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丸子開班會
2008/09/20 15:10:43瀏覽733|回應0|推薦0

首先,腦蟲要回到幾年前課堂上發生過的一件小事情,來開啟這個話題。

在學期之初,也就是大約十月的時候,一次演說訓練的課堂上,老師要進行分組討論,於是便指定同學們的組別。但是某位Z同學執意要與某位C同學同組,不滿意老師的劃分,便要求大家「投票」決定組別。

當然,由於Z同學沒有直接了當地說出自己的願望,其實也沒有什麼不正當的。課堂被拖延了半小時還沒開始,大家還在為分組的問題吵個不停。最後還是其他同學出聲,要Z同學在老師分完組後再去調換,這才解決。

同學們爭吵不休的時候,我們那位在美國當過記者的B老師此時有點挫折,語氣有點沉重地說了這麼一句話。

“Democracy is slow and painful.”

當時其他同學似乎沒什麼反應,腦蟲卻默默地受到震撼,一直把這句話記著。

回看整件事,到了三年級,B老師已經上過我們好幾堂課,其實也曉得哪些人和哪些人總是一掛,她的用意只是希望大家能偶爾接收不同的意見,所以才由她指定分組。

Z同學似乎並不這麼想,但她的意願也沒有什麼不正當。老實說,腦蟲平常就和Z同學本人沒有往來,倒是寧願她和自己那一掛人在旁邊玩得好好的,別來腦蟲這裡叨擾。老實說,腦蟲認為,某些時候,人際關係不能勉強。腦蟲和Z同學的契合度趨近於零,就是這種例子。

可以看見,雙方意見的角力當中,並非一正一邪,大多數人因此並不踴躍介入;事實上兩種主張也並非互不相容,就像後來某些同學提出的意見那樣,可以在老師分完之後,想調換組別的人再私下協商。如此,老師為多數同學的設想,和少數同學的偏好都可以達成。

整件事的結果是,到了第一節課敲鐘時才真正解決。當然,腦蟲認為,並不是投票沒用,解決不了問題,而是在那種狀況下本來就適合協商。如果我們選錯工具處理問題,很可能就導致公眾的事情停擺。

也就是說,在整個事件當中,並非民主政治本身沒有效率。是人們在體制中的一舉一動決定該體制的表現如何。

 

回到文章的標題,話說電視卡通《櫻桃小丸子》有一集說到三年四班開班會決定午餐要怎麼吃法。

同學們大家平常在家吃米,都想在學校裡換換口味,但是,到底是炒麵麵包還是咖哩麵包?在表決中,炒麵麵包以微弱的優勢勝出。此時,卻有同學提出,用炸小麵包配咖哩的主意。這個主張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特別是在剛剛的表決中敗下陣來的那些同學。但是,由於這個吃不同種類麵包的意見一提出,勢必否定了前面的表決結果,還違反了議事規則。當初投票勝出的人也開始不服氣了,整個班級陷入一片爭吵。導師在旁邊依然作壁上觀,等著孩子們自己解決。

整個半小時的故事很像一齣小小的鬧劇。當然,小學生開班會練習決定公眾事務有沒有意義呢?這不是腦蟲一個人說了算的。大家不妨回憶自己少年時的班會吧。

腦蟲本人之所以會把「開班會」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提出來,就是因為在求學生涯中的班會上,感覺到公眾共識形成的困難。腦蟲還是高中生時,連導師都認為,應該全班帶出去,找其他學校聯誼(當然,是找異性的學校或班級),可是這個班級一直沒有在這個議題上形成共識。事實上,根據腦蟲的回憶,學校裡大多數的班級都類似我們班這樣的一盤散沙。中午吃飯時,全班訂一家便當,值日生出來抬便當的班級都已經屈指可數,更別提是全班一起出去和不認識的異性郊遊了。也就這樣,號稱「學風自由」的第一志願學校的學生在每天上課到中午吃飯時,爬牆的爬牆,和教官有關係的就直接走校門,午餐在校內用餐的禁令根本形同虛設。到了放學後,同學們因為到同一家撞球店打球,或在同一家補習班上課而變得親密。

以上是三個班會場景,有著各種不同的意見分歧。各位覺得如何呢?腦蟲不是要討論中國能不能實施,或中國人究竟適不適合所謂的「民主」政治,而是僅僅為了這個小小疑惑:我們究竟是要允許不同意見呢?還是只能有一種意見呢?大家也想一想吧。當然,這種事情想完了,是不必在「班會」上發表出來的。

應該有人收集這類小故事,然後寫出一連串寓言。也許比不上《韓非子》吧,可是對這個社會應該很有意義。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erebrate&aid=223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