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照射日本政界的黑暗面──談松本清張《迷走地圖》﹝感謝作家沙龍blog推薦﹞
2012/04/01 17:59:46瀏覽1374|回應3|推薦11

(一)具有推理元素的政治小說

熟悉日本現代文學的讀者一定知道,松本清張和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同列為日本推理界的三大巨匠,其中松本清張(1909-1992)因為對以往推理小說過分拘泥於「解碼」的撲朔迷離,乃至脫離現實生活,使得故事中的人物淪為作者操弄的傀儡,失去了生命力,於是松本清張突破窠臼,大膽導入「社會性」,將推理小說與社會現象做了完美的結合,大大提升推理小說的藝術價值,進而開創嶄新的推理小說時代,對日本文壇的影響既深且遠。

推理小說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何人所為?」(強調犯人的意外性)、「如何作為?」(強調犯罪手法與技巧)以及「何以作為?」(強調犯罪動機)十分重視閱讀過程的解碼趣味。推理小說依其表現方式,約可分為「本格」、「懸疑」、「社會」、「法庭」、「冷酷」等五大派別。本格派是最正統的推理小說,著重謎團和詭計的破解,提供線索讓讀者參與推理,可謂傳統推理小說的主流;懸疑派則注重意外性,可以隱藏線索甚至可以不提供線索;法庭派乃以法庭為主要背景的推理小說;冷酷派係動作掛帥,推理的味道較淡。

至於社會派推理小說,大抵有以下特色:一、以寫實主義為創作基調,謎團的設計注重現實性,並取材於社會問題,再加入推理小說的元素;二、強調社會性的犯案動機,使小說本身具備批判或反省社會現象的能力;三、排除破案的「神探」,登場的解謎者多為四處奔波、努力抽絲剝繭的警察或檢察官。亦即社會派反對本格派之墮落為紙上遊戲,注重動機,批判社會現象,排斥名探,對人性有深刻的描寫。以小說論小說,諸派別之推理小說,當以社會派較有廣度和深度,藝術性最高也最耐看。松本清張的《點與線》、《天城山奇案》、《砂之器》……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迷走地圖》則不像一般推理小說之先有凶案形成謎團再有破案過程,而是到了小說中段才出現主要謎團,記者作家土井因議員秘書外浦交付神秘文件,終於惹來殺身之禍,這才有著犯罪小說的意味。換言之,《迷走地圖》乃是具有推理元素、相當特別的政治小說,我們由此不難看出作者為推理小說注入社會性,積極反映時代現象,以增添作品永恆性的創作企圖。

(二)日本政治地圖越來越混迷

《迷走地圖》以日本東京永田町的國會生態做背景,藉由一樁政界桃色緋聞,將國會議員、秘書、司機、記者、代筆作家等的人生處境,既悲憫又嘲諷地如實描繪。

小說前半多在呈現國會生態,後半則以記者作家土井信行與內定接任首相的寺西正毅議員之秘書外浦卓郎為主軸。土井與外浦是東京大學的學長學弟,冷靜、瀟灑的外浦罹癌辭去議員秘書一職,歸建「東方開發公司」,被派往南美智利分公司,出國前外浦將保險箱文件委託土井保管,未料不久外浦於智利車禍意外身亡,土井處理受託文件時發現,這些竟是寺西議員夫人文子寫給外浦秘書的甜蜜情書,土井並未將之銷燬,反而私藏在家中外衣內裏,以備不時之需,但因消息走漏,情書遭寺西議員對手派員搜獲,土井亦慘遭殺害。結果日本政壇掀起巨大波瀾,原本內定繼任首相的寺西議員突然宣布辭去下屆執政黨總裁職務,震撼舉國上下。至於導致寺西議員下台的夫人婚外情,以及代筆作家土井之死,其真相終究還是掩蓋在「平安無事」的表象之下。

松本清張此部小說題名「迷走地圖」,當有鑑於日本政界之黑暗,認為日本政治的地圖越來越混迷,也顯示有識者對於政治現況和未來發展的迷惘,的確令人反思!

(三)議員的虛偽與派閥的醜惡

《迷走地圖》之最大價值,在於照射日本政界的黑暗面,深刻批判議員的虛偽與派閥的醜惡。

議員方面以對川村正明眾議員的著墨最多。美男子般的川村,畢業於東京私立大學,倚靠議員父親餘蔭而當選,成為執政黨第三大的「板倉」派新生代議員,並且加入力主改革的「革新俱樂部」,被吹捧為國會的明日之星,咸認是未來「總理」人選。實則川村正明表裡不一,松本清張運用對比手法,予以最深刻的嘲諷。

川村議員三十九歲,身高一八公分,體重八十公斤,年輕又英俊,雖已婚,但仍對婦女充滿吸引力,選舉演說中,他意識到自己為台下婦女所凝視,無不還以深情的目光,而她們也會報以熱烈掌聲。川村利用自己的外表,讓守寡的「香花莊」旅館老闆娘岩田良江,獻金獻身,甘為情婦,可是當他發現更富有的對象──銀座「織部俱樂部」老闆娘佐登子,立即展開追求行動。後來,岩田良江前來幽會途中車禍送醫,川村耽心二人的關係曝光,緊急求助於資深秘書鍋屋,俟確定岩田良江死訊,焦慮的川村終於鬆了一口氣,他「低著頭,雙手摀住臉,一副哀傷的樣子,其實雙手後面卻是一張除去禍根的喜悅的臉」。

為了募集政治獻金,川村議員在大飯店宴會場舉辦「鼓勵茶會」,這種場合的最高潮正是主角的演說,偏偏川村腦袋空空,連字畫的落款和題句都無法讀出,於是演說稿只好委請學生運動出身的記者作家土井代筆,只是他演說時卻把提倡共產思想的「馬克斯」和「恩格斯」誤為兄弟,但由於川村擅長表演,聲淚齊下,唱作俱佳,所以「鼓勵茶會」依然十分成功,募款成果豐碩。

最諷刺的,莫過於川村議員對所屬派系的背叛。他原是標榜年輕、改革的「革新俱樂部」的中堅份子,口口聲聲批判現任總理桂總裁和內定繼任的寺西正毅為「老人政治」的陰魂,在他們眼裏,沒有日本,沒有日本國民,僅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表面上是充滿理想正義、高舉政治改革旗幟的議員,號稱「政黨新希望」,令人佩服、崇拜。誰料川村一聽說「銀彈充足」的桂派要推出新人在同一選區和他競選,動員現職大臣或前任大臣全力支援,使他落選。川村心想,即使向所屬的「板倉」派及「革新俱樂部」哭訴求援,恐怕也無法與向來走金權路線的桂派抗衡,竟毫無預警地倒戈變節,投向平常列為攻擊目標的桂首相的派系去。川村此舉令「板倉」派及「革新俱樂部」的戰友們為之錯愕、憤慨,連親密的機要秘書鍋屋亦為他的「無恥」覺得噁心,乃決心求去。凡是關注政治者,對松本清張之塑造、刻劃川村正明議員的自私、虛偽,以及挖掘政黨派系鬥爭的醜惡內幕,必然心有戚戚焉。

(四)多元呈現議會文化

此外,《迷走地圖》也多元呈現議會文化,當使讀者對日本政治有進一步的認識。比如書中摘引大原省吾老秘書的「國會歲時記」,將國會之常會、臨時會、特別會、休會,會期中的每週、每日行事時程,乃至各委員會、派系會議之召開等,介紹得十分清楚;對於派系運作、組閣席次分配、政治獻金、政商掛鉤等,均多所著墨或批判,如政治獻金對於業者的意義,松本清張寫道:「在消極方面,就是保險費;積極方面,乃是對受益者的強烈期待。」可謂觀察入微,所言一針見血。書中發起組織議會「秘書聯合」的有川昌造,形容政界之殘酷卻又誘人:「凡是在永田町喝過泥水的人,總不忘這兒的滋味而又溜了回來。」或者如錦織議員的司機牧野所言:「人生和政治一樣,對一吋之前的事是無法預知的。」莫不發人深省。

不過《迷走地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敘述議員身邊秘書和司機的苦楚,當中以丸山耕一議員的首席秘書有川和司機福井為代表。像有川就告訴宮下正則議員的第一秘書木澤:「總之所謂的議員就好似女人心一般的善變,甚且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昨天說過的話,今天就可以不算數。……這時最受不了的就是我們秘書了。譬如到處答應人家的集會,臨時卻因個人因素而不能如期參加,去磕頭賠不是的都是我們,就算心裏頭不痛快也不敢吭一聲,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也只有忍氣吞聲了。」再如長時間值勤或加班的司機福井,每當丸山議員要去打高爾夫球時,福井必須在四點半天未亮時起床,有時甚至要到深夜一兩點鐘才能回家,太太一定不給好臉色看,那丸山議員慰勞性質的小費就微不足道了。這些人在議員龐大的陰影下討生活,著實令人同情,而我們也因此對議會的周邊生態,有了進一層的認識與了解。這可以說是《迷走地圖》十分出色的文化語碼(cultural code),使全書顯得更加有血有肉。

(五)小說結構首尾呼應

在寫作表現上,松本清張刻意添加文學趣味,提高可讀性,如印刷「國會歲時記」的老秘書大原省吾,在每則單調刻板的歲時記之末都附上「俳句」(由五、七、五共十七字所組成的日本式短詩),不禁讓人聯想起《砂之器》中平時喜歡創作俳句的今西刑警;再如老鷹般獵取情報卻又看來邋遢的院內報記者西田八郎,竟然讀詩、寫詩,視「詩」為精神食糧,還拿出生活費來印行同人詩刊《季節風》,聊慰自己生活黑暗的一面,使他活得有意義,不免令人為之莞爾。

小說結構方面,《迷走地圖》首尾呼應,足見作者之匠心獨運。小說的第一幕和最後一幕都是拿著麥克風的導遊小姐為遊覽車的觀光客介紹日本的政治中樞神經地帶──政府及議會所在的「永田町」,暗示著,政壇這令人厭惡的一切並不會有任何改變,只是年復一年,不斷地循環下去。作者復以〈春之朝〉詩句「望望永田町初冬的風景,感覺有如優閒的春天一般」作結,恰與政壇的「暗潮洶湧」形成強烈的嘲諷。而《迷走地圖》明顯的缺失則是許多敘述文字一再重複,意在交代前情,此恐怕與原著最先在《朝日新聞》長期連載,為便於讀者了解劇情發展有關。成書時如將這些重複的敘述文字省略,全書之敘事結構必然更佳。

(六)缺乏心靈向上提升的力量

嚴格講,《迷走地圖》的政治小說色彩顯然要比推理小說來得鮮明。

關於政治小說,往往是作者欲透過文字表達強烈企圖,期對政治問題提出針砭。事實上,小說家如果想透過虛構故事達到政治改革的目的,此無異於緣木求魚。既然政治小說「無用」,作者又何必書寫?關注臺灣政治小說的文學研究者邱貴芬指出,因為「政治小說」最終企圖不只是在反映現實的齷齪與困窘,更在於探索超越現實的人生情境,創造現實之外的另一層豐富空間。若果「文學」最大的功用在於發揮人類想像力,創造超脫現實局限的空間,那麼「政治小說」當然不是「政治實踐」,而更是「文學實踐」。

由此觀之,《迷走地圖》固然照射出日本政界的黑暗面,卻因無力扭轉改變,且眾多小說人物依舊身陷困境之中,缺乏使人心靈向上提升的力量,是以松本清張《迷走地圖》可說尚未達到政治小說的高超境界。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6285831

 回應文章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culture code
2012/04/02 02:29

文化語碼 - 這也是我的新詞,不會是校長的發明吧?

在國外最常聽到的是 dress code ,有關上班或參加宴會場合的穿著的規定。

culture code 也是類似的 code 嗎?


歐宗智(ccpou) 於 2012-04-02 07:48 回覆:

文化語碼是西方「文學結構主義」的專有名詞之一


PeterNJ(車子保險, 牌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松本清張
2012/04/01 22:30

我看過 "沙之器" 這部電影,

覺得它是一部傑作(masterpiece)!

讀這篇文章,

覺得很親切~

也看到一棵樹,

還看到 "松本清張", "沙之器","迷走地圖" 在樹中的位置!


歐宗智(ccpou) 於 2012-04-01 22:39 回覆:

《砂之器》改編的電影

叫好又叫座

是當年令人津津樂道的佳作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黑暗政治
2012/04/01 19:53

當然沒有提升心靈的東西啊!

我想,政治小說如果做得到提升讀者的心靈的話,可能要靠故事情節點出與政治人物對照下的善良老百姓的因應態度了。


歐宗智(ccpou) 於 2012-04-01 21:38 回覆:

寫政治小說

實在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