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4 20:59:17瀏覽240|回應0|推薦0 | |
「如果這裡的冬天不那麼冷,夏天不這麼熱,水質不要太差,物價不要太高,又沒有如此多的老鼠、蜈蚣、蟑螂、蟾蜍、蚊子、蒼蠅,這會是一個好地方。」某天,我站哨的時候,望著從荒莽低矮的灌木叢中裸露出岩層的蓮花園山,對學弟這麼說。 聽起來很糟糕的樣子?但是,自己卻甘之如飴地享受著這裡單調到近乎單純的日子。 第一次從另一個角度欣賞臺灣這塊土地,是在登上停泊基隆港的合富輪的時候。閃閃熠熠的燈光,輝映晃漾釉綠濃稠的大海,船的一側是熱鬧繁華充滿生氣地侷促夜景,另一側是沉沉的暗溟,無邊無際。 引擎轟轟低鳴的運轉,混著油煙氣味周遍全船上下,微微地震動感始終不散。稍後,船即將駛離,我想多看幾眼這塊土地,但是之後會如何?未來,總讓人難以預料。 船漸入外海,風浪開始增大。如此晃盪的夜晚,眾人都早早上床,任由浪搖船擺。此刻的統艙裡是異樣地靜謐,昏白的日光燈,細細點撥開這一股氣息。睡在統艙上層的我,聽著不知是何人的行李,正隨海浪翻騰起伏,溜在無聲的地板上,忽來忽去時近時遠,身軀跟著一夜簸揚。 一早,已可看到不知名的島嶼──說是島嶼,卻更像是突出海面的一大塊岩石。海如黃濁泥流,天下著雨,濕濕冷冷,這樣的天氣像是台北,只是濕冷更甚,陌生更增。 船停靠南竿。由甲板望下,碼頭正卸載貨物。簡潔的建物,零散島上,初次相見,是別成一格的風貌,或許我該感到新鮮,但是更多得卻是未知感充斥。 中午時分,抵達東引。如同候鳥遷移漂泊的旅程,終點往往又是起點,每一處都是暫時的停靠,終究是過客,而這裡,是我現在的起點。 斜打的雨,替中柱港的色調抹上溼潤蒼茫。不同的是,這裡的海,顏色是如此碧綠,擊向岸邊不時泛起青翠白沫,有別於接近南竿前的那一段黃濁,有一點清新在這裡蔓延。 幾天後,我被分發到了西引。 東、西引之間的海,彷彿是一水之隔的距離,而中柱島置身於二島之間,以長堤連接彼此。走過幾百公尺的距離,可以從此岸到達彼岸,差點讓人忘了原先這是二座分隔的島嶼。東、西引島的經濟,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著駐軍維持,偶爾能聽見,有人是從臺灣來這裡工作賺錢的消息! 看來軍人在保家衛國之餘,活絡了當地的經濟。 受限於軍人的身分,雖然在島上住了好一段時間,足跡所到之處仍然有限;特別是這二座島的大小,只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就可以走完的情況下...... 於是,每一次的出差公務,是自己觀賞島上風光的機會,哪怕是一段一段,拼拼湊湊亦能令人浮現出一個對於東、西引島的大略印象。 西引島最熱鬧的地方,大概是文康中心附近,有幾戶人家的聚居地。一旦入了夜,有別於東引島的路燈照耀,西引島總是闃暗無光,而這構成適合觀星的無光害條件。 島上軍人放假的消閒去處,總在東引島的樂華、中柳村。一下船,從中柱港沿著西側的岸邊走,欲往樂華、中柳,若從地圖看,精誠門的階梯是必經之地。但是,島上多得是交錯縱橫的小道暗巷,會行走在顯眼道路的軍人,其實是少數。 我常佩服學長學弟們,為何有辦法在一處小地方的幾間網咖,窩上大半假日。或許除了自然風光,他們需要一點人為的娛樂方式,好排遣外島的日子。反過來說,他們也難理解每次放假我總選擇待在陣地,閱讀或看風景,足不出戶的心態。 東、西引島裸露的花崗岩,是灰白地色塊,叢生的五節芒、散落的芙蓉、海金沙、瓊麻、日本前胡,點綴其中,搭配著海天一色萬里一空地蔚藍,或是入夜時,天頂所湧現的繽紛星空。每天的日子,如此景致是生活中寧靜的存在。 這常令人生起時間於此停止的感受。 退伍前,終有機會放膽漫步,一路從西引走到燈塔。 接近燈塔的道路,底下挨著大海,遠目難極的海平線在俯視下,是弧狀地曲線感,濤聲伴著萬頃白花浪,閃現耀眼茫茫的藍光,難辨東西。 一望無際,化作一片空白。 活著,在這裡是一件很純粹的事,單純到看似單調,而未知的未來,已消散無蹤。至於生活所帶來的諸多不便,留下甘之如飴地說嘴的作用了。 這是〈哪復計東西〉的另一版本。 從友人寄來的明信片來看,西引島多了一個景點:「國之北疆。」這是舊地圖所沒有的!看來觀光的開放對此景點的誕生起到不小的作用。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