼此之間不是孤立,是動態地連結網絡關係。

套用到書的閱讀來說,此領域的每一本書都是你了解同領域其他書的「資糧」。讀了甲,你有更了解乙的可能;讀了乙,再回過來讀甲,「了解」又會多一點深化。

你所「了解的」是甲也是乙,更是在甲、乙之外,這一領域的廣大樣貌。能不能將此了解,由博返約,以線索串聯綱要核心,然後平易寫出,要而不繁?

這叫大家小書,是一種功力。

入門、概論類的書籍,可以很好寫也可以很難寫,至於我這樣地未入門者,看別人怎麼寫就好了!不過一本書是深是淺,請由他人去論,只要冷暖自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151151&aid=61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