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葉石濤先生之嘆
2011/06/01 08:24:16瀏覽689|回應1|推薦12

1987年獨力完成《台灣文學史綱》,為台灣文學史奠定重要基礎的葉石濤先生,早年接受日本教育,光復後曾在小學任教三十餘年。他一生買書、讀書、教書、評書、寫書,但他於《口述歷史──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張守真訪問,臧紫騏記錄,2005122版)中,對臺灣讀書風氣之始終提振不起來,不免感歎、無奈。 

辭世之前,居住高雄左營的葉老說,左營最糟糕的事,就是迷信,三天兩頭在迎神、舉行廟會,這對左營地區的整體文化沒有絲毫幫助,而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何提升文化境界,養成閱讀、追求新知的良好習慣,乃是當前政府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其實,左營不是個案,臺灣許多地方都一樣,大家的休閒活動就是「吃、喝、玩、樂」,偏偏不愛讀書,連社區大學或長青學苑之類的終身學習教育,只要是學術性質的,往往乏人問津,每每因報名人數不足而開不成班。就算在家裡,大人、小孩也是一起守在電視機前,打發時間。當然,去書店和圖書館的,大有人在,只不過光鮮的連鎖書店內,看書者多,買書者少;各地圖書館裡面,準備考試者多,從事研究者少。整體而言,臺灣人普遍不愛讀書,應該沒有人會反對這樣的說法。 

也難怪葉石濤先生嘆息不已,出身地主家庭的他,小時候只要手上有錢就買自己喜歡的書來看,才讀小學便大手筆地一次買下岩波文庫一套八冊的《約翰克利斯多夫》。到了五、六年級,開始接觸日本文學,之後,他透過日本踏實的翻譯作品,廣泛地涉獵外國文學,包括法國、挪威、瑞典、德國、波蘭、俄國等作家作品。中學時代,他甚至閱讀馬克斯的《資本論》,儘管只讀兩頁就因看不懂而放棄了。無論如何,葉石濤先生之喜好閱讀,由此可見一斑。1970年代,葉石濤先生跟鍾肇政先生一樣,替出版社翻譯不少日文書,從股票到服裝設計,從心理學到通俗科學等,使他意外獲得不少新知識。葉老說得好,固然讀很多書未必對文學寫作有幫助,畢竟寫作多少需要些天份;但可以確定的是,不讀書則絕對無法寫出好作品來。 

其實閱讀風氣之扎根,最好從校園做起,特別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中小學階段。然葉石濤先生指出,目前小學老師雖然已有很多都擁有高學歷,只是對社會的認識和關懷似乎不夠,也不重視閱讀。所以說,要提升閱讀風氣和文化水準,應先認真培養中小學教師與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多認識自己的歷史、文化,如此也將有助於我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當然,要全面提升閱讀風氣,還可以採取一些更具體有效的作為,比如鼓勵成立讀書會之外,也不妨將「購書」列入免稅項目,或者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加強報導公眾人物,包括總統、政要、企業領袖、偶像明星……等,正在讀什麼書?請他們定期推薦好書、發表讀書心得,像這樣上行下效,自然而然形成風氣,大家見面第一句話,由「食飽未」變成「最近看了什麼好書」,便不再是天方夜譚,則如今已化為千風的葉石濤先生,相信也不會因「臺灣人不愛讀書」而感嘆不已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5276507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能‧‧‧
2011/06/01 12:09

大宗師葉先生,自然說得四平八穩。

然而,泥人倒認為,所謂「風行草偃」,大宗師與他的老搭當鍾先生,

在李扁時代,身居總統府資政或顧問高位,也沒有在這些重要問題上使力──那是哪個讀書人不知道的事──

實在說,這兩位大宗師泥人是有很大不懂得或不滿的‧‧‧

居然鍾大宗師能在其大作中公開說文學家的作品是欺騙,如此切入講解文學‧‧‧那一般人誰還讀書呢

不過,您心中還能容許權威,顯然應該還是頗幸福的‧‧‧自由是沉重的責任,逃避是不得不然的抉擇‧‧‧您應該還是對的

泥土有感


歐宗智(ccpou) 於 2011-06-01 12:45 回覆:

葉老博覽群書

著作等身

堪為書生典範

有些「作家」

寫的比讀的還多

不足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