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01 10:20:45瀏覽990|回應3|推薦71 | |
華文新詩私房典藏寶庫 許其正典藏 雨中行 桓夫 一條蜘蛛絲 直下 二條蜘蛛絲 直下 三條蜘蛛絲 直下 千萬條蜘蛛絲 直下 包圍我於 ——蜘蛛絲的檻中 被摔於地上的無數的蜘蛛 都來一個翻筋斗,表示一次反抗的姿勢 而以悲哀的斑紋,印上我的衣服和臉 我已沾染苦鬥的痕跡於一身 母親啊,我焦灼思家 思慕妳溫柔的手,拭去 纏繞我煩惱的雨絲—— 作者簡介:桓夫,本名陳武雄,以筆名陳千武從事翻譯,台灣南投人,1922年生,2012年去逝;日據時台中一中畢業;《笠》詩刊原始發起人之一,曾任職林務局管理處、台中市政府庶務股長、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及博物館長,退休後又任台灣筆會會長;著有日文詩集《彷徨的青苗》、《花的詩集》、《媽祖的纏足》及中文詩集《密林詩抄》、《不眠的眼》、《野鹿》、《剖伊詩稿》、《媽祖的纏足》,又有日譯中詩集《日本現代詩選》、《溫柔的忠告》及中譯日詩集《華麗島詩集》、《台灣現代詩集》等多種。 典藏微言:古來很多詩人寫雨,依各人所處情境,各有不同形容,各有不同寫法。處順境者,每每歌頌喜雨;處逆境者每每寫其為雨所困。桓夫這首【雨中行】比較偏於後者。他把雨形容成蜘蛛絲,一條,兩條,三條,以至千萬條,一條條都是圍困他的「檻」,尤其前四句每句後面的「直下」兩字,重複四次,把雨絲說成是鐵條鐵柱了,牢牢關住了他,讓他難於突破。其實在現世裡,他當時不是處在逆境中;但是他虛擬有這「檻」在,要去奮鬥,要去突破。人一生總在奮鬥中,不斷突破圍困自己的「檻」,也因此才有創新,有成就。這是普天下人的共同處境。他在詩中寫道: 我已沾染苦鬥的痕跡於一身 事實上,他這麼寫,理所當然的可能是,他是受的日文教育,正從使用日文轉化為使用中文。《笠》詩刊創刊時,正是筆者的「老朋友」吳濁流創刊《台灣文藝》不久。他們曾邀筆者加入,除常到吳瀛濤、趙天儀等的家外,筆者也曾到豐原拜訪過桓夫;後來無疾而終。他們這一群人除幾個較年輕的像趙天儀、白萩外,如桓夫、林亨泰、吳瀛濤等幾個年紀較大的,差不多都有這同樣的遭遇。記得當時筆者才大學畢業,常出入吳濁流在新生南路的家。吳老就常說,他用中文寫的作品,常要請林海音過目,甚至修訂,後悔沒能早和林海音相識。桓夫早已是一個用日文寫詩的名詩人,出版了好幾本日文詩集,卻苦於被使用中文的「檻」所圍困,如何突破,是他的最大困境。可是他還是努力從頭學習起,尋求突破,竟至卓然有成,真叫人佩服。其中困苦,不是我們局外人所能想像的。桓夫甚至發出這樣的求救呼號: 母親啊,我焦灼思家 思慕妳溫柔的手,拭去 纏繞我煩惱的雨絲—— 讀這首詩,不僅可以欣賞詩本身的詩意和美,更可以給予我們學習的榜樣與教訓:人生,不管碰到什麼困苦,再艱難,都要有堅強的意志,奮鬥,奮鬥,再奮鬥,突破,突破,再突破,不到成功,絕不中途停止。 |
|
( 創作|另類創作 ) |