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 記得以前觀看曾經榮獲「金鐘獎年度最佳電視綜藝節目」,收視率媲美今之《康熙來了》的《兩代電力公司》,對於該節目內容之勁爆、討論過程之尖銳,著實大吃一驚。
只見一邊是年輕的、外表時髦的七年級生,另一邊是年長一輩的五年級以上者,雙方可謂楚河漢界,壁壘分明。名主持人蔡康永穿針引線,讓彼此各抒己見,雙方卻毫無交集。七年級生完完全全「唯我獨尊」,充滿享樂主義思想,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吃、喝、玩、樂」,只要有錢,連父母都可以不要,省得在身邊「碎碎唸」;五年級以上者,或為父母,或為資深上班族,當然對七年級生的想法不以為然,嚴厲指責對面年輕人的不負責任,毫無生活目標。年輕人則大言不慚的反駁,這是自己決定的人生,何需他人多管閒事?雙方針鋒相對,你來我往,但因為各說各話,當然也不可能形成共識。節目結束前,主持人請七年級生寫出,對於五年級以上的LKK們給予他們人生建議的看法,不出所料,他們的答案是:「無聊」、「沒感覺」。
看了以上部分國內七年級生的表現,我不禁想著古今中外多少哲學家一直在思索的問題,到底人生的目的何在?有時候,老一輩的人的確不要八股、說教,畢竟存有代溝的年輕一輩根本聽不進去,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如今是派不上用場了。然而,難道一定要等新世代有一天真正在現實人生中,嚐到自己「率性而為」所帶來的苦果,才幡然悔悟嗎?誠如年輕人經常掛在口頭上的,人活著當然是要「追求幸福快樂」,只是,何為真正的幸福快樂呢?我想,《蜜蜜甜心派》(李美愛著,臺北:印刻,2003年4月初版)書中許多的生活小故事,為我們提供了蘊含人生哲理的答案,那就是──感恩與真愛。茲摘錄一二,與大家分享。
〈一瓶牛奶〉敘述當年筋疲力盡、向人討一碗水喝的窮學生,意外獲贈一瓶牛奶,對當時飢餓的苦學生而言,這不只是普通的牛奶,那是救命的糧食!也象徵著無窮的希望,他接受了這種「人饑己饑」的真愛。多年以後,窮學生苦學有成,在醫界占有一席之地,他飲水思源,深知感恩,同樣以真愛回報他人。此一情節,媲美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
〈爭取最後一名的賽跑〉裡,監獄舉行受刑人運動會,特地邀請受刑人家屬一起參加,現場氣氛溫馨而又競爭激烈。壓軸好戲是受刑人揹父親或母親跑操場一圈的比賽,當起跑的信號槍聲響起,卻沒有一個參賽者用盡全力往前衝;受刑人與父母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這樣的親近過,彼此強烈感受到對方經由肌膚之親傳遞過來的真愛,大家都十分珍惜與至親如此奇特的相處,捨不得跑完這一段路程。這是一場沒有第一名也沒有第二名,甚至沒有任何人想抵達終點的比賽,是一場無法以言語形容的令人感動的比賽。這樣的故事,不正是「感恩與真愛」的具體寫照嗎?
證嚴上人說:「愛,能改變一切,讓貧窮的人心靈富有,讓沒有希望的明天變成希望無窮,讓苦難人生找回幸福和快樂。」也誠如海王機構董事長張坤山所言,「幸福」並非來自物質的充盈與世俗的成就,而是一種用心奉獻所獲致的愉悅與滿足。如果懂得感恩,體會其中的真愛,進而推己及人,我們必定能夠在「接受」與「付出」之間,享受到幸福快樂的甜蜜滋味。《蜜蜜甜心派》書中的許多故事,以韓國經濟發展之前的艱困時代為背景,如同臺灣的五○年代,相信可以引起四、五年級生的共鳴,只不過在富裕環境中成長的七年級生,乃至如今之八年級生,恐怕就難以理解,甚至於嗤之以鼻吧!
無論如何,沒有人是愛聽說教的,不過經由故事的鋪展與敘述,人們或許可能在莫名的感動時明白了生命的真諦。而浩瀚書海之中,《蜜蜜甜心派》就具備了這樣的特質與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