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輕裝上路,與世隔離一段時日,你想帶上哪兩樣寶貝?— UDN部落格拉拉手
2020/08/30 20:54:25瀏覽1936|回應4|推薦66

引用文章:

輕裝上路,與世隔離一段時日,你想帶上哪兩樣寶貝?— UDN部落格拉拉手

 

感謝 Siena 格友來拉手,如果無法帶上裝有許多有聲書的筆電,我想要攜帶兩本截然不同的紙本書;第一本書稍有透露內容,第二本書則因為才開始讀,因此寫得長短不一,請別介意 ~~~

 

第一本是 “When breath becomes air,是一位年輕神經外科住院醫生的回憶錄。這本書是原本計畫學醫的小兒子 Ed 介紹我看的;它是一本篇幅不長、但讀來不免掩卷嘆息、可能會因而讀很久的小書。

 

回憶錄的啟始,是這位準醫生 Paul 在駐院訓練的最後一年,歷經難以解釋的胸背部疼痛並暴瘦,而在 2013 五月診斷出第三期肺癌。當他確診之後,開始在各大報發表罹病後的一些想法,並著手書寫回憶錄(當時還只是自傳)。當這本書在 2016 年一月出版時,Paul 已經因為不敵第四期肺癌,在 2015 年三月離開人世,得年 37 歲。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作者以第一人稱平穩地敘述罹病前後發生的事實,例如 Paul 在發現身體警訊之後立即檢查但不巧未發現罹癌;確診後經標靶治療身體好轉,之後繼續駐院並獲得學位;2014  6 月再度檢查出腫瘤以致於無法參加畢典;月和妻子 Lucy 共同迎接女兒誕生;之後積極進行化療卻無法改善病情等等、、、作者並未怨天尤人,但他起起伏伏的遭遇,讀來令人揪心。

 

Paul  Lucy 均學醫,因此和一般人不同,他在確診之後直接考量 options(包括治療方式以及是否應考慮或避免生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剛開始 Paul 感覺身體不適並自述不像以往的自己,Lucy抱怨他情感上對她疏離而想暫時搬離兩人的住所;後來才知道是因為 Paul 不想在確診之前讓 Lucy 憂心 ~~~ Lucy 在知道他的病情之後,堅定地說出 “I will never leave you…”;不論在任何的文化之下,這都不容易。

 

Paul 後期病情進展快速,即使他們夫妻在國際知名的美國醫院受訓,Paul 還是在工作的醫院病房走完最後一程;妻子不得不代他完成這本書的終章。記得我看到她的溫和緬懷先生的感言,終於忍不住難過啜泣、、、哭

 

目前這本書在 NZ,希望下次去探訪孩子們時能夠再讀一次。疫情如此險峻,仍能每週跟孩子們 Skype talk, 已經難能可貴。錄取 Ed 的美國某大學即將開學,他也開始跟指導教授著手進行研究。Ed 因為 NZ 封城心情較為浮躁,覺得研究效率低落難免煩惱;但因為 NZ Covid cases 較少,我和先生反倒覺得比較安心 ~~~ 閃

 

我想要帶的第二本書,是「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這本書是一位工作上偶有交集的長官,因為高昇離開原有職位前,送給我和其他同仁的書。雖然工作之餘,我自己傾向選擇比較「刺激」,例如偵探小說之類的書籍,很少選擇哲學類的書籍來讀;沒想到開始讀這本書之後,頗感相見恨晚。

 

這本書用生活化的例子闡釋斯多噶學派的理性思考哲學,每天看一篇短文,感覺好像經過 meditate 一樣,心情相當平靜。書首用三句話點出這個學派的重心:「放下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物,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才能把人生過好」。這樣的宗旨聽來容易,但生活中各項事件不如己意、紛至沓來,要能夠理性地面對而非讓「貪、嗔、癡」等情緒掌控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讀這本書時,常覺得「咦我也是這樣想的、原來跟古代的哲學家有共鳴」~~~ 得意之餘也更覺有趣。得意

 

先生退休之後,有段時間感覺自己被一位老朋友利用。從我旁觀的立場來看,覺得這位朋友向來不太尊重先生。在他們幾十年的情誼中,這位朋友可說是凡有好康的活動都會想到先生,但前者事業頗有成就,有時態度難免高傲,或是建議/指揮先生幫他做事。朋友得知先生退休,對他更加頤指氣使,讓先生非常難過。一直到讀完此書,先生終於下定決心疏遠這位朋友,可說是意外的收穫 ~~~ 微笑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elinetl65&aid=149883366

 回應文章

黃彥琳~~半夜訪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9/01 23:36

謝謝介紹兩本好書,特別是第二本~~
很適合喜歡鑽牛角尖的人。
其實那也是教人正確的生活態度, 凡事豁達!
「先安頓好自己的心」,
也就是先安頓好自己的生活態度,是不是?

淺見得意


Celine_公私兩忙暫離(celinetl65) 於 2020-09-02 17:27 回覆:

謝謝彥琳喜歡我介紹的書籍 ~~~ 足感心耶

我很少閱讀哲學書籍,因這本書僅要求讀者每天讀一篇短文,反而能慢慢咀嚼作者深意(說真的讀多篇也無法消化,反而會覺得知易行難想要放棄 ~~~ 三條線


Sien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31 17:11

感謝發文~

這兩本書,讓妳感到念念不忘,「想帶著走」一定有其引人入勝之處。

第一本這位準醫師Paul,當癌症親臨其身,他以畢生之知性,理性與感性,寫下他與頑強癌細胞奮戰和生命交織的日子,標靶治療,人生的成就與失落,悲鬱和喜樂,夫妻之情,是否該有小孩等等?我也看過兩本這類的書,一本是李開復先生的「我修的死亡學分」,另一本是和信醫院骨科大夫的罹癌後痊癒,再執業的日記,都很深刻,可以找來讀。

的確,我們的心比醫學更準確,它比科學診斷更早告訴我們自己病了,性情也會變得焦躁不安,周圍人也會有所感覺。

我一向比較喜歡哲學的書,這次特別拉妳的手,因為我一直都很佩服妳「全力以赴,正面直決」的勇氣;而我是一個膽怯的人,總是先預想困難和痛苦,想辦法迂迴度過。這很有趣,也從妳喜歡的運動是Zumba,而我是Yoga而看出端倪。  

成就高的人,喜歡對所謂「給予機會」的同輩頤指氣使,這也算得上「霸凌」。

這兒分享李開復先生他在書中特別感謝鄭慧正醫師的「八十分健康管理法則」

Celine_公私兩忙暫離(celinetl65) 於 2020-09-01 18:39 回覆:

Dear Siena, 謝謝您來拉手,原本我就想寫一些簡單的書評,藉機發文湊湊熱鬧 ~~~ 奸笑

這兩本書之所以可貴,部份因為它們乃經由小兒/長官介紹,是我自己不可能選讀的書籍,卻深得我心 ~~~

您形容我處事「正面直決」相當貼切 ~~~ 不過那也是因為我向來 naive, 沒有預想到下一步的結果就是、、、面對人生功課就只好全力以赴啦(傻人有傻福?微笑

感謝分享鄭醫師的健康管理法則。我目前正在學習 Pilates 以改善背痛問題;此種運動雖不像 Yoga 亦強調精神層面,但每天為了自己規律運動,似乎也頗有禪意 ~~~ 閃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31 15:28

到了一定年紀,對於人際關係更知取捨。

如果覺得跟某人相處不是那麼對味舒服,

那就遠離,不要為難自己~~~

Celine_公私兩忙暫離(celinetl65) 於 2020-09-01 14:56 回覆:

謝謝您的迴響,照說年紀漸長、愈無掛礙才是。微笑

先生朋友不算多;認識這位朋友將近 40 年,有不少共同的回憶。個人覺得先生一直視這位朋友為兄長,先生的個性/心靈隨著年紀成熟/成長許多,對方則無太大改變。因為這樣,兩個人遲早會分道揚鑣呢 ~~~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31 08:06
第一本書我也很喜歡,這兩本都非常值得一讀,算是身心的修養。
Celine_公私兩忙暫離(celinetl65) 於 2020-09-01 14:41 回覆:

謝謝您欣賞我推薦的書籍 ~~~ 足感心耶

拜讀您的格文,發現您的音樂造詣甚豐呢。我原本要主修音樂但後來放棄;想想每天要練習幾小時樂器,只怕最愛變成最礙。幸好,現在聽音樂仍是很享受的嗜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