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發揚少林武功
2010/06/15 02:50:53瀏覽702|回應0|推薦0

這次要寫的文章是作為腦蟲以新儒家觀點討論思想史的其中一段引言。在一段時間之後,腦蟲預計將討論兩位十七世紀在東亞地區推動宗教改革的實踐者,以及東亞地區武俠文化的其中一部份源流線索,在此之前於焉以這種文章標題先提出腦蟲這一系列探討的目的。

周星馳先生主演的電影《少林足球》當中,曾經有兩次以「金剛腿」五師弟向「鐵頭功」大師兄建言的形式提到今天要談的標題。而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在該電影的劇情設定當中,六位師兄弟在學藝之後,是流落民間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的狀況,該片對這狀況的著墨佔據了電影的前三分之一。即便是學習太極拳的阿梅,也以早餐店饅頭和麵人的街頭職業來表現,充分展現了在二戰之後,陸港臺各自都慢慢摸索走向現代化社會的狀況下,東亞社會的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卑微的狀況。

這可以用腦蟲在某次選戰中看見的一個小故事來對照:

話說某日陽光的午後,一位年事已長的女士到了競選服務處,用當地的母語/鄉土語言發音,向接待人員說:「(臺灣)不能沒有某某在野黨。」她不急不徐地,用很細小低沉的聲音說完這句話後就轉身離開,也沒接受茶水招待,快步地跑遠了。

腦蟲目睹這一幕的發生時,首先訝異於這位看起來年過耄耋的老太太竟然腿腳如此靈便,可以連拐杖都沒拿就如此快地跑動。然後思索她為何要到不同立場的團體裡發表這樣的觀點。因為在她跑開之後,服務處裡一時之間大家都覺得挺有趣,怎麼會有這麼精力旺盛的老太太,可見得臺灣的醫藥健康服務、本鄉鎮的水土氣候等等條件都作得不錯,才能讓老太太健康生活,甚至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

而選舉期間正好有個議題--縣政府招商的成果,有一部份的計劃正好是要在本鄉鎮的某些農業土地上設立某高科技產業的工廠,而某些人對土地收購的價格不滿意等等狀況。甚至在野黨的候選人還攻擊競選連任的縣長,污蔑其與砂石業勾結。這裡說到的「污蔑」兩字不是政治立場的問題,而是因為該指控確實不符合事實。

這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比--在先生的電影當中,「鐵布衫」與「擒拿手」兩位師兄都希望自己能在高科技產業的脈動中討口飯吃;而我們小鎮上的老太太似乎不太願意看見年輕一代可以就近找到工作,反而希望他們繼續背井離鄉去打工。

在電影中,雖然幾位師兄弟付出了不少血汗代價,總算贏得了一座足球獎盃,還有新聞媒體的持續關注。似乎電影的結論是--東亞社會的現代化(也許周先生是特指港臺這樣地小人稠沒資源的社會狀況)可以跳過第二產業的發展,直接進入後工業時代的社會一樣。但對比到現實生活當中,首先是一位大企業家最近藉機表達了「臺灣不能沒有製造業」的觀點,還有可以對比到腦蟲接下來要說的另一個小故事:

在某次競選時,有天在服務處門口看見一位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手裡捧著一只鐵盒,向服務人員尋求募捐。腦蟲當時值班,上前一問,才知道這位先生當時是為了在某鄉鎮處,有些人要興建某某神衹的「某某宮」而向社會大眾尋求資助。

但是腦蟲無法作主,請示過服務處的負責人後,由會計處拿出兩千元作為捐款交給那位先生。而他拿出收據本來開了一聯給本服務處作為費用核銷之憑證,還說「某某神明會保佑你的。」之後便轉身離去。

其實這種狀況在腦蟲的經驗中約有三到四次。在第一次發生時,服務處裡的長輩告訴腦蟲,有些時候,這種募捐是個人討生活的手段,並不是真的有那麼多虔誠的人願意為神明四處奔波,也許是子女的學費繳不出來而出此下策。

腦蟲要特別註明--那位長輩的意思是說,這種狀況不能一竿子打翻地判定是騙局,但是所謂「M型社會」的出現使得人們有時候竟然變得如此不擇手段也是有可能的。

腦蟲在那位先生離去時百感交集--看他衣服都由褲襠裡跑出來了,一定是跑得很累;身上一股很重的味道,不知道四處奔波幾天幾夜了。即便真的是迫於生計,那衣食無憂的我們或許也不必那麼計較背後的真相了吧。

但是,看到本地的廟宇似乎沒有類似的籌款難題,也讓腦蟲不禁思考:同樣是對神明的虔信,為何大家的發展狀況會有如此差別?如果能夠假設--某位信徒體面地以建設公司老板的實業身份,依照法律流程在當地募款,本人也帶頭樂捐,難道不比這樣四處奔波好嗎?

想想當初在第二世紀晚期時,五斗米道在巴蜀,是以亂世時救濟貧民的社會互助形式出現的,雖說傳統往往將「鬼道」看成不登大雅之堂。但張道陵、魏伯陽、郭樸、葛洪、寇謙之、陳摶、張紫陽、王重陽、丘處機等等道教不同派別的先賢如果看見當代的民間信仰被如此利用,會不會感慨萬千呢?

在《少林足球》當中,金剛腿與太極拳的組合最終突破了科技與政治力量的組合,贏得了體育上的勝利。但是這對比到現實社會上,武術除了被當成表演藝術或電玩遊戲裡的噱頭、東方式獵奇之外,能否有一天,相關知識真的在(特別是職業體育)訓練與醫療的層面真正為運動員服務,創造產值呢?傳統信仰一直以來都被看成與科學技術形成對立拉鋸,今後也許正需要社會輿論在這方面的轉變

不妨在上述奇想還沒成真之前,先將焦點拉回那位希望小鎮保持寧靜的阿婆身上。也許如她所願,終其天年之時,小鎮仍然只專注於農業、觀光的產值。但即便如此,科技發展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每個人的生活。腦蟲寫作本文的時候,正好是光電廠商展覽期間,某些產品發展的趨勢讓我們看到--未來水果銷售廣告或甚至是選舉廣告的大看板有可能到了某個時代以後,就再也不是以往熟悉的木板或塑膠帆布了。即便阿婆不想與科學技術扯上關係,它仍然會主動找上我們每個人。所以人們都有義務面對這樣的選擇──到底我們想要臺灣的企業,用自主知識產權生產看板,或者付給國際企業授權金生產看板;我們到底是要自己主動改變自己,還是像北朝鮮或非洲國家一樣等待外國資本家來改變我們

或許這離「如何發揚少林武功」的標題有點遠了。但是腦蟲想要強調的是,即便是想要保護傳統價值的人也必須看到這個世界的飛速變化。如果真想要實踐自己的信仰,也許先得適應世界的變化。或許這是達摩祖師或王重陽真人在歷史上、經文裡(或者即便在金庸小說裡)也沒有說出來的話。又或者他們都已經說到這層意思,但後世人們卻沒聽懂這層意思,這就有待來者繼續探討了。

而事情到了這個層面,即使是有一對到了八十歲還很健康的膝蓋-能夠不向專制者屈服-也還是不夠的。可是我們到底還缺少什麼呢?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