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0/12 02:02:54瀏覽6244|回應2|推薦18 | |
中正劍「軍人魂」 中正劍「軍人魂」在10月4日雙十國慶歌唱會的黃埔軍校介紹影片中有所提及,休士頓地區是有人在收藏中正劍,但聽過中正劍的人應會比看過的人多,而看過中正劍的人應會比收藏的人多.不管如何, 中正劍「軍人魂」已走入歷史.圖長者為陸軍中正劍,短者為空軍中正劍. 幾年前在聖安東尼的日本武士刀的刀展中有一把署名”重慶衛戍司令劉峙”的「軍人魂」短劍在出售,當時一般槍展中所出售的中正劍行情約$60-100美金之間, 劉峙的短劍要價$250,售價是偏高了. 又一次在休士頓的大槍展,看到一把上書”除暴安良”電鍍做工都算精緻的中正劍,當天跟軍火專家老舒同逛槍展,賣方是一對老美老夫婦,要價一百元,願意以$75出售,老舒以中正劍,一向以工藝水平不高,認為超過$60.00就是價格超高了不必買.等數年之後遇到一位軍中退役下來的人士談及中正劍,他說那是軍統局少將處長以上的佩刀.這次是看走眼了. 又有一次到奥克拉荷馬土撒Tulsa大槍展找到了一把有肩帶的中正劍,算是一件完整的收藏品,當走到一個攤位時,老闆看上了這把中正劍,我也看上了他賣的一把日本婦女用短刀,於是我們就一對一換了. 算算自己收藏的中正劍也有幾把了,而那時正到處找日本武士刀呢.日本刀若是手工打造的通常都是精緻,鋒利,有藝術感,中正劍易尋,日本好刀難找.換了應不吃虧. 轉貼網站上有關中正劍的說法如下,大家對中正劍的來由或有更深刻的瞭解: 民國廿二年五月,蔣委員長成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督師追剿紅軍之際,將數十萬國軍重新編配,組成「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此北路軍部隊,全數為蔣委員長嫡系,亦即所謂「中央軍」。為培養學員的新精神,剿滅共產黨和紅軍,又「特設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廬山軍官訓練團」。當年七月十八日至九月十八日,連續辦理三期,訓練北路剿匪軍軍官及陸大學員等共7598人。第一期學員畢業之際,頒發軍人魂短劍1835把、第二期學員頒發2504把、第三期學員頒發3564把。這就是最早的一批「軍人魂」短劍的由來。 軍人魂-中正劍的故事 翻開古老泛黃的照片,挺拔的軍服下襯托出英挺的身軀,剛毅的面容更展露出軍人挺身報國的雄心,這就是早期黃埔軍人的形象,而在照片中讓人感到最有興趣的,除了筆挺的呢軍服及那斜背於胸前的武裝帶外,便是那配掛於武裝帶上的一柄短劍,雖然短小卻又散發出它的不凡魅力;國民政府在民國二十五年一月二十日公佈的「陸軍服制條例」上清楚明白的律定:「劍全長三十九公分、劍柄長十一公分二公釐、護手厚三公釐、鞘長二十七公分五公釐、劍柄寬三公分、鞘口寬三公分、尾寬二公分二公釐,劍柄用玳瑁(註一)製,柄之兩面中央及頂上均包銅鍍金,平鑲梅花花紋,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線,護手亦銅製鍍金不鑲花纹,鞘身為白色鍍鎳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銅鍍金平鑲花纹,鞘口包銅長三公分二公釐,鞘尾包銅長六公分,劍刃長二十六公分,劍柄與劍鞘相連接處置彈簧開關一」它並無特殊的名字,只有簡單的裝備名稱-短劍。 據大陸收藏家的研究,本劍最早問世於民國廿二年軍事委員會於江西成立的「廬山軍官訓練團」,由先總統蔣公親自頒予結訓學員,爾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及各軍事學校亦先後效法;陸軍官校自第九期開始,每一期畢業學員生成績優異者,更由校長蔣中正先生親自頒發以示隆重,同期畢業生亦大量製作配掛,劍炳或劍身上大多會銘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某期學生畢業紀念】、【某某訓練班第某期畢業紀念】、【校長蔣中正贈】、【成功、成仁】等字樣,中央航校早期的短劍劍刃上甚至還刻有【國土未復,軍人之恥】之語句,氣勢多麼豪壯,故當時一般人就給它取了「中正劍」、「成仁劍」、「黃埔劍」等名稱。 空軍鷹劍上"國土未復,軍人之恥"銘刻。 不久日寇侵華、抗戰軍興,裝備貧瘠的國軍在戰役中常常需與敵人短兵相接,狀況不利時不少軍官憑藉此劍自衛與敵作生死肉搏,更有甚者,為了不讓敵人生俘,抱著「生而辱,不如死而榮」的革命精神,以此劍自栽殉國,知名的抗戰將領國軍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便是其一,所以當時人們便給這把短劍取了個響噹噹的名字-【軍人魂】。 那時的軍官的無不以腰掛軍人魂短劍為榮,衍生後來除了軍事學校外,各軍事機構、公家機關亦相繼跟進,於是鑄劍相贈一時蔚為風潮,後來抗戰勝利,軍人服制上受了美式裝備的影響,取消了武裝帶及短劍的配掛,但軍人魂短劍仍然是軍校學生畢業時最神聖並引以為傲的紀念物(註二),後因國共內戰不少意志不堅的軍官、將領相繼率部變節、投共,「軍人魂」的氣節似已蕩然無存,於是陸軍官校來台復校後只發放到復校後第二期,也就是官校第廿五期便不再發放,殊為可惜。 軍人魂短劍目前留傳於世者極少,當初不少黃埔先進不及隨政府轉進來台,屈居大陸,後逢中共推動「文化大革命」、「大煉鋼」,不久日寇侵華、抗戰軍興,裝備貧瘠的國軍在戰役中常常需與敵人短兵相接,狀況不利時不少軍官憑藉此劍自衛與敵作生死肉搏,更有甚者,為了不讓敵人生俘,抱著「生而辱,不如死而榮」的革命精神,以此劍自栽殉國,知名的抗戰將領國軍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便是其一,所以當時人們便給這把短劍取了個響噹噹的名字-【軍人魂】。 那時的軍官的無不以腰掛軍人魂短劍為榮,衍生後來除了軍事學校外,各軍事機構、公家機關亦相繼跟進,於是鑄劍相贈一時蔚為風潮,後來抗戰勝利,軍人服制上受了美式裝備的影響,取消了武裝帶及短劍的配掛,但軍人魂短劍仍然是軍校學生畢業時最神聖並引以為傲的紀念物(註二),後因國共內戰不少意志不堅的軍官、將領相繼率部變節、投共,「軍人魂」的氣節似已蕩然無存,於是陸軍官校來台復校後只發放到復校後第二期,也就是官校第廿五期便不再發放,殊為可惜。當時不少保有此劍的人便將其銷毀湮滅以明哲保身,更使軍人魂短劍經歷了一場空前浩劫,反倒是在台灣不少眷村榮民伯伯手上至今還完整保存著,留給子孫後世作為傳家之寶,如果您有興趣一睹軍人魂短劍的全貌,目前在台北貴陽街的國軍歷史文物館、高雄的陸軍軍官學校校史館及岡山空軍軍史館都還完整保存並陳列展示著,劍身或許因歲月的洗煉變的黯淡,包覆的銅皮可能泛起了斑斑銅綠,但仍可讓你想像當年它伴隨佩劍主人馳騁於疆場之上的豪邁英氣;自古嘗謂「寶劍贈英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也不乏此種例子,如日本軍官人手一把武士刀,德國軍官腰佩納粹飛鷹短劍,乃至於筆者二○○五年在義大利米蘭街上所見義國軍校生筆挺的軍服下至今仍然腰佩閃亮短劍,其意氣風發可見一斑。 其實軍人配掛短劍的實質效用並不大,在戰場上、槍林彈雨中,只憑一柄短劍是不可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但它卻時時刻刻提醒著佩掛它的主人,莫忘自己身為一個軍人對國家所應盡的責任、對人民所應有的交代及對榮譽永無止盡的追求,如同當時中央軍校的口號「知廉恥、辨生死,愛國家、愛百姓」般讓人朝夕警惕! 隨著時代的變遷,殺身殉國、以死明志(註三)的作法或許已不足取,但身為軍人所應有的忠貞氣節、捨身報國的大無畏精神卻是不容些許改變,如今有形的黃埔短劍雖已不再,但無形的「軍人魂」將長存於天地之間,並由我輩來繼續發揚光大。
參考資料: 【國民政府公報】第一九五○號之陸軍服制條例, 民國二十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國民政府文官處印鑄局印頒。 註: 一、保育類海洋生物,形似海龜。 二、現今國內各軍事院校畢業學生均已改為製作「期戒」、「期徽」作為畢業紀念,取代了短劍這類的刀械紀念物。 三、東方人的民族性,榮譽重於生命講求以死明志,其中又以中國及日本最盛,歐美軍人一旦戰事不利,寧可投降等待時機逃脫或在集中營內與敵長期周旋,也絕不輕易犧牲寶貴的生命。 第二圖是空軍中正劍,此劍無刻字 第三圖是陸軍中正劍,空軍中正劍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