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聊齋 ‧ 瑞雲》的文化語碼分析
2013/11/09 23:30:25瀏覽3330|回應0|推薦23

一、前言

蒲松齡(1640-1715)《聊齋志異》是中國承繼六朝志怪、唐代傳奇的短篇文言小說,其中有著豐富的幻想、奇炫的幻化,在幽冥之域中,反映現實,在幻妙之筆下,呈現生活,內容豐富而深湛,包括對社會黑暗和腐敗政治的刻畫和揭露,對青年男女在愛情、婚姻上的追求與反抗,構成了這部小說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主題。全書十二卷,共四百九十一篇,附錄九篇,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描寫愛情婚姻的作品,它們在蒲松齡的筆下,委婉曲折、動人心魄,是全書最精采的部分,且以記述人神、人鬼、人怪之間的戀愛故事而聞名於世,然某些比較著名的作品裡,並沒有神仙狐鬼精魅出場,其主角只是社會上的普通人,例如〈阿寶〉、〈細侯〉、〈瑞雲〉……等即是,和那些寫神仙狐鬼精魅的傑作一樣,它們也散發藝術的迷人光彩。安國梁《聊齋釋真》指出,蒲松齡以生花妙筆,描繪了他那時代的婚戀百態,且這一類愛情題材小說,直追唐傳奇〈離魂記〉、元雜劇《西廂記》之類膾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於開創更高的境界。本文試以西方結構主義的文學批評方法,針對《聊齋‧瑞雲》《聊齋志異》卷十一篇的文化語碼,深入分析,尋求蘊含其間的意義。

二、《聊齋‧瑞雲》情節概述

《聊齋‧瑞雲》全篇共分七段,故事情節概述如下:

首段:杭州名妓瑞雲年十四,正值花樣年華,其母蔡媼要瑞雲開始接客。才姿惠麗的瑞雲表示,身價由母決定,但希望自己能夠保留選擇初夜男子的權利,此獲蔡媼同意。於是每日見客,而富商顯貴接連不斷上門,準備厚禮者,瑞雲作陪下棋或贈以繪畫;禮薄者,則只留喝一杯茶而已。結果此舉使得瑞雲聲名大噪。

二段:賀生才名夙著,但家境平平。他仰慕瑞雲,也盡力設法求見,原本擔心瑞雲不會把窮書生放在眼裡,等到兩人見了面,相談甚歡,瑞雲更作詩相贈,借用唐傳奇「裴航」的故事,表達要嫁給賀生的心願。此令賀生狂喜不已,告別後,賀生對瑞雲的深情,念念不忘。

三段:一二日後,賀生忍不住再次備禮前往。瑞雲十分歡喜,直接表明,願與賀生共度初夜。然因賀生自認財力有限,不敢作此夢想,瑞雲乃鬱鬱不樂。賀生回家後,一度想傾盡家產,以期與瑞雲共度初夜,但想到一夜之後便要分離,只好作罷。自此兩人音訊斷絕。

四段:瑞雲擇婿數月,再沒有一個合意的,蔡媼漸漸失去耐心,正準備強迫瑞雲接客,一日,某位秀才求見,小坐片刻即起身,離開前,用一個指頭在瑞雲前額輕按了一下。瑞雲送客回來,忽然發現,額頭留下手指印,如黑墨一般,越洗越明顯,而且黑印日漸擴大;一年後,竟已蔓延到顴骨和鼻樑。因容貌變醜,不再有人求見,蔡媼便將瑞雲降為奴婢。瑞雲不堪驅使,日益憔悴。

五段:賀生聽說瑞雲變醜,趕往探望時,瑞雲面壁,不願與賀生相見。賀生心生憐憫,經蔡媼同意,以賤價為瑞雲贖身,並娶之為妻。瑞雲感動之餘表示,如為侍妾,已心滿意足。不過,有情有義的賀生,為報答瑞雲得志時將他視為知己,堅持不再娶妻,無視於他人的訕笑。

六段:過了一年多,賀生在蘇州遇到秀才和生,和生問起杭州名妓瑞雲的近況,賀生告知實情後,和生表明,他正是先前施以法術使得瑞雲變醜的那位秀才,而他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保護瑞雲璞玉的本質,留待真正愛惜才華的人來賞識她。如今,和生欣見瑞雲果然如願找到合適的另一半,他也樂於跟賀生回家,再次施行法術,將瑞雲變回美麗佳人。

七段:到家後,和生隨即於洗臉水施法,房內的瑞雲洗臉完畢,很快就恢復美貌,豔麗一如當年。當賀生夫婦一同由房間出來,準備向和生道謝時,和生已經消失無蹤矣。

《聊齋‧瑞雲》人物簡單,只有女主角「瑞雲」、男主角「賀生」、鴇母「蔡婆」以及秀才「和生」等四位,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嚴格說,全篇的懸念在於瑞雲能否追求到幸福?其中情節轉折的大關鍵,在於秀才和生施法,使得瑞雲容貌變醜,得以保持璞玉之身,終於嫁給理想的對象--賀生,衝突也順利獲得解決。這樣的情節安排,充滿戲劇性,也增添小說的趣味。

三、《聊齋‧瑞雲》的文化語碼

結構主義論者羅蘭‧巴爾特認為,我們對現實的認知都要通過既有的、現成的示意系統,同理,從文學得到的認知,也是要透過不同的示意系統或「語碼」(Code),而且可透過動作語碼(Proairetic Code)、疑問語碼(Hermeneutic Code)、內涵語碼(Connotative Code)、象徵語碼(Symbolic Code)和文化語碼(Cultural Code)等五種語碼來論析。至於文化語碼,原本就較難界定,因為所有的語碼,歸根結柢,可以說都是意識形態和文化的。不過,由於「意義」基本上是來自某些背景和系統,因此對於「意義」真正的了解,必須同時是歷史的和批判的,亦即一方面掌握還原到本來背景的意義,另一方面同時審核現在所接納的意義。誠如鄭樹森所言,在進行實際批評時,我們除了對人物的行為思想作意識形態的剖析,尚可以具體而微地討論文化系統裡不斷傳承的事物。所謂格言、典故,乃至構成人類生活的種種現實,都屬於文化語碼的範疇。大體而言,《聊齋‧瑞雲》的文化語碼可由以下三點分述之:

(一)妓女文化面貌

妓女由於身分特殊,往往被看成只認錢不認人、不講感情,並因此鄙視她們,毋怪乎她們不易獲致幸福生活,比如傳統戲曲中,大家熟知的青樓名妓杜十娘、蘇三即是。實則她們亦渴望擁有正常的家庭,不願屈從於命運的捉弄,每每勇於挑戰現實,追求幸福,此種奮鬥精神讓人感動不已。《聊齋志異》裡,〈瑞雲〉、〈鴉頭〉、〈細侯〉各篇的女主角全是妓女,也都有前述情形,蒲氏一一描述了妓女的癡戀:〈瑞雲〉讓仙人施行法術為癡情女保住璞玉之身;〈鴉頭〉讓女主角千折萬磨,矢死不二;〈細侯〉最後則讓女主角殺子而奔回情人懷抱。蒲松齡這些作品,可以說呈現了中國妓女文化的某些面貌。

事實上,娼妓這種社會現象,從古至今,綿延不絕。王書奴《中國娼妓史》將中國的娼妓史分為五個階段,即殷商的巫娼時代、周秦漢的奴隸娼及官娼時代、魏晉南北朝的家妓與奴隸娼妓駢進時代、隋至明的官妓鼎盛時代、清以降的私人經營娼妓時代。由此看來,中國古代妓女的出現,開始是「家妓」,可能還有「巫妓」,以後又發展為「宮妓」、「官妓」、「私妓」,逐漸滲透到更廣泛的社會生活領域中去。崇尚風雅的士人對於娼妓,除了姿色,尤重娼妓的才學、技藝、談吐等,像〈瑞雲〉的同名妓女,時值明末清初,已進入私娼時代,瑞雲身為私妓,不但有「絕世之姿」,且擅長弈棋、繪畫以及作詩,令商賈文士趨之若鶩。此外,常建華〈中國娼妓史研究概述〉謂,古今最不守舊,隨時代風氣轉移者,莫如娼妓。這是因為名妓「色藝無雙」,甚而聰慧過人,相對的在生活上就具有開放性的、放任不羈的特點,言談行動自由,擁有較為獨立的人格,此從瑞雲之深具女性自主意識、勇於追求有情有義的愛情,正可得到充分印證。

        當然,我們由瑞雲積極尋求理想的終身伴侶可以得知,妓女也嚮往正常的家庭生活,盼望從良嫁人。即使往往難以實現,她們依舊前仆後繼,努力以赴。她們為熱烈的愛情所鼓舞,而要求擺脫苦厄命運的精神,值得我們讚美及寄予同情。

(二)一夫多妻現象

中國的「一夫多妻」現象,歷史十分長遠,也成為一項文化傳統。早在《尚書‧堯典》即有帝堯將女兒娥皇、女英共嫁虞舜,組成一夫二妻家庭之記載,其他如《孟子》、《楚辭》、《史記》、《山海經》、《烈女傳》、《博物志》、《述異記》等也都曾留下或多或少的文字資料,對民族心理的影響極大。「一夫多妻」可以說反映了中國特定歷史階段的現實社會面貌,文學作品裡有關「一夫多妻」的敘述,則是歷史文化的延伸。實則多妻家庭充滿矛盾,由於妻妾爭寵,往往造成不幸,蒲松齡《聊齋志異》對此頗有著墨,並予以批判,如〈邵女〉、〈呂無病〉、〈大男〉等篇均是。

        不過,蒲氏亦不自覺地崇尚一夫多妻家庭的和諧,希望上下相安,妻妾情同姊妹,生活得幸福美滿。以〈瑞雲〉為例,瑞雲變得「醜狀類鬼」之後,嫁給賀生,卻是「入門,牽衣攬涕,不敢以伉儷自居,願備妾媵,以俟來者」,不敢做賀生的正室,甘願委身侍妾,留待後娶的女子來做主婦,若非賀生不畏訕笑,堅持不再娶妻,否則賀府也會是一夫多妻的家庭,而且極可能因為瑞雲的「願備妾媵」,使得妻妾之間相處和順。

至於小說女主角同樣是由美變醜的〈林氏〉、〈辛十四娘〉、〈小翠〉等篇,亦有類似的情形。〈林氏〉的林氏為了傳宗接代,主動為夫「置媵」,幾至費盡心機的地步,最後還安排丈夫把孩子的親生母迎接回家,一同白首偕老,蒲松齡更大表稱讚:「古有賢姬,如林者,可謂聖矣!」〈辛十四娘〉的辛十四娘拯救丈夫馮生,處處顯出賢內助的思想、性格和智慧,後因對塵世感到厭煩、苦惱,就跟馮生說:「我已為君蓄良偶,可從此別。」馮生聽了泣伏不起,辛十四娘這才作罷,不過辛十四娘去世後,馮生還是娶了辛十四娘生前為他找來的「祿兒」為妻,並且生了兒子。〈小翠〉裡的小翠,施用狐仙奇術,入甕湯浴,使王元豐脫胎換骨,去癡復智,共享夫妻歡樂,後小翠因自己不孕,竟屢勸丈夫別婚,而且促成丈夫娶鍾氏之女為妻。以上的敘事模式,正好暴露蒲松齡在家庭問題上,站在男性中心的沙文立場,無形中把女性物化,這是傳統婦女的悲哀。因此李怡芬〈「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析探〉一文指出:「蒲松齡一方面肯定女性獨立自主的人格,一方面卻又跳脫不出傳統道德規範的桎梏,而不自覺地陷入矛盾之中。因此,可以說蒲松齡固然有超時代的新思維與獨到的見解,但同時也有時代的局限性與保守性。」

(三)「裴航」典故運用

自古以來,中國古典文學就「用典」言,似乎無典不成其為「古文」,陳陳相因,形成一大傳統特色。蒲松齡《聊齋志異》既是採用文言的形式來寫作,也是有意識的運用典故,增添知識性的色彩。馬振方《聊齋志異評賞大成》謂:「《聊齋》不少篇章嵌入的詩詞佳作都與其人其事妙合無間,既為人物添彩,又為作品增輝。」《聊齋‧瑞雲》裡面,賀生與瑞雲初次見面,相談甚歡,瑞雲不但眉目含情,更作求愛的短詩贈送賀生,曰:「何事求漿者,藍橋叩曉關?有心尋玉杵,端只在人間。」意思是說,為什麼那些求取仙液的人們,偏要到藍橋去叩神仙的門呢?如果誠心要追求幸福,那只有在人間才能尋到!此詩借用唐代傳奇「裴航」的典故,敘述秀才裴航路經藍橋驛,因口渴向少女雲英求飲,進而向雲英求婚,雲英的祖母提出條件,要求裴航須先找到擣長生不老藥的玉杵臼才允婚。裴航歷經許多周折,終於尋得玉杵臼,並為老婦擣仙藥百日,擣藥食後成仙,與雲英結為夫妻。「有心尋玉杵,端只在人間」這清麗的詩句不僅表現了瑞雲對賀生的傾心相許和熱情鼓勵,也燃燒著她對跳出火坑的殷切期望。此一典故雖美,但讀者若不諳典故的來龍去脈,恐怕就難以領會原詩的韻味了。

另外〈辛十四娘〉的短詩也出現「裴航」的典故,只是文字有所不同,篇中男主角馮生寫的求婚詩,詩云:「千金覓玉杵,慇懃手自將。雲英如有意,親為搗玄霜。」短短二十個字,把馮生難以言傳的熱烈愛戀之心、誠摯求偶之意和盤托出,既清楚明白,又典雅、含蓄,濃烈的詩情溢於言表。

藍翎〈有情才動人──「葛巾」亂彈〉文中也稱讚蒲松齡寫《聊齋》故事,擅長於用典,能夠把典故用活,不只是為文氣增色,而且能化典為人物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裴航」典故雖是文化語碼,但如一再重複使用,就難免欠缺創意,淪為老套了。

四、結語

        蒲松齡《聊齋‧瑞雲》一篇,經由結構主義的分析,其文化語碼蘊含的意義,可謂十分豐富,不但呈現中國古代妓女文化面貌、一夫多妻的社會現象,並且活用唐代傳奇「裴航」典故,增添全篇的文化內容。由此看來,蒲松齡確實反映了時代,以及他所生活的現實社會。當然,蒲氏一方面尊重女性的人格尊嚴,歌頌女性的勇於追求幸福及讚美其擁有自主意識,可是一方面偏又讓她們服膺一夫多妻的文化,做男人希望她們做的一切。於思想開放的今日觀之,此一矛盾難免招致批評,但我們也不宜因此一味抹煞、否定,畢竟這些不合理的現象,只是當時社會風氣的反映,我們不必完全以現代觀念,大肆批評它的陳腐,而忽略作品在文化方面的內涵價值。※

 

【附錄】

 

蒲松齡《聊齋志異‧瑞雲》(卷十)原文

瑞雲,杭之名妓,色藝無雙。年十四歲,其母蔡媼,將使出應客。瑞雲告曰:「此奴終身發軔之始,不可草率。價由母定,客則聽奴自擇之。」媼曰:「諾。」乃定價十五金,遂日見客。客求見者必以贄,贄厚者,接以弈,酬以畫;薄者,留一茶而已。瑞雲名噪已久,自此富商貴介,日接於門。

餘杭賀生,才名夙著,而家僅中貲。素仰瑞雲,固未敢擬同鴛夢,亦竭微贄,冀得一睹芳澤。竊恐其閱人既多,不以寒畯在意;及至相見一談,而款接殊殷。坐語良久,眉目含情,作詩贈生曰:「何事求漿者,藍橋叩曉關?有心尋玉杵,端只在人間。」生得之狂喜,更欲有言,忽小鬟來白「客至」,生倉猝遂別。既歸,吟玩詩詞,夢魂縈擾。

過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贄復往。瑞雲接見良歡,移坐近生,悄然謂:「能圖一宵之聚否?」生曰:「窮踧之士,惟有癡情可獻知己。一絲之贄,已竭綿薄,得近芳容,意願已足;若肌膚之親,何敢作此夢想。」瑞雲聞之,戚然不樂,相對遂無一語。生久坐不出,媼頻喚瑞雲以促之,生乃歸,心甚悒悒,思欲罄家以博一歡,而更盡而別,此情復何可耐?籌思及此,熱念都消,由是音息遂絕。

瑞雲擇婿數月,更不得一當,媼頗恚,將強奪之而未發也。一日,有秀才投贄,坐語少時便起,以一指按女額曰:「可惜,可惜!」遂去。瑞雲送客返,共視額上,有指印,黑如墨,濯之益真。過數日,墨痕漸闊;年餘,連顴徹準矣。見者輒笑,而車馬之跡以絕。媼斥去妝飾,使與婢輩伍。瑞雲又荏弱,不任驅使,日益憔悴。

賀聞而過之,見蓬首廚下,醜狀類鬼。起首見生,面壁自隱。賀憐之,便與媼言,願贖作婦。媼許之。賀貨田傾裝,買之而歸。入門,牽衣攬涕,不敢以伉儷自居,願備妾媵,以俟來者。賀曰:「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時猶能知我,我豈以衰故忘卿哉!」遂不復娶。聞者共姍笑之,而生情益篤。

居年餘,偶至蘇,有和生與同主人,忽問:「杭有名妓瑞雲,近如何矣?」賀以「適人」對。又問:「何人?」曰:「其人率與僕等。」和曰:「若能如君,可謂得人矣。不知價幾何許?」賀曰:「緣有奇疾,姑從賤售耳。不然,如僕者,何能於勾欄中買佳麗哉!」又問:「其人果能如君否?」賀以其問之異,因反詰之。和笑曰:「實不相欺,昔曾一覲其芳儀,甚惜其以絕世之姿,而流落不偶,故以小術晦其光而保其璞,留待憐才者之真鑒耳。」賀急問曰:「君能點之,亦能滌之否?」和笑曰:「烏得不能,但須其人一誠求耳。」賀起拜曰:「瑞雲之婿,即某是也。」和喜曰:「天下惟真才人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請君歸,便贈一佳人。」遂與同返。

既至,賀將命酒。和止之曰:「先行吾法,當先令治具者有歡心也。」即令以盥器貯水,戟指而書之,曰:「濯之當癒。然須親出一謝醫人也。」賀笑捧而去,立俟瑞雲自之,隨手光潔,豔麗一如當年。夫婦共德之,同出展謝,而客已渺,遍覓之不可得,意者其仙歟?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936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